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专家细说糖尿病(大字版)

知名专家细说糖尿病(大字版)
作者: 编者:杭建梅
出版社: 中国盲文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8.20
折扣购买: 知名专家细说糖尿病(大字版)
ISBN: 9787500264743

作者简介

杭建梅,北京健恒糖尿病医院院长。本科毕业后又先后深造于北京协和医院、美国华盛顿大学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糖尿病中心的糖尿病专业。既有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又有厚实的中医底蕴。致力于将祖国的传统医学瑰宝与西医的现代科技相结合,以解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一些“现代文明病”人的困苦。 1991年创建了中国首家糖尿病专业机构的糖尿病专科医院及糖尿病医学研究所,率先将血糖仪、人胰岛素、胰岛素笔等先进科技引到国内,并于当时率先在社区及基层单位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教育。发明了“糖尿病食谱尺”,获国家专利及科技发明一等奖;创建的一整套糖尿病全方位综合治疗体系,包括“超声激光血管斑块消融”及“神经酶活疗法”,取得显著疗效。

内容简介

糖尿病“偏爱”的高危人群 医学上将易患糖尿病的人称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比普通人患糖尿病的概率要高很多。那么, 糖尿病“偏爱”的高危人群有哪几类呢? (1)肥胖或有肥胖史者。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发 因素之一,如果发现自己比以前胖了很多,应注意检 查血糖。肥胖者由于摄食过多造成血糖升高,刺激胰 岛素分泌,细胞负荷过重,加上脂肪细胞抵抗胰岛素 ,所以容易患糖尿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的发病除后天 原因外,与遗传因素也有关,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 者,应加强血糖监测。 (3)45岁以上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与年龄也有 很大关系。45岁以上人群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开 始做糖尿病筛查,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4)轻度血糖升高者。轻度血糖升高的人是最 危险的人。所谓轻度血糖升高就是空腹血糖超过100 毫克分升,或者吃饭2小时内血糖达到200毫克分升, 这样的人易患糖尿病,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是糖尿病早 期人群。 (5)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者。糖尿病的发 生与人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关系,心情愉快的人不易患 糖尿病。 (6)具有不良饮食、作息习惯者。生活不规律 ,常食细粮、高糖、高脂肪、高淀粉、高蛋白、高盐 ;饮食不均衡、暴饮暴食、劳逸无度、嗜好烟酒的人 也易患糖尿病。 (7)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黏滞血、心脑血 管病者。如果自己患有这几种疾病,最好经常检测血 糖,因为这些病常和糖尿病相伴。 (8)孕妇。怀孕女性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那些分娩过巨大胎儿的母亲,或多次流产、早产、羊 水过多、死胎、产过畸形儿的女性也易患糖尿病。 (9)易受病毒感染者。如果你经常感冒且难以 治愈,免疫能力下降,那么,你患糖尿病的概率要比 其他人高。患过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结核病、疱 疹、水痘、胃肠道疾病、心肌炎、风疹病、腮腺炎、 脑炎、皮肤病、肾炎、角膜炎、功能性亢进的内分泌 疾病、肢端肥大等疾病的人也是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10)长期应用化学药物者。那些长期应用化学 药物的人,如经常使用皮质醇激素类、减肥药、增高 药、抗菌药、避孕药、地塞米松、泼尼松、氢化可的 松、利尿剂等化学药品的人也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1)经常注射葡萄糖史者。这类人群也易患糖 尿病。 如果你属于上述人群中的一类,最好定期做血糖 检测,防患于未然。 专家提示 血糖检测对于判断人体的糖代谢情况及与糖代谢 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体检时常用的血糖检 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空 腹血糖检测时间很重要,一般检测早晨6~7点空腹时 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中老年人易患糖尿病的原因 研究发现,中老年人较青年人更易患糖尿病。随 年龄增长患糖尿病者会明显增多,尤其是50岁以后, 患病率急速上升,因此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 多发病。 中老年人为什么更易患糖尿病呢?其主要原因有 如下几方面: (1)运动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运 动减少,体内作为贮存糖原的肌肉组织减少,而脂肪 组织却倾向于增多,可致糖耐量降低。 (2)胰岛素分泌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胰腺 的组织和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如果患者为糖尿 病易感,那么这种退化就更易致病。有些老年人胰岛 素受体数目减少,以致对胰岛素不敏感,糖耐量趋向 降低。研究发现,老年人胰岛素受体数目明显少于中 青年。另外还发现用药物刺激胰岛(如甲磺丁药), 老年人的胰岛素释放会明显迟钝。 (3)心理及应激因素。中外学者研究表明,精 神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精神的 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血糖激素的 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糖素及 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中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也会引发糖尿病。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