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7.36
折扣购买: 心理健康自助宝典
ISBN: 7543639149
乐观和悲观是一个人的心态, 是人们对未来结果的不同期待。 乐观主义,是个体在生活中希望获 得好结果的一种预期,即使遭遇逆 境也不例外。悲观主义,则是个体 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认为不可 被改变的预期。乐观者即使举步 维艰或进展缓慢,也会继续朝着既 定的目标奋斗;悲观者在同样的情 景下则更有可能取消原有的努力, 并且脱离原先定下的目标而选择 放弃。 乐观主义与促进健康和减少 风险的行为相联系。例如,大多数人都有一个保持身体健康的目标,而乐观 主义 者要比悲观主义者更努力地去追求和保持这个目标。这就意味着乐观主义者 要 比悲观主义者更有可能参加有益于健康的各种活动和体育锻炼,而更少参与 高 风险的活动。悲观主义者要比乐观主义者更有可能选择逃避。人们会按各种 方 式放弃目标。其中,酒精能使一个人对失败和困难的知觉产生麻木。此外, 人们 还会通过让自己从事其他活动而回避面临的问题,甚至睡觉也能帮助当事人 逃 避自己不愿面对的问题。有时,人们不仅放弃具体的目标,而且还放弃自己 生活 中追求的所有目标。在这种极端的情境下,最有可能导致自杀。研究证明, 悲观 主义是最终放弃生命这类行为的一个有效指标。 人们在面对逆境或困难时,不仅能作出行为反应,而且还会有情感体验 。困 难会引发错综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之间是否能达到平衡,与人的心态相关 。乐 观主义者即使面临困难,仍不忘积极的结果,而这种信念与积极的情感有关 。悲 观主义者预期消极的结果,而这种疑虑又与强烈的忧虑、内疚、愤怒、悲伤 或失望 等消极情感有关。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人们面临困难或逆境时其乐观主义与苦恼之间的关 系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乐观主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的许多证据来自健 康 受威胁的人群。例如,产后焦虑问题(产后焦虑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 此 研究中发现,持乐观主义态度的孕妇,产前焦虑水平较低;通过其乐观主义 态度 也能预测其产后焦虑水平同样也会较低。可见,在产后妇女中,乐观主义能 抑制 抑郁症状的发展。再如,在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处于康复期的男性的调查 中 发现,乐观主义者在手术前自陈的抑郁程度比悲观主义者要低。手术后一周 ,乐 观主义者感觉较为轻松和快乐,对治疗护理感到很满意,而且对朋友给予的 慰问 翱关怀感到满足。手术后半年,乐观主义者的生活质量比悲观主义者要高。 对 这些患者跟踪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乐观主义者仍比悲观主义者体验到更高 的 主观幸福,拥有较高的综合生活质量。当研究人员从统计角度排除了医疗因 素 之后,所有这些差别仍十分明显。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证据来自刚刚进入大 学的 大学生样本。研究人员先对大学生在开学初的乐观主义、自尊以及其他一些 变 量进行评价,并在学期结束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进行检测。分析 结 果表明,进入大学时高度的乐观主义与学期结束时较低的心理苦恼相关。乐 观 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较少紧张、较少焦虑、较少孤独,而且在整个学期会比 悲观 主义者得到他人更多的支持。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在应对策略和应对风格上同样存在差异。在考 虑 应对策略时,乐观主义者能够持之以恒地对逆境作出反应。当面对无法回避 的 威胁时,他们会全身心积极投入,力图改变充满挑战或威胁的情境。即使处 在无 法改变的情境中,乐观主义者也可能比悲观主义者更喜欢采用有利的应对策 略。 例如,他们在需要时会主动请求朋友和家庭的帮助与支持。相反,悲观主义 者却 会沉溺于苦恼之中,力求把苦恼的体验从自己身上排除出去,而不是把它作 为一 种挑战,甚至屈从于放弃顺应的愿望。在应对风格上,乐观主义者往往倾向 于凭 借主动、关注问题的应对策略并有周密的应对计划。相比之下,悲观主义者 则往 往倾向于放弃目标,即放弃应激干预的目标。乐观主义者在易于接受应激事 件 之现实的同时,还有可能把消极情境解释成积极情境,从中习得某些有价值 的东 西。与之相反,悲观主义者则采取否认、物品滥用以及回避认识等策略。从 这个 意义上说,乐观主义者是一个积极的应对者,而悲观主义者则是一个逃避现 实的 应对者。 研究发现,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在采用应对方法上也存在差异。乐 观 主义与关注问题的应对策略呈正相关,尤其当所觉察的应激情境可能被控制 时, 更是如此。乐观主义也与积极的重组(当发现情境不可控制时)和接受现实的 心态有关。研究证明,乐观主义者不仅仅关注问题的应对,他们还会采用许 多关 注情感的对应方法。其中包括:接受困难的现实;尽可能对所面临的情境作 出最 适宜的评价;自我控制;直截了当解决问题;主动地重新解释等。而悲观主 义者 则极为关注情感的应对。其中包括:依靠社会支持、回避与人交往以及借助 睡 觉、暴食、酗酒等作为自我放纵的策略来逃避现实。例如,在乐观主义与心 理健 康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中发现,乐观主义学生比悲观主义学生更有可能参与 积 极的应对,且不会采取回避的应对策略。回避的应对与消极的调节相关,而 主动 的应对则与积极的调节相关。乐观主义借助应对中介有力地促进个体的健康 。 乐观主义者在对待严重疾病和健康受到威胁的态度上,也显然不同于悲观主 义 者。当不可能采取关注问题的应对策略时,乐观主义者会转向适当关注情绪 的 应对策略,包括接受现实、运用幽默和积极的重组等。悲观主义者则倾向于 通过 否认现实,通过心理和行为上放弃受应激干扰的目标的追求来实施应对。尽 管 这两种策略都是关注情感的应对,但两者之间却存在许多质的差异,这些差 异进 而与不同的结果相联系。具体地说,否认或拒绝接受现实,意味着一个人为 错误 的世界观所困扰;而接受却意味着对体验的重组,以便奋力应付所面临的现 实情 境。由此可见,接受是为一个人保持既定目标(包括生命目标)这一关键目的 服 务的。乐观主义者尽管遭遇的事件可能与其世界观相抵触,但他们处在危急 的 情况下心情总是愉快的。因此,他们比那些屈从于危机的悲观主义者能够更 好 地应对危机。 (三)处理应激的策略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研究证明,许多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由应激直接造成的就是由应激 间 接造成的。尤其是在个体的健康状况本来就不是很好的情境下,应激会加重 心 理异常问题,或者使其难以好转。 所谓应激(stress),又称 为压力,是指有机体在生理 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 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紧 张,或指个体认为造成麻烦 或超越个体能力范围的情 境。应激可来自生活事件: 如丧偶、离婚、退休、子女离 家、生活孤独、自尊心受挫、 受委屈、遭迫害等;也可来 自工作和学习,如工作过分 繁忙、面临难以处理的困境、与周围人际关系的紧张或孤独、感觉剥夺;或 由于需 求的目的未遂,如就业、升学受挫;或来源于生活环境,如自然灾害、环境 中的噪 音和污染等等。而处理应激,则是指个体对应激情境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