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经济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10
折扣购买: 在爱中建立规则(不打不骂定规矩)/马宁父母课堂
ISBN: 9787545474961
马宁,亲子婚姻关系专家、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国际 EAP 协会认证会员、 中国教育部及教育学会“全脑教育”十五课题组子课题负责人、广州三木心灵动力 系统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导师、北京“家有儿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聘专家顾问, 著有“马宁父母课堂”系列畅销书。
导读 父母与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在 一个家庭中,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用对错标准来处理的。比如当孩 子在家里的地板上扔了一块香蕉皮,明显是孩子错了,但是不舒 服的却是父母。所以,本书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标准,将家庭生活 中的所有事件划分为4个问题区域,当事件发生了,谁有不舒服的 感觉,说明谁有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谁有问题需要解决。 处理问题的原则: 本书以父母与孩子在事件中的不同感受为划分标准。这个感受是什么呢?就是不舒服或内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意味着有问题需要解决。谁有不舒服的感觉,谁就负责自己解决这个不舒服的感觉。父母和孩子都要对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感受负责。 对于地上的香蕉皮,你可以看着香蕉皮责骂孩子。 很多父母会这样说:“我都说了一千遍了,你也不听!你真的太糟糕了!” 如果说了一千遍孩子都没有听,除了埋怨孩子, 你是不是也需要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换一种方法?你真正 地面对这个问题了吗?是在继续等待着孩子的变化,还是在没有 方法时硬碰硬地重复对抗? 责骂是没有办法让香蕉皮进入垃圾桶的,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加暴躁。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本书所提供的方法,主动去实践,去解决那些生活中让自己不舒服的问题吧! 教是为了不教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替代,父母不能让孩子养成需要方法、父母马上给方法的习惯。 不过,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苦思冥想都得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得不到父母及时的支持和引导,长大后往往会有很强烈的无助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虽然很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可在潜意识中习惯性地认为别人帮不到自己,于是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问题本身而非问题的解决上。 这些从小没有被引导过认真思考问题的孩子,到了10岁或者上初中前后,会感觉思考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情绪对抗上,而非解决问题上。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孩子建立思考的模式,从而逐渐放手。如果父母认为,孩子解决问题需要自己全程把关,可能导致:希望孩子的成就是一碗水,父母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量,才能倒给他一碗;希望孩子的成就是一桶水,父母自己就要有一缸水的量;希望孩子成就一缸水的未来,父母大概就要成为一条小河……长此以往,孩子永远活在父母的庇护底下,生活中很难独立解决问题。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的智慧成为一条小河,而是让经验成为一个水龙头,让孩子所有的认知、潜能流经水龙头,源源不断 地流向他该去的方向。 真正帮助和爱护孩子,不是让他依赖父母,一切由父母灌 输、由父母包办。最好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让孩子拥有自我思考和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以及主动进取的心。 这就是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 父母是一个未经培训便直接上岗的“职业”,我们总把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分享给最心爱的孩子,确从未真正了解过他们要的是什么;我们常常陷入焦虑不甘,为什么我这爱孩子、花了这么多精力培养孩子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其实是因为我们爱的方式出了问题。这不仅是一本干货满满的教父母如何正确地倾听孩子、如何支持和引导孩子正向成长的书,更是一本让父母审视内心,摆脱教育焦虑,找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实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