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文化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小吃大味(寻访上海的200家小吃店)
ISBN: 9787553503868
芮新林,自喻馋人,四十岁始为文。处女作《寻访上海的30碗面》、《寻访上海的30客生煎》及《寻访上海的30样小吃》被《新闻晚报》连载数月,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2009年通背《论语》,感慨良多,2010年著成《论语之旅——从孔子的吃喝玩乐说起》一书,先后在香港和大陆出版。
烧卖 烧卖起源于包子,元朝的时候就有,北方亦叫烧 麦。中华美食天下第一,无有异议。一个烧卖,在各 地可以“烧”出不同的味来“卖”。且各地烧卖,内 馅丰富多彩,包什么的都有。 我有个北方哥们,吃了一次上海的烧卖,跟我抱 怨:“里面就一团酱油糯米啊!” 是的,上海人秉承一贯的精打细算(说小气也可 以),烧卖里的馅比较输于各地,外面一张烧卖皮, 里面是可怜巴巴的一团米饭。通常意义上,上海的烧 卖,只能姑且称之为“上海烧卖”。但就是这一团米 饭,也可以做出别样的滋味来! 上海的烧卖,最下品是糯米里加酱油,外面一张 皮。上点品位的,糯米里加一点香菇、一点肉末。普 通烧卖,只吃得出糯米味、香菇味和一点点酱油肉汤 味。考究点的,再加一点笋丁,谓之“三丁烧卖”。 烧(其实是蒸)出来的烧卖,其馅看着与粽子的馅相 似,其味却大不相同。粽子里的米有荷叶香,烧卖里 的米有什么香呢? 那就得看是什么店家做了!传统国营老店做的三 丁烧卖,烧卖里的米香,是香菇香、酱油香、糯米香 ,三香合一;烧卖里的味,是香菇味、肉丁味、笋丁 味、酱油味、糯米味,五味合一。 初一口下去,吃出糯米的酱香,和着香菇的柔软 。再一口下去,运气好,或许可以吃到一个小笋丁, 笋丁是脆脆的,其味清丽脱俗,故苏轼有名言“无肉 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是不俗的,所以笋丁的价 钱也不俗。内馅含笋丁的烧卖,卖得比普通酱油烧卖 贵一倍,就在这不俗的小丁上。 上海烧卖之所以吃上去似荤非荤,糯米中的几粒 肉末起着点作用。上海的烧卖,制作过程中有最关键 的一步,“将糯米、肉末、香菇一起人油锅,加酱油 、盐、味精翻炒,直到颜色均匀”。 绝佳的三丁烧卖,吃上去有一种肥感,但不腻味 。上口感觉很肥厚,这种“肥”是糯米的丰肥,非荤 物的腴肥。而烧卖外面的那张皮,起到很好的“不腻 ”之用,犹如吃北京烤鸭,外面包的那张皮,解腻。 在松江,有一家国营老店,卖一种别样的小三丁 烧卖,内馅是糯米,镶嵌一粒青豆,一点点黑木耳, 和一两粒深色小鸡丁。酱糯香纯,小巧玲珑。一个小 烧卖,竟然比传统生煎还略小。这家老店,有八十多 年的历史。 其实,上海的烧卖历史很久远,据《嘉定县续志 》记载,明代有面点“纱帽”(即烧卖),“以面为 之,边薄底厚,实以肉馅,蒸熟即食,最佳。因形如 纱帽,故名”。 “实以肉馅”,上海并不是只有一种糯米烧卖的 。《虹口区志》:“获商业部饮食业金鼎奖的‘北京 饭店’虾肉烧卖。被上海新亚(集团)联营公司评为 局级优质产品的‘三八饭店’鲜肉烧卖。”《长宁区 志》:“1990~1991年,申扬餐厅的‘水晶肴肉’、 ‘干菜烧卖’,华德饭店的‘油馓子’等3只品种, 先后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 可惜,“北京饭店”、“三八饭店”、“申扬餐 厅”已永远消失了。 那么现在到哪里,才能吃到“实以肉馅”的烧卖 呢?还真有,我寻到上海最西面的朱家角古镇,就尝 到这种“实以肉馅”的烧卖。朱家角有一家三十年历 史的老店,卖的就是这种鲜肉烧卖。纯肉馅,价格实 惠,肉紧而鲜,有汤汁,似小笼又非小笼,甚妙! 更妙的,在南汇的下沙镇,每到春风一拂、万花 皆开时,有一样绝妙小吃,叫“下沙烧卖”,已经入 选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沙人做烧卖,只做春 笋最味时,往年从3月做到5月。早二十来年,更绝, 只做一个月。下沙的鲜肉笋烧卖,褶皱如花,内馅以 春笋、鲜肉为主,略加点皮冻。吃上去笋肉交融、味 香浓郁,而汤汁里,带着春笋那说不尽道不明的时鲜 味! 南汇是个好地方,芳春时节,桃花盛开,菜花遍 野。“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 花黄”,赏花是饱眼福,到南汇不去饱饱口福,亦未 免遗憾。 春笋躲在烧卖里,滋味尽在唇齿间! 吃过觉佳: 193下沙老饭店(鲜肉笋烧卖)、195草芦酒家( 小烧卖)、089北万新(淮海店,三丁烧卖)、196江 一民点心店(纯鲜肉烧卖)、027杏花楼(福州路总 店,糯米烧卖)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