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百花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1.50
折扣购买: 自卑与超越
ISBN: 9787530675434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9-1937),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师从弗洛伊德,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后期对弗洛伊德学说进行了改造,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译者简介: 王晋华,中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出版的主要译著有《美国现代小说论》《美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罗马精神》《寂静的春天》《狄更生诗歌精选》《朗费罗诗歌精选》《爱默生诗歌精选》《一个孩子的诗园》等,小说方面的译著有《傲慢与偏见》《了不起的盖茨比》《西方新情爱经典录》《面包屑山》《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安妮日记》《鲁滨逊漂流记》《月亮和六便士》《寻欢作乐》《毛姆短篇小说精选》等。
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具有意义的世界之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体验环境,而是以它们对人类的意义去评判,甚至最初经验的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人排除事物的意义而只去关注周围环境,就会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一切所为于己于人皆无益处。总之,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自我封闭毫无意义。我们体验世界,必先赋予其意义,而不是仅体验现实本身。自然,这种意义总会带有些许缺憾甚至是荒谬。因为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也充满了各种谬误。 如果你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可能不知如何回答。大多数人都不想对这类问题劳神费力或者设法回答。这个问题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或年幼,还常常脱口而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人生平坦顺畅、没有遭遇艰难磨难的话,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但是,这个问题及其答案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如果我们听其言、观其行,便可知道他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而且此意义与其立场、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暗中进行揣摩,然后贯穿于他的行为之中。“我是这般,宇宙是那般”就是思考得出的裁决,赋予自己和人生一种意义。 如上所述,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或多或少都会包含谬误,但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无人占据生命的绝对意义,因此只要是相对有效的任何解释,就不能称为是“绝对错误”的。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全部的人生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在这一范围中判定哪些较为正确,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错,哪些是大谬。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解读中什么是大同小异的,那些差强人意的解读哪里是难掩其伪的。如果坚持这样的普遍标准,我们就能得到生命的科学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同时,必须谨记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相对我们的目的而言的。此外,再无真理,即便还有,也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无法了解绝对真理,所以它也没有现实意义。 人生的三大问题 人生都要面对三大死结,所有的人必须重视起来。因为这三个纽带构成了现实的内容,人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通向这些纽带的死胡同。因此,人们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机械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个纽带:我们只能可怜巴巴地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别无选择。人类所处之地虽受到限制,但也拥有希望,我们必须在这些条件下求得生存。身体和头脑都要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去,人类才能得以延续。这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不管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所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种回答都必须考虑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同时,人类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的一部分。 鉴于人类身体的脆弱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自身和全人类的福祉,必须不遗余力地强化我们的回应,这些回答既要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这就如同我们对一道数学题第一章 生活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具有意义的世界之中。我们并不是单纯地体验环境,而是以它们对人类的意义去评判,甚至最初经验的产生亦是如此。例如,“木头”的含义是“木头与人类的关系”,而“石头”也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如果有人排除事物的意义而只去关注周围环境,就会孤立自己,脱离同类,其一切所为于己于人皆无益处。总之,人的存在无法脱离生活的现实,自我封闭毫无意义。我们体验世界,必先赋予其意义,而不是仅体验现实本身。自然,这种意义总会带有些许缺憾甚至是荒谬。因为具有意义的世界里也充满了各种谬误。 如果你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可能不知如何回答。大多数人都不想对这类问题劳神费力或者设法回答。这个问题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直至今日,也有人时常提起,无论年长或年幼,还常常脱口而出:“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客观地说,只有在人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问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人生平坦顺畅、没有遭遇艰难磨难的话,就不会产生这种想法。但是,这个问题及其答案无一例外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如果我们听其言、观其行,便可知道他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而且此意义与其立场、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先对世界和个人暗中进行揣摩,然后贯穿于他的行为之中。“我是这般,宇宙是那般”就是思考得出的裁决,赋予自己和人生一种意义。 如上所述,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或多或少都会包含谬误,但每个人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无人占据生命的绝对意义,因此只要是相对有效的任何解释,就不能称为是“绝对错误”的。其实正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包含了全部的人生意义。然而,我们可以在这一范围中判定哪些较为正确,哪些次之;哪些是小错,哪些是大谬。从中可以发现,较好的解读中什么是大同小异的,那些差强人意的解读哪里是难掩其伪的。如果坚持这样的普遍标准,我们就能得到生命的科学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同时,必须谨记这个“真理”是相对人类、相对我们的目的而言的。此外,再无真理,即便还有,也与我们无关。因为我们无法了解绝对真理,所以它也没有现实意义。 人生的三大问题 人生都要面对三大死结,所有的人必须重视起来。因为这三个纽带构成了现实的内容,人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通向这些纽带的死胡同。因此,人们不得不对此做出回应。从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机械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人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个纽带:我们只能可怜巴巴地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别无选择。人类所处之地虽受到限制,但也拥有希望,我们必须在这些条件下求得生存。身体和头脑都要发展,这样我们才能生存下去,人类才能得以延续。这是我们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不管我们采取何种行动,都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中知道哪些是必需的、适当的、可能的或所希望的。但是不管何种回答都必须考虑一个事实——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同时,人类是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的一部分。 鉴于人类身体的脆弱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了自身和全人类的福祉,必须不遗余力地强化我们的回应,这些回答既要富有远见又相互关联。这就如同我们对一道数学题必须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求出答案一样,既不能冒进也不能妄加猜测。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接近它。我们的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人类正为地球所羁绊,人类必然与地球休戚与共。必须全力以赴、孜孜不倦地求出答案一样,既不能冒进也不能妄加猜测。这是从人类自身的弱点及其可能造成的潜在危机来考虑的。当然,我们的答案不会完美无缺,也不会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接近它。我们的答案都必须考虑到人类正为地球所羁绊,人类必然与地球休戚与共。 ★改变命运之书 ★白岩松、俞敏洪、毕淑敏推荐 ★帮我们认清自己和这个世界 ★你和理想之间,只差一个自卑的距离 ★心理学必读——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