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

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
作者: 张守刚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恒大传奇(解密中国首富许家印)
ISBN: 9787511506535

作者简介

张守刚,著名记者,资深评论人。作品曾获评首届华语传媒盛典“年度文化报道”,先后撰有多个专栏,现供职南方报业集团,任《南都周刊》北京采访中心副总监。

内容简介

地产狂欢的初潮 许家印参加工作的1982年,中国第一个房地产广告诞生了。 当年5月24日,新创办的《深圳特区报》,在创刊后头版的下端四分之 一面积的地方,刊出了友谊大厦、怡景花园等四家楼盘的几何形图案,还有 一行醒目的红字:祝贺《深圳特区报》创刊志庆。如此朴素的文字、图案, 让见惯了各种楼市广告噱头的当代读者,不免产生一番喟叹。 之后的几年,中国房地产业开始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代。1984年邓小 平南下,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 的”。万科、招商地产、保利地产、广州城建、浙江广厦、华发股份、天鸿 集团、宋都集团……这些日后成为巨鳄的房地产企业,都雨后春笋般地诞生 在1984年。 1984年封顶的深圳国贸大厦,曾用“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中国超 高层建筑史上的奇迹,150米的高度使它在十年时问里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 的桂冠,“深圳速度”也因此被载人中国史册,它代表高效率、高质量还有 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房地产的盖楼速度,来形容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可谓 别有一番意味在里头。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了国贸大厦五十三层 旋转餐厅,发表了有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精辟论述,充分肯定“深圳的重要 经验就是敢闯”,从特区的发展谈到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984年,当代房地产最富有话语激情的两位房地产大佬,开始了自己的 起步。潘石屹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 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而任志强则出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建设 部经理。 任志强有一个原则,那就是绝不去国有企业。因为他觉得完全国有的企 业就跟军队一样,会束缚他的发展。他有个想法跟许家印很相似,那就是“ 宁 当鸡头不做凤尾”,他宁愿在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企业里做一个领导,也不愿 意做一个国有大企业里的副手。 在宏观层面,与土地、贷款相关的规定不断破冰,房地产获得了越来越 大的政策空间。1988年,是中国房地产的一个“大年”。这年的4月,第七 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修改了1982年《宪法》的有关条款,删除了“土地不 得出租”的规定,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是我国 土地使用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 园,也于这年的7月在深圳竣工,当时售价仅为每平方米1600元。12月, 内地首家房地产中介企业深圳市国际地产咨询公司诞生了,为日后房屋买卖 投资的热潮提供了平台支持。 中国房地产的第一次狂欢,也在这一年,在“飞鸟犹有半年程”的海南 岛上演了。 4月2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十万创业人的热情,把这座 南陲蛮荒的小岛点燃了。到了5月底,在这里注册的省外建筑单位就达到了 242家,省内自有265家,上演了一次房地产的海南传奇。有人回忆说:“今 后再也不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实践,这是最集中的一次 体现。” 有人说,现在到北京的商务中心区(CBD)走一圈,就会发现很多有影 响力的企业家都闯过海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就是“万通六君子”, 包括潘石屹、易小迪、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六个人在海南挖到了 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后万通虽然分了家,却为中国房地产业培养了三十多个 董事长和总经理。 搞房地产的不仅是这个行业的。现在大名鼎鼎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 在这股热潮中也凑了个热闹,他开过照相馆,卖过冰箱配件,然后带着自己 的数千万资金来到海南炒房淘金,最后的结果却是血本无归。据说,这是他 至今都不愿提起的经历。 而这一年,我们的主角许家印还在河南“山沟”的舞钢里,做自己的车 间主任,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不妨具体看看日后在地产界挥斥方遒的地产大腕们,当时在做什么—— 37岁的王石完成了一件大事,他完成了万科的股份化改组,正式更名为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有地产理论家之称的冯仑在国家体改委任职,并准备在海南岛大干一场 。 潘石屹在深圳和海南折腾一年多了,还没有特别大的成绩。 “大炮”任志强,已经升任北京市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兼 华远城市建设开发公司经理。 广东最低调、最神秘的合生创展朱孟依,当年29岁。他当时因承建老家 广东丰顺县的一个集贸市场已经有了第一桶金。至于这第一桶金到底有多少 , 有多种版本,无从考究。但正是这笔资金,为他到广州开发房地产派上了用 场。 两年后,他去了香港,获得了香港永久居住证,为日后合生创展在香港上市 铺了一条捷径。 世茂集团董事长许荣茂,已经在做房地产生意。1989年,他在老家石狮 投资兴建了振狮大酒店和振狮经济开发区,在市场最低位,以最低的成本切 入了房地产市场。 富力集团的张力和李思廉,两人还不认识。李思廉正在内地做生意,张 力在这一年辞去公务员工作,下海了,靠做装修和工程设计赚得第一桶金。 绿地集团的张玉良,在上海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任职,管单位盖 房子和分房子,也算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碧桂园的杨国强,当时33岁,应该正在担任建筑队队长。 中坤集团的诗人黄怒波,在中央部委已经提到了处长职位,时年32岁, 前途无量。 日后将向王石“教父”地位发起冲击的顺驰的孙宏斌,从清华水利系毕 业后在中国环境科学院工作了三年,1988年辞职,进入联想集团工作。仅一 年后,他出任联想企业发展部主管,分管北京以外的全部业务,这也为之后 的权力之争埋下了伏笔。 综合这些大腕的状况,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1988年,除了黄怒波和 孙宏斌,这些地产大腕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进入房地产业或者已经下海。而 此书的主人公许家印,刚刚在舞钢步入第七个年头,他还将在河南继续等待 四年,才再一次决定改变命运。 再多费一些笔墨给王石和他的万科。因为,这将是许家印和恒大狂飙突 进式路上的最后一个对手。 1980年,而立之年的王石进入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聪明的 头脑已经让他洞悉了官场生活的准则,得到了领导的赏识。他已经成家,拥 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他内心坐立不安。1983年5月,他乘火 车到达深圳,“兴奋、狂喜、恐惧的感觉一股脑涌了上来”。 次年的9月,王石组建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这是一家业务与 房地产没有任何关联的公司。 1989年,万科正式进入房地产领域,以“杂牌军”的身份开发第一个项 目天景花园。“天景花园,深圳住宅的明天”,这便是王石构思的广告语。 1991年1月,通过在菜市场“摆摊叫卖股票”的寒酸方式,万科一步步完成 了股票的认购,打通了融资渠道,建立了完善的公司结构,推动了第一轮扩 张。 1月19日,万科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代码0002,这是中国第 一家上市的房地产企业。 有人说,这是万科的一小步,是房地产业的一大步。许家印的恒大,还 要在五年之后才开始注册,而恒大的上市,还要再等上十八年! 从政策层面看,许家印在舞钢的十年,也是中国房地产政策开始成形、 房地产市场开始经历第一波热潮的时期。比如,1990年8月,又一个与老百 姓息息相关的事件发生了,国务院颁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 暂行办法条例》,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出租、抵押做出系统规 定: 居住用地年限为七十年;工业用地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年限 为五十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年限为四十年。 “土地是财富之母。”三百多年前,英国人威廉·佩第爵士留下了如此 一句名言;三百多年后,中国一位叫张小波的诗人在诗作《多梦时节》中如 此写道: 那么,让我们聚集起来/骚动起来/登山者在马蹄形山谷里/留下一根 预备手杖/我们庄严地接过/探险于一个盛产黄金的世界 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房地产,不仅是个“盛产黄金的世界”,它还是个 “盛 产富豪的世界”。 P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