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长江
原售价: 86.00
折扣价: 52.69
折扣购买: 朱楼碧瓦(长江流域的客栈与青楼)/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ISBN: 9787549217397
王道鹏,1983年生,江苏宿迁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员,发表文章多篇。 王元,女,1987年生,河南洛阳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发表论文数篇。 陆帅,1987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发表论文数篇。 晋文,本名张进,1958年生,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著有《以经治国与汉代社会》、《桑弘羊评传》,主编《中国帝王图志》、《中国文化简编》等,发表论文70余篇。
第一章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先秦秦汉 时期 红尘漫漫,羌笛悠悠,来来往往的旅人,奔忙于 古今的大道上,息宿在朝来暮往的客栈中。客栈,作 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产物,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 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源起和发展服务于大众,并在 自身衍变的同时,反映着社会历史的变迁。 先秦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的初创期,许多文物 制度都自此创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旅 行者出行所必不可少的客栈也于此产生。 早在原始社会,客栈就已经有了它的雏形。随着 三次社会大分工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和商业的发展, 客栈逐渐摆脱了其原始阶段只供遮风挡雨的粗糙形态 。大致在殷商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商业性质的客 栈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商代的客栈已有官营、私营之别。官营客栈主要 为“驿站”和“馆”,私营客栈为“逆旅”。春秋时 “驿站”产生新的形式——“遽”和“邮”,“馆” 则演变为接待往来使客和蓄养谋士的场所。“逆旅” 作为早期重要的民间客栈,在战国时达到其发展的第 一个高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秦王朝建立。 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使得客栈就此开始了新的发展模式 。公元前202年,高祖刘邦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汉自此开始。建于首都的邸、设于驿站的传舍及 置在乡下的亭,成为这一时期官营客栈的主要形式。 王莽代汉后,由于新制的严苛和天灾的盛行,赤 眉、绿林揭竿起义,推翻了王莽新朝,光武帝刘秀趁 机一扫局势,并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创建了东汉王 朝。此后,汉政府开始着力发展生产、改善民生、恢 复国力,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私营客栈—— “私馆”、“逆旅”、“客庐”等也由此达到了一个 新的高峰。 第一节 客栈的起源 客栈,作为接待行旅往来之人的场所,最早发端 于原始社会。早期的客栈由于只是为乡社成员往来提 供一个遮风挡雨的暂时性场所,因而形态较为简单, 所谓“采椽不断,茅茨不翦”①,即是对当时客栈概 貌的真实写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所带来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商品交换逐渐从社会生产中脱离,并形成一种专门 的行业——商业,作为经营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商 人也由此出现。此后,频繁的商旅远足使得途中的食 宿需求日益明显,一些看到商机的人就开始在道路旁 建立房屋,以食宿服务来换取其他的交换产品。久而 久之,为旅行者提供饮食止宿逐渐发展成为专门性的 服务产品,客栈由此诞生。 一 客栈的发端 客栈,即旅馆、旅店,是为出行的客旅行人提供 住宿与饮食的场所。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客栈 既包括民间为盈利而开设的向旅客提供食宿服务的“ 逆旅”、“客庐”,也包括国家为完成一定的外交事 务和统治需要而设置的“驿传”、“馆”、“邸”等 。 客栈的产生,源自人类出行的需要。早在原始社 会,人类就已经出现为获取生存物质而进行长距离的 采集及游猎活动。这种远距离的行动使得人们有时必 须长时间地离开日常生活环境,住宿和饮食需求遂逐 渐显露倪端。由于此时还没有出现社会大分工,客栈 还没有产生的条件,因而推测异地的“氏族”、“乡 社”,应是满足原始远足者食宿需求的场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致在原始社会后期,畜牧 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 大分工拉开帷幕。自此之后,人们开始能够生产出超 过维持劳动力所必须的产品,经常性的交换成为可能 。这个时期人们定期交换劳动剩余产品的地方称之为 “市”,所谓“日中为市,致天下士民,聚天下之货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社会经济获得了第一次飞 跃。 稍后所进行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得手工业和 农业分离开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不但提高了人 的劳动力价值,而且逐渐确立了土地的私有制,出现 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即商品生产,社会经济又 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 次社会大分工。到了夏商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 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多,商品交换日益频繁,人们 的交换活动也逐渐由邻近地区向更远的地区扩展。这 时已需要有一些人专门经营商品交换业务,于是,作 为商品生产交换之间的中间人——商人遂应运而出。 商品交换也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行业,成为社会上普遍 的经济现象。所谓“商人重贾”,就是当时商品经济 的真切写照。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