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0-3岁)

婴幼儿护理(0-3岁)
作者: 中华营养保健学会
出版社: 山东美术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7.42
折扣购买: 婴幼儿护理(0-3岁)
ISBN: 9787533030087

作者简介

中华营养保健学会(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CNS),是由中国营养科技工作者、保健专家组成的以研究营养、保健学为方向的非盈利性的国际性学术研究机构。   中华营养保健学会自成立以来,与各国出版机构通力合作,组织编写了具有国际性的营养保健学学术著作及科普读物,对全球营养保健规范操作及衡量标准具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出版专著有《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手册》《终极抗衰老饮食计划》《育儿百科全书》等。

内容简介

母乳喂养的好处 1.母乳中不仅各种营养素的含量高,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对 宝宝来说,它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代乳品。 2.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易被婴儿吸收;乳铁蛋白 也是母乳中特有的蛋白质,它能与需要铁的细菌竞争铁,从而抑制肠道中的 某些依赖铁生存的细菌,防止发生腹泻。 3.母乳中的乳糖在消化道中经微生物作用可以生成乳酸,对宝宝的消化 道亦可起到调节和保护作用。母乳中的脂肪颗粒小,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均 有利于消化吸收。 4.母乳中钙、磷含量虽不高,但比例合适易于吸收,因此母乳喂养儿发 生缺钙的情况较人工喂养儿少;母乳中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使得母乳喂养 的宝宝抵抗力强,呼吸道及肠道感染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 5.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对宝宝脑神经系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初乳的量虽然不多,但却可使新生 儿获得大量球蛋白,增强了新生儿的抗病能力,大大降低了宝宝息肺炎、肠 炎、腹泻的发生率。 6.进行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增加安全感,利于 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进行母乳喂养的宝宝,成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糖屎病的几率比未吃 母乳的低。 8.进行母乳喂养可加快妈妈产后康复,减少子宫出血、子宫及卵巢恶性 肿瘤的发生几率。 9.母乳喂养简洁、经济、方便、及时,能有效地减少细菌感染。 小知识:初乳的抗病抗体 初乳一般指的是产后4天内所分泌的乳汁。初乳呈黄色,略稀薄,量也 少。初乳看上去稀而少,脂肪和糖含量低,但蛋白质含量很高.特别是抗感 染的免疫球蛋白,即抗病抗体含量很高。免疫球蛋白对多种细菌、病毒具有 抵抗作用。 乳汁的产生 母乳的产生是泌乳激素、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宝宝的出生, 胎盘的娩出,泌乳激素被释放,使得乳汁开始分泌,这是产后最初几天的情 况。 由于宝宝吸吮乳头,不断地刺激妈妈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泌乳素和催 产素,引起泌乳反射及喷乳反射——乳汁分泌并流出。所以,新妈妈应该让 宝宝早吸吮、勤吸吮、有效地吸吮、正确地吸吮,刺激乳汁的分泌,乳汁越 吸越多,越吸就越分泌。 注意事项 妈妈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分泌足够的乳汁来哺育宝宝。多了解母 乳喂养的知识和好处,认识到只有母乳才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母乳喂养是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它不仅使宝宝体格健壮,而且可 促进宝宝的心理行为健康发展。 要想母乳充足,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是必不可少的。 母乳喂养完全能够满足6个月内的宝宝生长发育,不需另外喂水。 橡皮奶头对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也不需要,因为橡皮奶头易使宝宝产生 “乳头错觉”,习惯于人工奶头而拒绝吸吮妈妈的奶头。 哺乳妈妈膳食营养也很重要,可多喝些清蒸鱼汤、猪蹄汤等;保持心情 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都会使你的宝宝获得足够的奶水。 剖宫产妈妈的饮食 剖宫产的妈妈术后6小时内应禁食,6小时后也要少进食。因手术使肠管 受到刺激,胃肠道正常功能被抑制,肠蠕动相对减慢。进食过多,肠道负担 加重,会造成便秘、产气增多、腹压增高,不利于身体恢复。 手术后6小时未排气时,可先饮用一些白开水及半流食,半流食包括粥 、鱼汤、猪蹄汤等汤类。未排气期间暂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如煮鸡蛋、炒 菜、肉块、米饭等;巧克力、红糖水、甜果汁及牛奶等甜品也最好忌食,它 们会引起腹胀。 剖宫产手术住院时间 剖宫产术后加强自我保健,对顺利康复是很重要的。 第1天:术后麻醉药的作用渐渐消退,几小时后便开始感觉疼痛。所以 ,要对术后疼痛做好一定的精神准备。此外,术后几小时即可让宝宝吮吸哺 乳。 第2天:可以进行轻微的活动,最好多翻身,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尽 早排气,消除腹胀。 手术24小时后,导尿管要拔掉了。拔出导尿管后,尽早下床活动,逐渐 增加活动量,促进肠蠕动和子宫复位,避免肠粘连及血栓性静脉炎。 通气后可以吃些清淡的流食,如蛋汤、米汤、藕粉等,切忌喝牛奶、红 糖水、豆浆等胀气饮品。 第3天:排气了,就说明肠胃功能恢复正常,能适当进食了。此时,疼 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身体迅速恢复,完全可以独自去卫生间了。 第4天:身体虽没完全恢复,但可以行走。要做轻微运动,并坚持按摩 乳房。在家人的帮助下每4~6小时让宝宝吸吮哺乳1次。 第5~6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即可出院。出院前,要接受拆线等简单 的医疗处置;宝宝接受基本的健康检查。 患哪些病不宜母乳喂养 由于妈妈患病,不能给宝宝喂母乳的病种比较多,如果妈妈在患病期间 给宝宝喂了母乳,可能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也会给自身带来伤害。 1.妈妈患结核病。患肺结核时不宜母乳喂养,特别是处在病情的活动期 时,更不宜喂母乳。 2.妈妈患肝炎。妈妈如果患有肝炎,不宜母乳喂养。 3.妈妈患甲状腺疾病。当妈妈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都不宜母乳喂养,如果进行母乳喂养,易引起宝宝的甲状腺疾病。 4.妈妈患糖尿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5.妈妈患肾炎或是其他肾脏疾病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患这类疾病的妈 妈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所以母乳的蛋白质含量必然减少。而进行母乳喂 养又消耗掉更多的蛋白质,必然会给妈妈的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此时妈妈 的乳汁中蛋白质含量已经降低,如果依旧进行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健康也是 很不利的。 6.妈妈患有心脏疾病时不宜母乳喂养。 7.妈妈患肺炎或严重的感冒等疾病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患这些疾病时 需服用抗生素药物,所以妈妈在患病期间要暂停母乳喂养,等病彻底痊愈后 再进行母乳喂养,以防药物通过乳汁传染危及宝宝。 8.妈妈患乳头皲裂、乳腺炎等乳腺疾病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9.妈妈在孕期或产后患有严重的并发症不宜进行母乳喂养。因为这种情 况下的妈妈身体比较虚弱,需要恢复调养。 10.妈妈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时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11.妈妈息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不宜进行母乳喂养。 12.妈妈患恶性肿瘤、艾滋病等疾病不宜母乳喂养。 新妈妈乳头凹陷 纠正乳头凹陷简便易行的方法有3个: 1.让丈夫帮着把凹陷的乳头吸出来,并把奶水挤空(挤出的奶水给宝宝 吃),然后接着让丈夫吸吮凹陷的乳头,每天做4次,每次约3~5分钟。 2.使用吸奶器抽吸,每次1分钟,每天4次。 3.新妈妈一手托住乳房下方,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拇指捏住凹陷的 乳头,向外牵拉,拉到长位,坚持约30秒。重复牵拉数次,做满10分钟,每 天进行4次,共40分钟。请注意,纠正乳头凹陷的同时,必须坚持给宝宝喂 奶,以免回奶。 新爸爸要这样抱宝宝 宝宝之所以亲近妈妈,一方面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已经习惯了妈 妈的身体,再加上出生后妈妈经常性的怀抱和母乳喂养,使宝宝更加依恋妈 妈,这其实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新爸爸要获得宝宝的青睐,实在是一件任重 道远的工作。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尽量和宝宝亲密接触,加强和宝宝的情感沟 通。只有多和宝宝接触,多抱抱宝宝,才能让他慢慢熟悉爸爸的身体,这样 才能不抗拒,慢慢熟悉了之后才会开始依恋爸爸。 刚出生的宝宝,脖子软绵绵的,还不能竖起来,刚做爸爸的是不是还不 敢抱,生怕自己会把宝宝。弄坏了”?其实只要掌握了抱的动作要领,尽可 以放心大胆地去抱,尽情享受这一天伦之乐。 横抱 第一步,先把两只手插到宝宝脖子下面,轻轻托起宝宝的头,然后一只 手 移到宝宝的臀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脖颈,手掌抱住宝宝的头,注意 不要只 抬起头。 第二步,身体靠近宝宝,两只手小心地将宝宝的身体抱起。 竖抱 如果想竖起抱,按照横抱的第一步做好后,再慢慢地将宝宝贴在你的身 体上,分别用两手托住宝宝的脖子和臀部。 如果想从竖抱变换成横抱姿势,只要将宝宝的身体重量落在你的身上, 挪动托在脖子后面的手,让宝宝脖子完全靠在你托住脖子的那只手的胳膊肘 上,另一只手依然托着臀部。 除了要抱宝宝,新爸爸还会经常帮忙做一些给宝宝穿衣服或者换尿布这 样的工作,这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因为你面对的是娇嫩而且敏感的 新生儿。如果用力过大,很容易弄疼或者弄伤宝宝。再者,粗暴的动作很容 易让宝宝误以为这是爸爸不耐烦的表现,很容易让宝宝生气而痛哭不止。所 以,力气大的新爸爸们,在宝宝面前学会轻手轻脚吧! …… P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