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美国精神的封闭/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9787544716598
对于一个初次离家,踏上通识教育征程的少年来说 ,今天的一流院校会给他怎样的印象?他有四年的自由 时光去发现自己——他处于一个过渡的空间,前有被他 抛在身后的知识荒漠,后有学士学位之后等着他的不可 避免的可怕的专业训练。在这短短的四年中,他必须了 解在他所熟悉的小天地之外还有一个大世界,他要体验 它带来的兴奋,从中汲取足够的营养,为他注定要穿越 知识荒漠的旅程做好储备。换句话说,只要他希望拥有 更高尚的生活,他就必须这样做。假如他做出了这样的 选择,当他能够成为自己所希望的人,当他有机会审视 各种选择,不仅仅是时下存在的或职业提供的东西,还 有作为名副其实的人所能得到的东西,这就会是一段迷 人的岁月。 对一个美国人来说,这一段岁月的重要性再怎样估 计都不过分。这是他接触文明的唯一机会。面对这样一 个人,我们必须思索,若想让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他应该学习什么;我们必须思索,人类有待实现的潜能 是什么。在专业课程中我们可以不做这样的推测,专业 化的魅力之一就是避免这种思索。但在这里却是责无旁 贷的事情。我们要教给他什么?答案也许不是一目了然 ,但只要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就已经是在进行哲学思考 ,进行教育了。这种关切本身便提出了人的统一性和科 学统一性的问题。如果像某些人主张的,必须允许人人 自由发展,把观点强加给学生是专横的,就未免太幼稚 了。那样的话还要大学做什么?如果答案是“提供一种 学习氛围”,我们便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什么氛围 呢?做出选择并对选择的理由进行反思是不可避免的。 大学必须代表某种事物。不愿意积极思考通识教育的内 容,它的实际后果便是,一方面使大学外边的庸俗现象 得以在校园内泛滥,另一方面又把更严厉、更刻板的要 求——由专业学科提出的那些未经通盘考虑的、专横而 堂而皇之的要求——强加给学生。 现在的大学在年轻人眼里毫无特色。他发现了一种 学科的民主——这或是因为它们乃当地土产,或是因为 它们无目的地发展,但近来发挥着大学所需要的某种作 用。这种民主其实是一种无政府状态,因为不存在获得 公民权的公认规则,也不存在正当的统治资格。简言之 ,对受过教育的人该是什么样子没有任何看法,也没有 针锋相对的看法。这个问题消失了,因为提出这种问题 会威胁到和平。既不存在科学的组织,也不存在统一有 序的知识体系。混乱无序导致了无精打采,因为不可能 做出合理的选择。所以还不如放弃通识教育,进入专业 学习,那里至少还有规定的课程和有前途的职业。在这 条道上,学生至少能从选修课中捡到一点儿据信能让人 变得有修养的东西。学生没有被告知,伟大的奥秘会揭 示给他,他可以从自己身上发现新的、更高尚的行为动 机,通过他的学习,可以和谐地建构一种不同的、更富 有人性的生活方式。 简而言之,大学毫无独特之处。在我们看来,平等 的最高表现似乎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提出卓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