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日记:你是一棵吉祥草

明人日记:你是一棵吉祥草
作者: 安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87
折扣购买: 明人日记:你是一棵吉祥草
ISBN: 9787550021341

作者简介

安谅 本名闵师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幼笔耕不辍。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出版作品数十部,其中包括诗歌集“沙枣花香系列”等7部,散文作品集“寻找系列”“明人明言系列”等10部,小说作品集《明人日记》系列等10部,另有长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等。曾获得《萌芽》报告文学奖,全国冰心散文奖,《小说选刊》年度大奖、双年奖和最受读者欢迎奖,“中国天水·李杜国际诗歌节”特别奖,等等数十种奖项。近年有数十篇散文和微小说被选入全国及各地高考、中考等试卷。不少作品荣登中国小说、散文等年度排行榜,被广为转载。

内容简介

“和尚”归来 “和尚”是明人的初中同学。其相貌俊朗,面如白玉。落下这个绰号,首先源于他上中学时,自己不小心砸破了头,缝了好多针,头发自然都被剃尽了,那模样与和尚还真挺相像。之后被愈叫愈甚,就是本故事的内容了。 疫情得到控制后的5月,上海,是春风骀荡的好日子。柳兄来电了,说:“近期有空,老同学们聚聚?”明人道:“怎么,憋得难受了?”柳兄也倒直爽:“此其一,另外,就是‘和尚’回来了,也想和大家聚聚。”“他不是去日本了吗?回来了?”明人纳闷。“没错,他回来了,听说已居家隔离了14天,现在都过一周了。”柳兄的回答,驱散了明人心中一半的乌云。另一半是,这“和尚”,此时回来干啥?明人与他已有十多年没见了。 那十多年前的一幕,仿佛还在眼前。那天,“和尚”给明人发来短信,说:“有一个挺不错的项目,在西藏的,你愿意投资吗?”明人没听明白是什么项目,但这“和尚”募捐的嗜好,明人是亲眼看见,最早也是亲身经历的。“和尚”募捐的某种“端倪”,也是明人最早敏感发现的。虽非涉及道德甚至法律层面,但他似乎随心所欲,因此结果不妙的情状,还是时有发生的。 初中时,班里竞选班长,脑袋被缝了针的“和尚”动心了。他私下找了好几位同学,也找了担任副班长的明人,说服他们都支持他。他说他爸是当官的(后来知道,是一家街道道路养护公司的老总),他也有当官的素质。他当班长,准能让班里活动搞得生气勃勃的,把其他班甩出几条大马路。他说得铿锵有力,那光头贼亮,加之还有一块比胎记更深的疤痕,很多人被他忽悠了。最后,他未能如愿,只担任了班里的生活委员。他也乐呵呵地干着,第一件事,就是为柳兄募捐,他说“柳兄父母离异,平常生活拮据,我们应该解囊,给他一点支持”。他带头拿出了十块钱纸币(那时,不是一个小数目),还真有些人也跟着掏出了一些纸币和硬币。可柳兄知道了,不仅分文未收,还一点不领情,对他破口大骂。 明人明白,这柳兄是不想使家里的隐私,因这好友所谓的好心而曝光,他的自尊受伤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这两位好伙伴没有说话。 毕业之后,这“和尚”又干过几件募捐的事,明人忙于公务,也无心过问,这项目那项目的也就从不参与,“和尚”还专程找到明人家。明人调侃“和尚”:“投资我不行,若是募捐帮助有困难的人,我可以拿一点。”“和尚”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这次不募捐、不募捐!”这回,“和尚”又归来了,其又会出何主意呢? 5月的一天,他们同学聚会了。这“和尚”偏偏没来。同学来得多,也不介意多一人少一人,他们聊得也挺欢。明人问过召集者柳兄,柳兄说:“‘和尚’说自己临时出差,赶不来了,向大家致歉。”新同学微信群又建立了,“和尚”也被邀请入群。入群的第一天,他竟又向大家发出了募捐的号召。他也不说捐款去向,只是说,请相信他,有人需要帮助,能出多少出多少,都是一份心。至于是怎么回事,请容许他暂不透露。这样的募捐谁会相信呢?何况“和尚”微信的牌子并不坚挺呀!私下里有人嘀咕,场面上,也少有人搭腔,只有柳兄出于友情,可能也想到当年“和尚”的一番好意和真情,首先捐了一千元。也有两三人跟着,但群里冷漠的氛围,还是充盈弥漫。 明人不敢贸然表态和行动,他专门找了柳兄,也打通了“和尚”的电话。“和尚”才“挤出”一点信息来:“有位我们中间的人正与病魔斗争中,急需医疗费,恕我暂不说出他是谁了。因为病人他不让说,更不知道我在募捐。也请你保密。”他说得那么急切,都快哭出声了。 明人思忖片刻,也在群里捐出了两千元。他凭直觉,还有这么多年的了解——这“和尚”有点迂,但骨子里还是善人——相信“和尚”。同学们也跟着纷纷解囊了。 那一天,“和尚”把他们好久未联系的班主任老师,也邀请入群。老师八十有余了。他一入群,就感谢同学们,说他之后才知道,他们都为他捐款了,及时解决了他的医疗费。他说“小寿特地从日本回来看望我,得知我生病,几乎天天陪在我身边。你们同学聚会,他都借口出差了”。他真感激不尽。 小寿,小寿是谁?明人纳闷了一阵,才想起是“和尚”。 “和尚”也“亮相”了,有点羞羞答答:“应该感恩老师,也感恩同学们,给过我帮助,我平生当的最大官,生活委员,就是你们封的。谢谢老师、同学。我总想为大家做点事呀。” 后来同学们都去探望了班主任。班主任恢复得面色红润,精神不赖。 明人赞叹,“和尚”归来的这一次募捐,相当成功呀! “明人”的世界—— 中国社会人间温情的据实写照 中国社会敦厚善意的入骨刻画 一本深烙了时代印记的书 安谅的作品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魔力,初读似乎普通,随着时间的沉淀,作品蕴含的力量和味道渐渐浮现,它们的读者常常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事后回想起来,原来曾在安谅的书中读到过类似的事件。若没有对生活的广泛而深刻的认识,是无法写出这样世事洞明的作品的。随着《明人日记》系列的陆续出版,一个“明人宇宙”也逐渐展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