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武汉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1.94
折扣购买: 拾柴集
ISBN: 9787558262661
竺洪亮,浙江嵊州人,杭州大学历史学学士,讲师,现从绍兴市级部门退休。曾在地方高校从事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后转岗到地方党政机关从事党务工作近三十年,对地方党史较为熟悉。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对本地的轻纺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城中村改造等行业、领域,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并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形成了十多篇《哲学原理讲习》等口述史文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劳动启蒙,始于母校 ——忆城关中学(上) 20世纪70年代初,母亲 到闽北山区小县城工作不久 ,就将作为长子的我,从农 村老家转学至县城关镇五七 小学。到了70年代中期,伴 随着盛夏知了的欢唱,我告 别了有点庭院风格外观且校 史较长的五七小学,告别了 校园里的池塘、垂柳、回廊 ,就读母校——县城关中学 (县二中的前身)。 当年的中学实行4年制。 入校时,我们当中的不少同 学,虚龄不过十三四岁,到 十七八岁便离校了。弹指一 挥间,如今已是两鬓苍苍、 满脸皱纹的我,为何会对远 在外省的中学母校常怀念想 之情?为何会有那么多难忘 美好的片段闪过?为何年长 恩师过世消息传来时会泪溢 眼眶?细细咀嚼,应该是母 校“开门办学、自强不息”的 治校理念和浓厚的校园氛围 ,不但给予了我们很多人文 关怀,还在心灵与精神上给 予我们启迪,特别是对我们 热爱劳动的启蒙。师生在黄 泥巴的操场上共建新校区的 情景,总是记得那样清晰, 似触手可摸,鲜活如昨。 母校获批筹建的那一年 ,依据地段划分,招收了我 们首届初一学生。因暂无校 舍,只好让我们先寄居在县 城人民小学相邻的教学房里 。到了初二下学期,母校新 建工程竣工后,才得以搬迁 至来龙山南麓。据说,许多 年前,母校校园改迁新址, 旧址现已被住宅小区所替代 。数十年来,变化可谓沧海 桑田。当年县城北郊的来龙 山,虽称不上山高林密、层 峦叠嶂,也称不上群山环绕 、绵延起伏,却是土丘相连 、郁郁葱葱。绿树茶木丛次 第排开,乡间小道蜿蜒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