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是一种清净(林清玄禅意散文精选)

不闻是一种清净(林清玄禅意散文精选)
作者: 林清玄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不闻是一种清净(林清玄禅意散文精选)
ISBN: 9787510853852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二十岁出版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时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风靡整个**地区;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 他在文学上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教材,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内容简介

寻找失落的心 子子孙孙永宝用 在故宫博物院看见了闻名的毛公鼎,是周朝的器 物,原来是是用来盛饭的,也可以说是周朝的饭锅。 “周朝就有这么美的饭锅!”这个想法使我站在 毛公鼎前,不禁有庄敬的心情。 这时,我看见了毛公鼎内的铭文,无非是一些教 示子孙的言句,想到毛公不把对子孙的训勉刻在别的 地方,却刻在饭锅底部,里面十分有深意。因为刻在 书房,子孙不一定爱读书;刻在厅堂,子孙也不一定 常进厅堂;刻在门柱,房子可能毁坏或改建,不如刻 在饭锅吧!因为子孙人人都要吃饭,餐餐都要吃饭。 而且,盛饭的铜鼎是永不会毁坏的。 想到毛氏的子孙每一餐吃饭,只要把饭盛干净了 ,就会读到祖先留下来的教言,心中充满孺慕之情, 那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 我站在鼎前读着毛公的教示,读到*后一句是“ 子子孙孙永宝用”,心中为之一懔,这毛公鼎有近三 千年的历史了,果然留到现在。 使我动容的倒不是毛公鼎的历史,而且毛公在刻 这一句话的心情,“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是古人追 求美好**的证明,即使是一只饭锅,也要做到** 能世代流传,那种心情是多么崇高可敬。故宫里面的 东西都是由于这崇高的心情和追求美好创造的。 放眼现代,有谁在做一件东西时,有“子子孙孙 永宝用”的雄心壮志呢?一件东西用个一年半载还未 坏掉,就很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我每次在夜里走过台北市的垃圾堆,心里的感慨 都很深,因为常常看到大型垃圾被丢弃,冰箱、电视 、洗衣机、*、门板、沙发等,有很多还是半新的。 在这个时代,制造的人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心 ,使用的人也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情,才会制 造出这么多的垃圾吧! 由于垃圾无止境的泛滥,我们的土地和海洋也快 要不能子子孙孙永宝用了。 放在橱窗的毛公鼎还像是新的,有纯铜的美丽光 泽,它美了三千年,仿佛站在时间的河上面,看着现 代人制造的垃圾在河面上沉浮,飘流而去。 “子子孙孙永宝用”在毛公鼎上有深深的刻痕, 那么浪漫悠远,对比着速食文化的变化无常,使我生 起了一种淡淡的悲情。 肉形玉 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很多,但看到时必会引起一声 惊呼的并不多,肉形玉是其中的一件。 肉形玉会引人惊呼,是因为作为一块玉石,它却 太像肉了,而且是一块熟透的、卤过的、看来十分美 味的东坡肉。不仅肉的间层清清楚楚,连皮上的毛细 孔都明晰可见。 肉形玉是天然生成的,但是发现它和琢磨它的匠 人,显然有**锐利的眼睛,发现了玉石中那象形的 部分,突破了石头的本质。 正如我的一个朋友说:“太像肉了,如果要看卤 肉,在家里的厨房看就好了,何必跑到故宫呢?” 我想,肉形玉的美,是在它“长得”和肉一模一 样,而它终究是一块玉。 肉形玉的美,是它的天然,没有经过裁切与雕琢 ,在这一点,我觉得它的成就远胜过翠玉白菜与白玉 苦瓜,乃至荷叶笔洗、白玉莲藕,它们也同样是象形 、同样的微妙,但与肉形玉比起来,就未免“造作” 了。 美丽的玉是“本质”与“形式”共同来完成的, 本质是天成,形式则是眼的观察、心的思维、手的灵 巧共同创造的,因此,肉形玉的独特,是来自玉本身 的象形,也来自观察、思维、灵巧的联想。 每一次,我带朋友去故宫,都会带他们去看那一 块肉形玉,并且再一次深思本质与形式的问题。 如果以佛家的说法,每个人的本质都是一块美玉 ,为什么大部分的人不能呈现出美玉的一面呢?是因 为我们缺乏觉观的眼睛,来看见美玉的质地;也因为 我们没有新的思维,去会意美玉的价值;也因为我们 没有灵巧的手来琢磨,呈现出那***的形式。 在我看到肉形玉、翠玉白菜、荷叶笔洗而惊欢的 时候,内心里也会感到失落,想到长远的历史之河, 必然有*多的美玉被埋没,有的是好本质未被发现, 有的是所遇非人,有的是琢磨失败,成为次级品或废 弃物。 人比玉幸运的是,玉只要雕琢失败就永远失败了 ,但人每天都是一个新契机,曾经挫败的生命也有可 能重建美好的生活。 本质或许已经定型,形式则永在创建,我想,对 于这种改变的信心,正是我们提升性灵、信仰**、 走向净土的理由吧! P262-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