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5.20
折扣购买: 讲给当代青年的36堂礼仪课
ISBN: 9787517833383
第01课 历史的追寻 ——中国“礼仪之邦”的由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 成了完整的礼仪规范和**的传统美德,被世人赞誉为“ 礼仪之邦”。礼仪并非中国人的独创,而是一种世界性的 文化现象,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但与世界其 他民族的礼仪相比,中国的礼仪却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与价 值,如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所说:“除了中国以外,从来没 有其他的**使用过类似礼治的办法来调整社会关系,从 而维持社会秩序。”中国古代所谓的礼仪,包括的范围、 内容和形式**广泛。直到近代,礼仪的范畴才逐渐缩小 。也就是说,“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礼”, 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总规范,包括社会政治制度、思想道德 准则、习俗等。狭义的“礼”主要指三个方面:一是在社 会生活中由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仪 式;二是表示尊敬的言语和动作;三是礼物。现代人们所 说的“礼”,一般指狭义的礼。 礼仪的起源*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的 祭祀活动。学者王启发说:“中国古代*原初的‘礼’有 原始**的性质,它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各种神鬼崇拜和各 种巫术、禁忌、祭祀、占卜等巫祝文化。”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低下,虽然原始人有了简单、形象的直观思维,与 动物界相脱离,但面对神奇变幻的大自然仍无能为力,他 们把诸多难以理解和解释的自然现象神秘化,认为*月星 辰、风雨雷电、四季变化是神灵的力量所造就,天地万物 都*神灵的主宰。于是他们置身于自己编织的神话世界中 ,对冥冥之中的“万物之灵”产生了敬畏感。为了求福避 祸,得到大自然*多的恩赐,他们用美酒、美食祭祀心中 的神灵,于是便有了祭祀仪式。后来,这种行为方式扩展 到人类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逐渐成为大家**的民风礼俗 ,并进一步形成比较系统的行为规范,也就是礼仪。正如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所说,“大概礼之起,起于祀神 ,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其后扩展而为 吉、凶、*、宾、嘉的各种仪制”。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 成为中国礼仪文化形成的源头。 延伸阅读 握手与鞠躬的来历 人类社会的文明,就像长河之水,奔腾不息。人类社 会的礼仪也像这长河中朵朵洁白的浪花,把我们的生活点 缀得绚烂多彩、美妙动人。但是,曾否有人想过这朵朵浪 花来自何方,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沿着伦理学的 小溪,撷两朵浪花,欣赏一番。 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 主要**就是棍棒和石头。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 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 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 就成了**的握手礼。关于握手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 中世纪时的欧洲,打仗的骑兵都披挂盔甲,全身除了两只 眼睛外都被包裹在盔甲中,如果想表示友好,互相接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