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文人偏食记
ISBN: 9787514223460
岚山光三郎 1942年生于东京,本名祐乘坊英昭,毕业于国学院大学文学系,曾担任《太阳》(平凡社)总编辑、专职作家,1988年以《素人庖丁记》获得第四届讲谈社随笔奖。2000年以《芭蕉的诱惑》(后改版《芭蕉纪行》)获得JTB纪行文学大奖。2006年以《恶党芭蕉》获得泉镜花文学奖、2007年获得读卖文学奖。著有《听得见口笛的声音》《黄昏的街道》《兰花的皮膜》《东西旅行记》《购物旅行记》等书。
进行种种调查之际,逐渐发展出“由料理探讨近代文学史”的庞大构想,要称为“产自料理的近代文学史”可能过于夸大,然而,文人在吃方面的嗜好,和作品的生理有直接的关系。每天的餐点,就是文人秘密记录的一部分。文人之中,有些人会在文中肆无忌惮大谈料理,也有人认为“料理是低俗的题材”而不愿书写。小林秀雄和川端康成就是这种性情,但是,深入查访之后,发现到这类人才是真正挑嘴的美食通,对于料理的讲究比旁人更强上一倍。 不解风情的歌曲 就宛如一串葡萄 赖有情之手采下 方酿成香醇美酒 对年轻的藤村而言,一串葡萄是“不解风情的歌曲”,藤村不看葡萄本身的价值,而要“赖有情之手采下”之后,才能“方酿成香醇美酒”。 料理有好吃的,也有难吃的,美食家写的书通常会深入味觉之中,探究味道的好坏,但这样的书籍缺乏吃的人的精神状态,每一道菜都有这样的精神状态,而能加以精确地描写出来的,就是斋藤茂吉的和歌。 直哉在宴会上展开独特的论调“大部分的食物是因为不够咸不够辣才不美味”,说是体力衰弱之际,便会感觉盐分不足。“一般人似乎认为,不清淡就不算货真价实的美味,但那是不常出外或运动不足的人的说辞,感觉太咸太辣太甜就无法入口。虽然感觉上关东地方的味觉比较落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宫城县石卷出生的直哉,把关东、东北地方的浓厚味觉划归“人类活动的原动力”,平日工作量比关西人多上两分,所以饮食才会盐分浓厚,直斥关西人的清淡,属于“怠于活动者”的味觉。直哉义正词严的论调有着奇妙的说服力,即使论点有些强硬,仍可以窥见白桦派的力量。 对于在田里采收的豌豆,他说“我一边吹着口哨一边处理它们的粗筋”,“摘下来放在笸箩里时的鲜活,就好像刚捞起的鱼在渔网里一样活蹦乱跳。” “青菜处理好之后,清洗的工作很简单,只要加点盐烫过,再加入橄榄油、醋和胡椒,就是初夏时最好的礼物。橄榄油可以带出甜味,醋则可以锁住味道,荚豆不可以用酱油煮,它如同蓝宝石的颜色是最漂亮的。” 俱乐部成员G伯爵从美食俱乐部所在地的骏河台,徒步走向今川小路,河畔冷清的街道深处,飘出绍兴酒的香气和胡琴的琴声。胡琴不可思议的奇妙旋律,宛如食物香味一般刺激G伯爵的食欲,感觉“胡琴的琴弓越来越急,发出掐住年轻女孩咽喉般的刺耳声响,就像龙鱼肠的鲜红色泽和强烈口感,令伯爵感到莫名的刺激”,而后“忽然转为噙着泪水的哭声,缓慢而沉重,连绵平稳的曲调,仿佛深深沉淀渗入舌根,怎么舔都舔不够的味道。令人不禁想象红烧海参的浓厚羹汤”,最后“拍手声如冰雹般飨起,满桌的中华料理山珍海味浮现眼前之后,一扫而空的汤碗、鱼骨、莲花匙、杯子,乃至沾满油污的桌布,一一呈现在脑海”。 料理可以安慰一个人。 将食材或炖,或蒸,或烤,在忙着做不同处理的混沌时间中,压抑自己疯狂的情绪,料理有一种可以使内心沉静的力量。将心力倾注于料理之中,是一种为了平息其他欲望的方法,而高级餐厅那种做作的料理没有那样的真心。 干枯的苹果别有一番滋味 文人感官中的百味真髓,有温度的味蕾笔记 文人才是真正挑嘴的美食家 700多份参考文献,10年对饮食含义的不停思考,岚山光三郎对37位文人的饮食故事追踪 【在本书中登场的文人们】 夏目漱石/森鸥外/幸田露伴/正冈子规/岛崎藤村/樋口一叶/泉镜花/有岛武郎/与谢野晶子/永井荷风/斋藤茂吉/种田山头火/志贺直哉/高村光太郎/北原白秋/石川啄木/谷崎润一郎/萩原朔太郎/菊池宽/冈本加乃子/内田百闲/芥川龙之介/江户川乱步/宫泽贤治/川端康成/梶井基次郎/小林秀雄/山本周五郎/林芙美子/堀辰雄/坂口安吾/中原中也/太宰治/檀一雄/深泽七郎/池波正太郎/三岛由纪夫 料理可以安慰一个人。将食材或炖,或蒸,或烤,在忙着做不同处理的混沌时间中,压抑自己疯狂的情绪,料理有一种可以使内心沉静的力量。将心力倾注于料理之中,是一种为了平息其他欲望的方法,而高级餐厅那种做作的料理没有那样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