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纺织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3.56
折扣购买: 人间词话全鉴(典藏版)
ISBN: 9787518022359
三、物我两相忘 【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 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 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 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 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 之土能自树立耳。 【注释】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北宋 文学家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 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 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 千去。 需要注意的是,在王国维看来,这首词的作者是 五代词人冯延巳,但大部分人都认为这首词是欧阳修 所作。 ②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北宋 词人秦观的《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郴(charI)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 下潇湘去?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诗人陶渊 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⑧寒波澹澹 (dan dan)起,白鸟悠悠下: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 的《颍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乾坤晨清眺,万景若 相借。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九山郁峥嵘,了不 受陵跨。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怀归人自急,物 态本闲暇。壶觞(shang)负吟啸,尘土足悲咤。回首 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元好问:生卒年1190—1257,金末元初著名作家 ,字裕之,号遗山,被尊为“北方文雄”,今山西忻 州人。元好问是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遗山集》等。 【译文】 境界有“有我”的境界,也有“无我”的境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 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些都是“有我”的境 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 白乌悠悠下。”这些则是“无我”的境界。有我的境 界,是以我的角度来观赏物体,所以描绘出来的景物 都带有自我的主观色彩。无我的境界,则是站在物的 角度观赏景物,所以并不知道主观的我在何处,客观 的物又在何处。古时候的人作词,描绘“有我之境” 的人比较多,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无法写出“无我 之境”,对于那些豪杰之士来说,是能够依靠自己的 力量(在“无我之境”上)有所建树的。 【赏析】 意境又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实际 上,这两种境界便是通过前文中“造境”和“写境” 两种创作方法体现出来的。有我之境偏于主观色彩, 而无我之境则讲究物我二者的融合、相忘。在王国维 看来,有我之境是大多数人之所为,而无我之境则只 有豪杰之士才能够驾驭,这两者间立分高下。 物我两相忘是王国维的境界特色,也是人生大境 界、大智慧。只是,从古至今,能够做到物我两相忘 的人却是屈指可数。所以说,个体与万物的融合关系 ,既是王国维所追求的理想创作境界,也是最能区别 一个诗人的眼界、胸襟的体现。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