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做个好妈妈是你一生最大的成就
ISBN: 9787568230926
修涛,修远教育董事长,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家庭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发起人、秘书长,北科家庭教育学院院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安淑芳,儿童发展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学院教研组长,智慧家长亲子共情课研发人。 安淑芳老师有多年的家庭教育指导经历,一对一指导了上千个家庭个案,对中国教育行业尤其是“家长教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坚持“先通情后达理”的家庭教育操作理念,相信“共情是最温暖的爱”,提出“父母的回应决定孩子成长”等新颖的观点。安老师的书中总是用身边最常见、最普通的案例为着眼点,让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易懂,且具备实操性。
做智慧家长——培养孩子的方法 我们明确了教育孩子的目的、目标。那么日常生 活中,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孩子呢? 方法一: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帮助孩子 初生牛犊不怕虎,每个孩子初到这个世界上都无 所畏惧,不断地去探索周围世界,去尝试新鲜事物, 与人为善,愿意为自己负责。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 ,一些孩子却逐渐丧失了探索的精神、对世界的兴趣 ,以及自信心和上进心。而这些都是父母的教育方法 不当造成的。 爸爸:5加4等于几? 孩子:等于7。 爸爸急了:好好想想!到底等于几? 孩子:等于……8。 爸爸:笨死了,猪脑子,教你多少遍了还不会! 我怎么这么倒霉,生了你!气死我了! 啪,一巴掌打过去。孩子委屈又害怕地看着爸爸 。 知识点:习得性无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习得性无助”实验。心 理学家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 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 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试图逃脱,但是一直逃 不脱。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没有电击,狗也立 刻倒地呻吟和颤抖,不再狂奔逃避。最后,即使把笼 门打开,狗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跑,它还是绝望地等待 痛苦的来临。为什么它会这样连“狂奔,惊恐哀叫” 的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认为那些是无用的。无助 和绝望的情绪,使它不再去尝试。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 正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如果一个人总是 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 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无可救药, 什么也不行。孩子也是如此。 每一个孩子都曾经很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想 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但是当孩子怎么努力都达不 到父母的标准,反复的挫折和失败感会让孩子陷入“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失去自信心和上进心。他 们会认为自己就是不行,认为自己没用,做什么都会 失败,最终他们就会放弃努力。 有的父母会说:“我没有高要求,我对他的要求 很简单呀。上个幼儿园有那么难吗?认个字有那么难 吗?背个唐诗有那么难吗?做个作业有那么难吗?他 都应该能做到呀。” 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父母认为简单的事情对他 们来说并不简单。以我们家长现在具备的能力和智慧 ,或许很容易。但是孩子生下来是张白纸,还不具备 我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力。就像小马过河的 故事中,牛说:“河水不深,才到我的腿肚子,可以 过!”松鼠说:“河水很深,把我的小伙伴都卷走了 ,不能过!”我们的孩子就是小松鼠,在我们眼里不 是问题的问题,在他们眼里这有可能是天大的问题, 甚至会把他们淹没!比如,幼小的孩子是形象思维, 他还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字。他需要一遍一遍地通过实 物的推演来抽象出数字的概念、加法的概念。父母要 求他立刻熟练算术,就是一种高要求。如果没有帮助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对他来说就是一个不可逾 越的屏障。 因此,很多在父母看来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对孩 子来说却一点儿都不简单,甚至有可能是一次重要的 人生跨越。 所以,父母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要求孩子,而 是应该降低要求,多给予孩子帮助,化要求为帮助。 我们还是以算数的例子来看: 爸爸:5加4等于几? 孩子:等于7。 爸爸:算错了。咱们去抓一把豆子,数豆子。总 共几个? 孩子一数:9个。 爸爸伸出大拇指:嗯,一数就数对了!多好啊, 5加5呢? 孩子又一数豆子:等于10。 爸爸:太棒了,孩子!你都会了。 爸爸没有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想办法帮助孩子 ,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算术。孩子战胜 了困难,完成了任务,得到了爸爸的鼓励。在爸爸的 赞赏之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喜欢学习了 。孩子有了“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能行”的体验, 就敢于去面对以后的困难了。 再来看一位妈妈如何循序渐进地帮助女儿克服恐 惧的故事。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