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京城百艺(精)/生活美学馆
ISBN: 9787540493752
唐英与“唐窑” 景德镇和我在读史料时的印象不一样,明清时人写的 笔记里说:如果在夜间看景德镇,遍地星罗棋布的窑火, 与天上的星星相映成辉,动魂摄魄。明代文人王世懋在他 的《二酉委谭摘录》更将景德镇称为“四时雷电镇”,因 为昼夜烧瓷火光烛天,可见那时去景德镇的人对映彻天际 的这一人间奇观有极深刻的印象。 景德镇的艳阳娇媚而灿烂,景德镇的夜色静谧而安 详;她不再是天上群星辉映的街市,她不再是遍地窑火燃 烧的奇观。自中国制瓷史上最后一位制瓷大师郭葆昌在此 烧制“洪宪瓷”之后,景德镇的窑火最终烟消火散。其 实,宣统三年(1911)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时,自元代始 延续633年的景德镇御窑,就已经成为历史的一个绝响。 在中国瓷器制造史的坐标上,景德镇是一个传承有 续、产生奇迹的殿堂。康、雍、乾三朝应该是鼎盛时期, 如雷贯耳的 “官窑”璀璨眩目、绚丽多姿,之后几乎不 能逾越,仰之弥高而望之弥深,徒然兴叹。而这中国古代 瓷器巅峰时期的创造者,则是清代内务府景德镇督理御窑 的督陶官唐英,他正式的官衔是内务府员外郎、九江关监 督兼理景德镇窑务。这是一个在中国制瓷史上彪炳史册的 人物,这是一个出身卑微而又绝顶聪明的奇人,这是一个 对瓷器呕心沥血、集之大成的艺术大师。 我在景德镇的窑区凝视过唐英纪念馆的小小院落,几 番徘徊,几度回首,它历经风雨而被移到此处,一个在窑 火中锤炼过的灵魂仿佛仍在这里徘徊,一句名言在我的脑 海里久久回荡——“卑贱者最聪明”! 唐英似乎是为瓷器而生的天造地设的鬼手、鬼才和灵 怪。一个身份卑微的人竟然入传国修史书——《清史稿》 里有《唐英传》,可见他的盛名。 在《清史稿·艺术四·唐英传》里,可以查到他的简 历:字俊公,汉军旗人,官内务府员外郎。雍正六年开始 监督景德镇窑务,并兼任粤海关、淮安关、九江关监督。 他起初是景德镇监督年希尧的副手,后来接任主官之职, 时间颇长。查其他史料可知(《简明陶瓷词典》,上海辞 书出版社1989年版),唐英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逝 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享年七十五岁。他真正的身份 是关东沈阳的汉人入旗籍的整(简写为正)白旗人。就是说 唐英不是满族人,而是汉人。按照那个时代的称谓,唐英 是“在旗的”“旗下人”“旗人”;满族在入关前创立八 旗制度,合军政、民政、家政为一体,皇室、贵族、军 卒、民匠、奴隶一律编入。 最初的满洲八旗不仅是满族人,也有蒙、汉、朝鲜、 俄罗斯等各族人。后来又增编蒙古和汉军各八旗。均以正 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区分。 满洲八旗分“上三旗”与“下五旗”。“上三旗”是镶 黄、正黄、正白,由皇帝亲领, “下五旗”由王公分 领。那么由此产生了清代历史上的特殊身份的群体—— “上三旗包衣人”,也称“内务府包衣旗人”。 内务府是清代替皇帝家庭管理财务、饮食、器用、玩 乐、礼仪、生活琐事等等的机构。内务府人员无“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