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跑调当创新

不要把跑调当创新
作者: 黄健生
出版社: 岭南美术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08
折扣购买: 不要把跑调当创新
ISBN: 9787536263970

作者简介

黄健生,字乐中,号半痴山人。1962年出生,广东揭阳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画院特聘画家、《信息时报》“墨耕人生”专栏作家、广东省楹联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理事、广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出版过《黄健生中国画集》多册。

内容简介

不要把“跑调”当创新 在音乐里面,按照乐谱准确演奏或演唱出来的旋 律会让人感到悦耳舒适。但演奏或演唱者偏离音准, 俗称“跑调”,那么听者自然会感觉不爽,甚至难受 。当下有的画家把这种类似音乐的“跑调”当成创新 ,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画家除笔墨技法需要长期训练外,良好的文化素 养不可缺,当下有不少画家无视文化底蕴的“薄弱” ,大谈中国画“创新”,甚至把“无厘头”也当创新 ,越来越偏离笔墨本源与艺术的精神属性。 虽然中国画在当下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已经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异域的文化以及各种绘画门类正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侵袭进来,并不断地融合到中国画中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必然会影响到传统的中国画,如果 能很好地吸收和融合那也无可厚非。 创新是近年来比较时髦的文化现象,既然创“新 ”,则必然要去“旧”。在一般人眼里“新”就是好 的,“旧”就是不好的。例如“文革”期间的“破旧 立新”就几乎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破坏掉,但却没有创 造出什么有用的“新”,那时几乎全国人民都感到心 满意足,实际却很悲哀。 在当下的中国画界,不论画家、评论家,或者画 展大赛的评委,见着从来未有过的新样式就会叫好。 有位颇有地位并经常担任评委的大家就直言不讳地说 :现在的赛事,动辄数千张到数万张的参赛作品,评 委就那么几位,至多也就十几位,他们在每幅作品上 停留的时间也就几秒钟,甚至不足一秒钟,几乎与看 电影无异,瞬间就必须对参赛作品行使生杀大权。假 如你的作品没有新样式,是很难进入评委法眼的,而 有新样式的作品,根本上也没有时间允许你去思考对 与错。这“新”岂不重要。因此,为了新,画家就只 能想着法子逞怪炫奇,弄出很多离奇古怪的东西来。 于是乎,表面上新意盎然,实则怪象丛生。 元代赵孟頫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 工无益。”而事实上赵孟燎是当时画坛变革的先锋, 他自己的作品又何曾古呢?他是“托古改新”“变古 为新”。清“四王”主张“复古”,诸多作品都以仿 董源、仿巨然、仿大痴……但真正上讲“干笔渴墨” ,讲“下笔如有金刚之杵”,完全与前人的追求不一 样,画法大相径庭。这种不说新而新,才是中国画中 的新旧之辨。比之于言“新”而脱离生活,脱离情感 本质的作品,古人们似乎更要来得明白,只不过古人 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做文章,始终把握住中国画的 笔墨特质。 所以说,中国画的发展首先应当强调“正宗”意 识。因为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民族性的画种,所反映的 是一个独特性的文化空问,不能正确解读和缺乏自身 修养而谈中国画创新,实质上是在舍本逐末。 “笔墨当随时代”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说的 是中国画的发展要有新意,要具备时代的气息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