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人民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60
折扣购买: 成语典故与河南名胜
ISBN: 9787215056800
克勤克俭 “克勤克俭”这句成语典故的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 节俭。它出自《尚书·大禹谟》。 禹是我国夏朝的开创者,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广为流 传:禹受帝舜之命治水之后,常常为父亲鳏治水不成被杀 而伤心,因而劳神焦思,辛苦备尝。他一直到30岁还迟迟 不结婚,过着单身的生活,为的是集中精力把洪水治好。 结婚以后,新婚刚刚四天,便又匆匆地离开了新房,风尘 仆仆地奔向治水工地。他在外一共待了整整13年,三次经 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能回去看一看。他的脚上都磨出了厚厚 的茧子,指甲被磨光了,腿肚上汗毛也全被碱水腐蚀掉了 ,还不到老年,他就得了一身病。但是,他仍是一瘸一颠 地来回在治水工地上指挥。他自己节衣缩食,十分朴素勤 俭,住在低矮简陋的茅屋之中,把大部分费用用于开辟引 水。他吸取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根据地形,统一规 划,开辟引水河道,把水引到海里去,他量度山川湖海, 率民众“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还亲自拿 着簸箕铲子,顶风冒雨走在前面。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劳 动,终于把水患平定下去,使众多的居民又纷纷从高地迁 回平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因此,禹的威望 日益提高。正如《尚书·大禹谟》所记载的帝尧评价他的 那样:“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 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人 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 听;弗询之谋,勿庸。”意思是说:禹能勤劳于国,治水 有功;能节俭持家,不讲求个人生活享受。这样,在帝舜 之后,禹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后来,人们就以“克勤克俭 ”表示勤俭治国或勤俭持家。 禹和黄帝一样,是一个被我国古代神话所美化和夸大 了的人物,他的事迹实际集中了我国上古时代劳动人民勤 劳和智慧的高贵品质,张扬了人类克服自然、人定胜天的 伟大精神。 《宋史·王应麟传》有“克勤克俭,无自纵 逸”句。《慈禧太后传》第十三回也说:“克勤克俭,励 精图治。”而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提到“克勤克俭”这句 成语的就不计其数,因为“克勤克俭”已经由成语典故演 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了。 禹因治水有功,大得民心,使他有条件取得政治优势 ,加强国家机构建设,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治者。他 当国王后,自奉菲薄,克勤克俭,注意农时,尽力于沟洫 之利。从史书记载中可看出,当时已有军队、官吏、刑罚 、监狱等公共权力存在,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所 谓“禹铸九鼎”的传说,是有根据的。登封市告成镇王城 岗有“禹都阳城”遗址,据《古木竹本纪年》记载,禹都 阳城奠定了夏代的统治中心,后代虽屡有迁徙,但大体上 处于中原地区。从地理范围看,总的趋势是从豫西向豫东 地区发展。另外,也有记述禹阻三苗之战后,建都阳翟( 今禹州市),以阻止三苗再次进入黄河流域。自禹建都阳 城之后,华夏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位愈加巩固。 正是大禹克勤克俭所创下的功绩,使后人对他倍加崇 敬,到处都有纪念他的建筑,如:开封禹王台公园有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