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花城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4.70
折扣购买: 2017中国散文年选
ISBN: 9787536085800
韩小蕙,女,1954年生,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光明*报社《文荟》副刊主编,**编辑,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北京作协签约作家,北京市东城区作协**。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20部。有作品被译往美国、匈牙利、韩国等。获中国新闻界荣誉韬奋新闻奖、首届冰心散文奖、首届郭沫若散文**编辑奖、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奖。2003年应美国国会图书馆邀请,成为新中国首位在该馆演讲的作家和编辑,并获友谊与进步奖、国会参议员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奖、旧金山市市长奖等。
天元(节选) 没有想到,这个池塘距离嘈杂的三岔路口不过三 四十米。拐进人行道旁的一条小径,行走数十步,突 然一池的绿水静静地敞在眼前。池塘周边的石栏残缺 不全,几棵大榕树四面环抱。大树的树皮青苔斑驳, 下垂的树枝几乎触到了水面。一阵微风,三五片叶子 悠然落下,一队**不慌不忙地掠开水面的浮萍泅向 对岸。由于层层叠叠的茂密枝叶,外面的车水马龙仅 仅剩下了模糊的低鸣。 带我来的人十分肯定:这是“半野轩”的旧址。 池塘附近散落了几幢简陋的水泥建筑,一片凹凸 不平的空地围成了临时停车场。可是,这儿进进出出 的人从未听说“半野轩”这个名称,也不知道当年这 个私家小园林的主人姓吴,是一个盐商,他的后代之 中冒出了一个围棋天才,名叫吴清源。 这个三岔路口称作三角井,多年以前的确有一口 圆圆的石井嵌在三岔路口的中央。如今这一带熙来攘 往,各种车辆时常堵成一片。三岔路口的北面是一座 小山,几个**的权力机构隐在树木掩映之中;西面 是一家老牌饭店,饭店大门口矗立了两只威风凛凛的 石头狮子;三岔路口的南面是一片错落的民居瓦房和 几条纵横蜿蜒的小巷。多年之前辗转听说,吴清源故 居就在这一片瓦房之间的某个地方,可是我始终没有 机会登门。我有时觉得,“半野轩”仅仅是一个不落 地的传说,缭绕于墙头或者树梢,飘浮不定,无可稽 考,直到这个池塘突如其来地显现。 奇怪的是,吴清源居然记得这个池塘。他在自传 之中如此回忆“半野轩”:“院子里古木参天,还有 一个不小的池塘,大到了可以泛舟的程度,到对岸有 七八十米吧。”我猜吴清源并未在这个池塘泛舟。离 开福州赴京定居的时候,他尚在襁褓之中。 这个池塘之外,“半野轩”的其余部分只能存活 于传说之中。 据说“半野轩”坐落于绍因寺的旧址——绍因寺 乃福州*早的寺庙,建于晋太康三年,明代荒废。清 初,福州的望族萨氏将寺庙旧址辟为别墅,“半野轩 ”是萨家取的名字。晚清至民国,萨家出现了一些大 人物,例如先后担任过清朝海*总司令和民国海*总 长的萨镇冰,中山舰舰长的萨师俊,拥有大物理学家 、大教育家头衔的萨本栋。然而,清代的乾隆年间, “半野轩”已经易主吴家。 吴清源的祖父吴维贞负责盐务,估计手头比较宽 裕。不过,动手将“半野轩”改造为私家园林的是他 的四儿子吴继篯。园林之中的池塘是寺庙的遗存,还 是*后改造之际人工挖出来的?不得而知。“一碧不 尽,万籁无声”,据说这一联形容的是“半野轩”的 清幽,或许池塘附近还会有一座太湖石堆砌的假山。 吴继篯善书法,多有题刻,而且为自己取一个别名“ 菊禅”。事实上,吴维贞老先生才是**的痴迷者。 他在园子里栽种各个品种的**,秋季举办“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