人生三经

人生三经
作者: 修铁
出版社: 中国致公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2.30
折扣购买: 人生三经
ISBN: 97878017961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苏秦含垢终掌六国相印 人生需要雄心、抱负,但往往实施起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障碍 ,例如:贫穷、社会条件限制、别人的陷害、反对、打击,或自然环境的 不利等等。反过来,因为这些原因,我们内心也会感到不安和矛盾,诸如 动摇、气愤、胆怯、信心不足、情绪冲动、灰心泄气等等。所遇到的阻碍 愈大,愈需要坚忍的精神。 坚忍对于一切远大的抱负、志向来说,都必不可少。越是任重道远的 事,越须坚忍不拔和忍辱负重才行。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坚忍品质达到极致的表现。 自古以来所有流芳百世的将相,几乎都有超人的忍耐力。《孟子·告 子下》说: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这里所举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圣贤将相,都 是从种种不同的人生苦难中脱颖而出的,有的从事筑墙、贩卖鱼盐等古代 所谓的“贱业”,有的做了奴隶,有的沦为囚犯,经受过许多苦难。他们 的成功,当然有乘时借势的机遇,但主观的坚忍不拔也是重要原因。孟子 认为艰难的境遇可以振奋精神(“动心”),坚定意志(“忍性”),增加人 的能力(“增益其所不能”),他把人生苦难说成是上天要委以重任的前兆 ,真是精彩绝伦! 战国时的苏秦,是著名的纵横家。为了获取功名,起初用连横的主张 去游说秦惠王,建议秦惠王利用地利兵强的优势用武力统一天下。他劝说 秦王的奏章上了十次,但其主张始终未被采纳,他的衣服破了,钱也用完 了,只好离开秦国,自己挑着行李担子,面黄肌瘦,灰头土脸,一瘸一拐 地回到家里。家里人都瞧不起他,兄嫂弟妹,甚至妻子、父母都嘲笑他。 但他没有灰心,连夜找到姜太公所写的《阴符》的谋略书,伏案诵读,读 书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克服困倦继续苦读,经过一年时间,终于 思考推出一个改连横为合纵六国的策略。 于是苏秦去赵国,求见赵王,劝说赵王合纵赵、齐、燕、楚、韩、魏 ,六国攻打秦国。赵王非常欣赏苏秦的主张,拜苏秦为相。让苏秦到各国 相约合纵,拆散连横,结果诸侯相亲,都与秦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这样,苏秦成了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纵横捭阖,名震天下,在历史 上留下了智慧的印记。 苦难既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 弱的人。 要达到奇伟瑰丽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 的志向和极端坚忍的品质。 2.韩信忍胯下之辱创大基业 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含辱是为了 申志,为了身后的大业,不和常人一般见识,但事后必为人所知,必惊天 动地。 有关韩信忍辱的故事,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了。韩信年轻时很贫穷, 心中有大志,却又一无所长,只能靠乞食生活。 他曾长期在亭长家里寄食。亭长的妻子后来很反感,就设法赶他,于 是每天全家提前吃饭,等韩信赶来时人家已吃完了。他碰了几次钉子,从 此就不去了。后来去河边钓鱼,又不肯用心,还是不免饿肚子。有一位在 同一条河里漂洗棉絮的老太太,看他可怜,就连续几十天将自己带的饭分 给他吃。韩信很感激,在漂母做完工与自己分手时,韩信诚恳地对她说: “我将来一定要百倍地报答您。”漂母觉得他很不争气,愤愤答道:“你 这样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自己不去挣饭吃,我觉得你可怜,才给你饭吃, 像你这样没出息的人,谁指望你报答,你还是自己快找谋生之道吧。”韩 信心中痛苦极了,他知道好心的老太太不可能理解自己,没有解释,但在 心中已立誓。后来,他功成名就,果然以“千金”重酬了漂母。但当时谁 知道他的志向和痛苦呢?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关于韩信的: 他身材高大,总是随身佩带刀剑,虽贫贱,但显得仪表不凡,威风凛 凛。他好佩刀剑和出众的仪表与其志向、才能和气质有关,这也使得他与 众不同。这种社会地位和精神气质的反差最易引起小人的注意和嫉妒,小 人们最见不得这类现象。 有一天,一群无赖拦住韩信,其中一个说:“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 你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否则绝不和你干休。 ”韩信狠狠盯着他,手不自觉地紧握着剑柄,过了许久,他松开手,趴在 地下,居然从那人胯下爬了过去。为此,家乡的人更看不起他了,认为他 不但无能,而且是个懦夫。 韩信并不是个懦夫。他忍受那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的人生抱负太大 了,没有必要小不忍而乱大谋。后来他逐鹿中原,风云际会,先后作过齐 王和楚王。他与部下谈起这事时说:“难道那时我没有胆量和力量杀他吗 ?只是杀了他,我的一生也就完了,因为那时能够忍耐,所以我才能得到 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你这样忍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古往今来,能忍胯下之 辱的事,恐怕只有一个韩信能做到了。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