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王群航选基金(2012)
ISBN: 9787307096448
王群航,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基金研究总监。中央电视台“中国证券”等栏目的特邀嘉宾: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等权威媒体撰写过多个基金专栏,发表过基金研究文章400多万字;在搜狐、新浪、网易、和讯、中金、中国证券网等网站开有个人专栏或博客;参加过全国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教材《证券投资基金》、高校教材《个人理财》的编写工作,出版过《初买基金必读》、《基金精选100》、《基金投资必读》等书籍;中国基金行业最高奖项“金牛奖”的评委,专业研究论文获得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一等奖和三等奖;获得过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嘉奖。
市场上没有同质化的现象 经常听到市场上各方神圣对于基金的批评,其中百发百中的一个批评内 容就是基金产品的同质化。对此,我们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什么是同 质化现象?界定的范围是什么? 市场上经常批评的基金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我们认为,这种批评从立论 开始就错误了。 这种批评说的是:基金公司总是在发行同类型的产品,例如,都在发 ETF,都在发分级基金;都在发主投大盘蓝筹类股票的基金,都在发主投中 小市值股票的基金;都在发行业基金,都在发主题基金;都在发可转债债基 ,都在发信用债债基,等等。 截至2011年末,我国市场上已经成立了69家基金公司,其中有66家基金 公司已经进入正常运作状态,即有基金产品发行、成立、运作。这69家公司 ,每一家都有综合性的宏伟发展目标,因为我至今没有听说过哪个公司一定 要走特色化的经营道路。之前曾经有一家合资公司想以保本类产品为特色, 但没过多久就自己放弃了。既然每一家基金公司都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那 么,各个种类的基金产品它们都将会拥有,比如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基金、指数基金、QDII,等等。各个公司 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各类产品的发行先后,以及各个类型基金规模的大小 。例如,在现有的基金公司里,有先发行股票型基金的,也有先发行货币市 场基金的,还有先发行混合型基金的;有的是股票型基金在公司基金总资产 中的占比高,有的是指数型基金占比高,有的是债券型基金占比高。 目前,我国的基金产品发行之前,都必须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查,在同 一个基金公司内部,相同的产品,或者有较多类似的产品,是绝对不可能通 过审核的。因此,从基金公司内部的角度来看,不存在基金产品同质化的现 象。 但是,如果从全市场的范围来看,就会有大量同质化的现场存在,即很 多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产品相似度很高。这个现象应该就是经常招致广泛批 评的主要原因。但是,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要因为基金产 品的相似度比较高,或者很高,就可以做同质化的批评,即使是相同的产品 ,又会怎么样呢?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例,截至2011年末,已有的51只基金里 ,有49只基金的组合久期是不超过180天的。这49只货币市场基金是完全一 样的基金。即使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基金,又会给市场带来什么麻烦呢?什么 都没有。它们一直在比拼业绩,我们广大投资者正好可以得渔翁之利,选择 到好基金。 对于不同基金公司之间的基金产品同质化现象,我是表示赞成的。每一 个类型的基金产品,每一家基金公司都有权力拥有。只有在产品类似或完全 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充分地比较出相关基金公司之间的专业化资产管理能 力。 那些反对基金产品同质化的人,其实会把自己、把行业带入死胡同。在 具有主动型风格的基金产品方面,凭什么同一个种类的基金产品只可以让一 家基金公司拥有?拥有该种类型的公司,一定能够保证该种类型基金产品的 业绩吗?没有比较,如何分辨出业绩的好与不好?49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存在 ,已经可以作为最好的反驳证据。 基金公司之间的这种基金产品同质化,其实是与现在市场中的很多情况 一致。例如,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百货公司、超市,等等,每一个 种类都有很多不同名称的实体存在,大家的业务范围有很多的同质化现象, 在各个市场上,大家都在产品基本相同的基础上,比拼各自的服务,最终让 消费者、投资者获得实惠。因为垄断只会给市场带来不幸,甚至灾难。 有的人一定要反对基金公司之问的产品同质化,其实质就是在说:这个 市场上只需要一家基金公司就足够了。若真如此,那将是无法想象的、巨大 的悲哀。 P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