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陕西人民
原售价: 34.80
折扣价: 19.00
折扣购买: 黄金手
ISBN: 9787224128147
阿怪,90后知名杂志作者。以情节奇思妙想深受读者喜爱,已出版《魔法学院》、《小狐狸》系列等作品,多篇短篇于《放学啦》、《悦读》等杂志刊登。
金条子,铁筷子,一朝贪拿木板子。 黄金手,要听灵,寻罗走马观因果。 飞檐脚,五爪子,翻山越岭走堡子。 水夫子,耳招子,抓黑闯命炮坨子。 这是一个顺口溜,说的是黄金手这一门的探宝规矩。即使探宝地里金银千千万,贪心多拿,到时候棺材板就有可能是他们的归宿,这是老一辈人的经验,不能不听,不能不信,不然,黄金手这一门,不会在1986年的那个夏天,差点就毁在一个流沙洞里头。 1986年夏天,巴丹吉林成了一个烧烤场,把落入里头的人,尽数烤成人干。 十几个薄衫赤胳膊的男人站在沙漠中心的东南角,一脸铁青地看着脚底下一个不停地往下落沙的地下洞,这种洞,老一辈人叫作“流沙洞”,沙子是活的,里头不知道深浅,所以也有个名字,叫作“活吃洞”。顾名思义,这种分布在沙漠里头的流沙洞,能吃人,进去的人,大多都走不出来。 一个耳朵尖尖的男人嗫嚅道:“活吃洞?我们千里迢迢过来这旮旯沙漠,就是要下这活吃洞里去?别忘了黄金手的规矩呐,贪心就要躺木板子咯。反正我不下去,不然我死了我老娘都不知道要去哪儿给我插香拜祭哩。” 尖耳朵男转动着耳朵尖,好似在听洞里头的动静,一会儿后他疑惑地说:“奇了怪了,里头咋有人在喘气呢?难不成有人先到了?” 这尖耳男年纪不大,但是那双耳朵能够听到十分细微的动静,是黄金手这一门里拿得出手的耳招子。他话一出,大伙儿脸色变了变,觉得里头不大可能有人。这流沙洞还在不停地滴落沙子,人进去也只能被填成干尸,断然不会有人有胆量进去。更何况这巴丹吉林沙漠地带,要没懂四方之位辨的人,是怎么走都走不到这地儿来的。 更何况历来流沙洞就有“凶多洞”之称,凶表示凶险万分,拿命拼宝。可是哪次探宝不是用命来拼?多则表示一般活吃洞里头的宝藏一定多,好不容易找到这地儿不下去,谁都不愿意。 于是有人开始骂了起来:“吹你个牛逼。你这窜街货的老娘不是在生你的时候就去了吗?我看你是担心你家婆娘变成个梭夜子吧。得了,你要退出可以,回头黄金手这族门,你就别想踏入了,是生是死我们由着你。” 尖耳朵男子气不过想要离开这片沙漠,不过那洞忽然传来当的一声响,地面上的流沙已经不往下漏了。有人大着胆子向洞口下看起,发现原本低速流动的黄沙,都变得了无声息起来。 大伙儿大喜,准是这流沙洞底下的缺口已经让这黄沙给填上了,趁着这机会下去,起码有一段时间是安全的。 在七十年代中期,罗氏当时的老当家带着自家小儿子,去探了一个宋朝时期的藏宝地,那地儿也是流沙地,当时大伙儿也是觉得凶多吉少,没想到那流沙却自个儿停住了,往下探去,果然金银珠宝满地,够很多人吃上几辈子了。不过,他们黄金手这门族的人探宝取宝,有一个规矩,“满眼黄金,只取三下”。至于这三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思,拿三个也行,用大箩筐拿三次也可以……只要你命够硬,能够顺利地走出藏宝地,怎么拿都行。 上次参与过流沙地的探宝人,撸起手袖就要下洞。站在队伍里头一直不大说话的那个胖头大耳的男人忽然出声:“马灯也给我带上,下去后都得听我的,不能乱碰,这些东西都接了地气儿,有了灵子,惹不得,吵不得。” 尖耳男似乎很听这男人的话,点点头:“都听罗爷的吩咐。” 一行人操起工具坐在黄沙上,顺着洞口的坡度往里头滑了进去。可是,外头热得快要把人烤干,里头却阴凉阴凉的,四周黑乎乎一片,散发着一股腐臭的味道,似乎这地方很长时间没有通风过,臭不可闻。 尖耳男拿着马灯往前探了过去,本想要看清楚四周黑漆漆的围在洞四壁的是什么东西,不想刚走进一瞧,就吓得尖叫起来:“哎哟我的娘呀,四周都是干货啊!” 这干货,只是一个避讳称呼,其实说明白点,就是风干了的尸体。 其他人原本正专注于找路线去取宝,不想让他这一嗓子给吓得屁股尿流。在这黑灯瞎火的地儿,随随便便一点声音,神经就容易断弦,人可是会吓死人的。大伙儿都纷纷走向尖耳男,靠着马灯看清楚四周密密麻麻排布的“干货”,脸色顿时白了几个度,纷纷看向当家的罗爷。 罗爷率先走到了那群干货前,从口袋里拿出一甩棍,在空中甩长,去戳那东西,发现那东西发出了哐哐的声音。那是敲进木头才会发出的空沉声,尖耳男这才松了口气,提着马灯又走上去,发泄似的用手去推一干尸木头。可是,触手的地方,一片湿答答。这不碰还没事儿,一碰就准要出事了。 按理说木头是不会有湿答答的感觉的,尖耳男只觉得浑身血液回流,急忙缩回了手,跳到罗爷的身后,浑身颤栗不止:“罗……罗爷……有……有活物。” 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引发波澜诡谲的迷局 继《镇魂》《鬼吹灯》之后,又一经典奇幻冒险故事 古语有云,黄金百万,不如得一“黄金手”。 他们,是比“摸金校尉”更厉害的存在 一箱祖先银锭,一幅神秘画像,引黄金手倾巢而动 揭开数百年秘宝的传奇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