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80
折扣购买: 人一生不可不做的50件事
ISBN: 9787511211439
“我是谁?”我们会经常这样问自己,许多人的答案都是一个大大的 问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不断地了解未知世界,可我们对自身的探 索 却始终停滞不前。只有了解自己,才能认识整个世界,才能接受世间的一 切。 人是必须认识自己的,这是我们获得成功的第一黄金定律。只有正确 认 识自己,我们才能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任何一位成功者,必定对自己有 一 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谁若认不清自己,谁就必将成为一个失败者。 建立正确的“自我观” “自我实现”,即“自我观”,是决定人们各自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 。每 个人,无论是聪明或愚蠢,贤良或奸诈,他的表现都是与其当时的“自我 观” 相符的。没有人会去做一件在当时他认为与自己的身份、年龄、性别、能 力 以及他本身任何一方面不相宜的事情。就像穿衣服,你会选择和你的年龄 、 职业相称的服装,讲话时会选择和自己身份相称的词句,甚至外出吃饭也 会 选择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称的场所。总而言之,每个人都会依照他的自我 观 点,来决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或是该怎样去做好一件事情。 因 此别人也就能够根据他通常所表现的行为,对他有所了解和认识。 如果某一个人对于自己各方面的印象,都和实际情况颇为接近,也就 是 说,他有着比较正确的“自我观”,那么他所表现的行为自然会适当得体 。相 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自我观”,就不能很清楚地表现自己独特的一 面, 而只是成为人群中的一分子,这个人的个人形象明显存在缺憾。缺乏“自 我 观”的人很难有引人注意的特质,当然更谈不上成功了。 当一个人具备了正确的“自我观”时,他至少成功了一半。如果没有 正 确的“自我观”,也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就会无法自我 定 位,别人一提意见,就会无所适从,惊慌失措。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别人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 。自 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辉煌的传奇”还是“人生的悲剧”, 全是 自己的问题。你没有必要努力想达到某个所谓的标准。“自我观”决定生 活方 式,形成正确自我观的人已决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目 光。 认清自己,扬长避短 客观地认识自己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做一番事业的人,对 自 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一个起码的要求。 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但你 在 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忧解难,有高超的组织能 力;你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 辨 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 但 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有过人的臂力。在认识到自己 长 处的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 学 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综观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 就 是做最适合自己的事。 现代人才学发现,人至少有146种类型的才能,而现在的考试制度只能 发现其中的41种,人的大部分才能并未能很好地被开发和利用。人的潜能 如同在地下的石油,只有发现它,把它开采出来,它才能发光发热。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会具有杰出的才 能。比如,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出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 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与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 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如果你没有选对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会 埋没自己。 很多人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 长 来进行定位。如果不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 那 么定位就很不准确,有很大的盲目性。比如歌德就一度没能充分了解自己 的 长处,树立了当画家的错误志向,害得他浪费了lO多年的光阴,为此他非 常后悔。 对于科学人才来说,也有许多自我埋没的现象。爱因斯坦大学时的老 师 佩尔内教授有一次严肃地对他说:“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热心和好意,但是 缺 乏能力。你为什么不学医、不学法律或哲学而要学物理呢?”幸亏爱因斯 坦 深知自己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有足够的才能,没有听教授的话。否则,也许 我 们的物理科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行业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 , 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演 员 必须要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每个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 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 需 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 有 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途径 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的一 些 复杂的品质,目前还没有办法或工具可以直接度量的。于是人们就得经常 利 用间接的方式来获得一些对自己的印象。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