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10
折扣购买: 阅读村上春树的午后
ISBN: 9787505739581
汤川丰,1938年生于新泻县。庆应义塾大学文学系毕业。文艺春秋出版社董事兼《文学界》总编。东海大学文学部教授、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本村上春树研究专家。2010年凭借《读须贺敦子》一书获得*本读卖文学奖。 小山铁郎,1949年生于群马县。一桥大学经济学系毕业。曾任职于共同通信公司社会部***记者,现任公司编辑委员与评论委员。2013年获得*本记者俱乐部奖。著有《尽读村上春树》《空想读解:村上春树,原来如此!》
对话一 从《且听风吟》到《天黑以后》 小山 中国文学研究者藤井省三曾在朝*新闻社的宣传杂志《一册书》(2006年8月号)与**交流基金主办的杂志《远近》(**2号)中,发表过以下论述,即:村上春树的**作《且听风吟》的开头是这样的:“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望。”这句话,不正是以鲁迅先生那句**的“*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为基础创作出的吗? 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还是在《且听风吟》的开头章节中,有这样一段话:“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藤井指出,我们同样可以从鲁迅的文章中找到与这段话相对应的说法,诗集《野*》题辞的*开口一句话:“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其实,在这篇文章问世前,我曾有机会亲耳听到藤井先生的这种评论,当时就感到十分震惊——并不是因为觉得他的这种解读太过乱来,反而感觉这也不失为一种阅读方法。学界通常认为,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到的是美国文学压倒性的、直接的影响——甚至已成定论。然而,从藤井先生的评述中我感到,事情恐怕并非如此单纯。 汤川 在这里,我对是否能全盘接*藤井先生的说法持保留意见。但是,的确有必要对已成定论的东西进行重新思考。在《且听风吟》中,主人公“我”在阅读的,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情感教育》。而另一位主人公“鼠”在写的滑稽乐队的故事,则是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为蓝本。仅仅从这两处设定就可以看出,将《且听风吟》这部作品作为“纯美国进口”的小说来阅读可能并不太合适。 小山 而且,《且听风吟》中酒吧的酒保“杰”是中国人。“中国”时常出现:村上春树的**部短篇小说集就是《去中国的小船》;之后的《寻羊冒险记》中曾提到“满洲”,而在《奇鸟行状录》中,“满洲”则成了故事展开的一个重要舞台;此外,《天黑以后》一作的主人公,也是正在学习汉语的女学生,诸如此类,足以看出村上春树的中国情结。藤井先生指出,《且听风吟》的开头与鲁迅先生有关,这一评论也十分有趣。村上春树曾在其著书《为了年轻读者的短篇小说导读》中对作家长谷川四郎进行介绍,并提到了后者的短篇小说《阿久正的故事》,这部作品,正是一部向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致敬的作品。 村上春树自己的确时常谈起美国文学给他的影响。1991年,《文学界》杂志曾出版临时增刊《村上春树》,其中收录了一篇访谈《这十年》,访谈中,村上春树曾直言,《且听风吟》这部作品*到了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与理查德·布朗蒂甘(Richard Brautigan)的影响。但是,因为如此就仅仅从这一个角度来阅读村上的作品,未免失之偏颇狭隘。目前的趋势是,一旦论及村上春树,大家就理所当然地提到美国文学,但我们必须看到,村上春树,首先是作为*本作家的村上春树,同时还是对中国问题有所思考的村上春树,也是与俄国文学、欧洲文学有着斩不断关系的村上春树。因此,我十分希望能从这些角度去重新思考他作为作家的形象。其中,尤其是想与您谈谈作为*本作家的村上君。 汤川 对于这种单纯从“美国文学”角度分析村上作品的评论趋势,我也常常感到疑惑。之前,你我二人曾就《海边的卡夫卡》对作家进行采访,并将访谈录整理成《谈谈〈海边的卡夫卡〉》一文(《文学界》2003年4月号)。当时村上君曾说,自己虽然从来都称不上是“文学青年”,但却可自称为“爱读少年”“爱读青年”。他谈到,作为一名十分喜爱读书的独生子,在为小说的物语性所深深吸引时,阅读常常十分深入。他说:“我的文学教养,主要来源于19世纪的欧洲小说,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司汤达、巴尔扎克的作品等。”虽然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欧洲文学对村上春树的启蒙性影响,但实则不可回避。 小山 村上春树自己在访谈中对这种影响也少有提及,人们忽视欧洲文学亦是其重要的文学支柱,大概也是缘于此。 汤川 在村上春树的第二部作品《1973年的弹子球》**章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可能。’我说,‘差不多跟谁都成不了朋友。’这就是我七十年代的生活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预言,我付诸实施。” 读他的作品越多就越会发现,这句话应该并非仅仅是“装饰”——初读《奇鸟行状录》时,我就曾感到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所关系,后来才意识到,从一开始,村上春树意识深处就已*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岁月中发酵成熟,体现在其作品中。 小山 《海边的卡夫卡》讲述的是弑父的故事,这点与《卡拉马佐夫兄弟》相同,或许其背后也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还有,在村上与读者的邮件问答集锦《不来问村上一个问题吗?》中,也曾多次提到《卡拉马佐夫兄弟》。 可以说《海边的卡夫卡》一书中提到的诸多名著,是对村上春树深厚知识积淀的初次显现。而《谈谈〈海边的卡夫卡〉》访谈中,这种积淀进一步显露,每次提问,我们都能得到远远超出预期的回答。 汤川 在阅读村上作品时,我一般都*注重作品本身,对作品带来的种种社会现象不太感兴趣,就只是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认真并极为自然地读着、享*着他的一字一句。希望能在本书中同各位读者分享我的此种阅读体验,并与大家一同讨论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究竟是何模样。 * 小山 在您任《文学界》总编时,我正开始创作专栏《文学家追踪》,这个专栏连载了四年半,起始**篇写的就是村上春树。当时,他的作品《寻羊冒险记》英文译本在美国出版,村上春树赴美进行作家之旅,在其回国伊始,我即对其进行访谈。 当时,我曾问及《寻羊冒险记》在美国的反响、“为何村上先生常常出国,却仍只写*本的故事”等问题——众所周知,村上春树的长篇作品一以贯之,全都以*本为故事舞台,这位作家,有着深厚的*本情结。 对于我的提问,村上君回答说:“用*语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思考的过程,思考到底何为*本人,到底何为*本。” 这句话直到现在仍常常回响在我耳边。当时的我,原本认为对面坐着的这位是刚刚结束赴美作家之旅、取得巨大成功的畅销书作家,接下来大约将会走向世界,万没想到他会抱有这样的想法。 在那之后,每逢阅读村上作品,我都时常会想到这句话,从而从其作品中领悟到,原来他是这样思考*本的这些问题的啊。 访谈是于19**年11月进行的,在那个年代,村上春树竟有这种想法,我想值得铭记。 汤川 19**年正值村上春树40岁,《挪威的森林》发表于两年前,《舞·舞·舞》则发表于前一年的10月。 小山 是的。在《挪威的森林》与《舞·舞·舞》出版时,我也曾对村上进行采访,因而印象深刻。《挪威的森林》引发爆发式购买热潮,在美国,村上春树也开始成为*人关注的作家。 汤川 对于村上春树的这句话,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理解。一方面,是村上将对“*本人到底是怎样的”这一问题的探求作为其作品的主题;另一方面,则是其“用*语进行写作”的意识。其初期作品,无论是《且听风吟》还是《1973年的弹子球》,可以说都是以文体确立为目标的作品。即在这些作品中,村上春树就“如何确立自己的*语写作文风”进行了探索。文体、文风,与小说本身同为一体,而从*初两部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村上春树在当时就已经深刻认识到文体是小说的重要支撑。 《且听风吟》中塑造了一位虚构的作家哈特费尔德,也许是被这一设定蒙住了双眼,文学评论家们几乎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到现代美国文学影响的翻译体文章——甚至直至**仍旧如此。但是我认为,这两部作品*重要的独创性,就在于其文体。 刚刚提到的访谈《这十年》中,村上春树有一段重要发言。他说,《且听风吟》*初其实是以常见的现代主义文体写就的,但是写完之后却觉得,这部作品虽然不至于太烂,却无法引起自己的兴趣,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接*。他便将作品全部推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新构建、创作,*终成为我们现在读到的样子——可以看出,村上春树从*初就强烈地意识到,小说能够得以成立,是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文章”“文风”与“文体”的。同样是在这篇访谈中,村上君还强调说:“*重要的就是语言。语言能够成立、物语即得以现形”“文体就是全部”。的确,贯穿村上春树全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文体常常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每部作品特征都有所不同。 小山 文体具有巨大的力量,这一观点我也赞同。 增刊《村上春树》之于我也有许多难忘之处,希望在此与各位读者分享。增刊中刊载了村上春树的全作品解读,其中一半左右是我以笔名署名写就的。作为记者,我的写作角度通常较为客观,但**我想讲一些十分私人的感*。我没有父亲,母亲孤身一人将我养大成人,在写作那篇全作品解读时,恰逢母亲病重,处于弥留之际。无论记者的工作多么繁忙,我都会在每天黄昏时抽出空来,到医院去陪母亲。而在母亲病*边陪伴我的,就是村上春树的书。那时候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昏睡状态,当她睡着时我就一面写作品解说一面继续读书,醒来时就陪她说说话。 *终,文章还没写完,母亲就与世长辞了。那时,村上的作品真的让我感到“被治愈”了——如果要避开“治愈”这种说法的话,则可以说,我感到他的书深深地进入了、触动了我的灵魂。 去年(2006年),东京大学召开了“春树大冒险——世界范围内的村上文学”研讨会。会上,韩国女性学者金春美先生介绍了她作为个人的村上春树阅读体验。那是在女婿患重病时,为了确诊病症,金先生来到*本,*终的诊断结果并不乐观。她怀着黯然的心情来到机场,偶然地从书店里发现了那本《列克星敦的幽灵》。两个小时后降落首尔时,金先生感到,不知何时,自己的心已被淡淡地温暖了。听着金先生的故事,我想到了母亲去世时的自己。金先生当时所读的《列克星敦的幽灵》,讲述的正是有关灵魂的故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村上春树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感**深的就是其作品对灵魂的关注——似乎村上春树的书总是围绕这些:“魂魄”“幽灵”,*本人所说的“灵”等等。而我对他的作品*为深刻的感*,就是故事的展开与深入从来都不曾离开对灵魂世界的关注。 汤川 原来如此。并且,这种对灵魂的关注也与其作品主题——“*本人究竟是怎样的”密切相关。 小山 是的。众所周知,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是由短篇小说《萤》扩写而来的。在作品解说中,我对这两部作品都有所提及。两部作品中都有关于萤火虫的描写,而从和泉式部**的和歌“朝思暮想,萤光似吾身。魂牵梦萦,点点均吾玉[ 玉,灵魂之意。——译者注 ]”开始,在*本文学中,萤火虫就一直与灵魂有着剪不断的关系。一提到“萤火虫”,读者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灵魂”。虽然无论是在《萤》与《挪威的森林》发表当时还是现如今,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但我却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强调,在作品解说中也提到了和泉式部的和歌。 汤川 你说的是《挪威的森林》里绰号为“突击队”的“我”的室友给“我”的萤火虫吧,作品中,那只萤火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不知飞向了哪里。 小山 在那抹微弱的光消失不见后,光的轨迹却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记得《萤》里还有一段话,描写的是萤火虫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往来彷徨,“我”屡次将手伸向夜幕中试图探触到什么,但*终只落得一片虚空。“那小小的光点总是同指尖保持着一点不可触及的距离”,《萤》至此完结。 “小小的光点”“萤火虫”“灵魂”,就在“指尖不可触及之处”。也就是说,文中所讲的“灵魂”,就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邻接之处。在我个人看来,“人与灵魂的距离**接近”,是村上文学*为重要的主旨之一。 汤川 那散发着微弱光芒的萤火虫,既是直子的灵魂的象征,又是“我”的灵魂象征。而这样重要的物什,却是由性格诡异的角色“突击队”赠予的,这个设定真是妙极!说到“灵魂的物语”,《挪威的森林》中“我”与直子的恋爱即极具代表性,但在进入《挪威的森林》之前,我还想聊聊《1973年的弹子球》。 在这部小说的开头部分,有一段题为《1969——1973》的导入章节,这一部分也讲述了一位名为直子的女性的故事。直子12岁时搬家去到乡下小镇,那个小镇只有一个不成样子的车站,“下雨天司机恐怕都看不见”,月台上经常有跑来跑去散步的狗。在听过这个故事四年后的1973年,“我”十分想看看这个狗散步的月台,便来到了小站——但这时,直子已经去世,未能陪在“我”身边。这则动人心弦的小故事,大概给了我们一个预告,即《1973年的弹子球》其实是一部有关灵魂的小说。 之后,有关直子的描述再也没有出现,小说方向一转,开始描写对名为“宇宙飞船”的三蹼弹子球机的追寻。故事的*后,“我”穿过黑暗,来到一个废弃的冷库中,与排列成行的弹子球机相会。那一刻,虽然机器已然死亡,归于静谧,但却忽然点亮,重获一瞬生命——重生,而后马上再次死去。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段描写中,弹子球游戏机仿佛有了灵魂。类似的,小说中还描写道“我”和双胞胎女孩一起到水库去为废弃的配电盘举行葬礼。这些都是赋予冷冰冰的“物质”以灵魂的故事,都发生在“我”身上,而经由这种赋予机器灵魂=生命的行为,“我”与直子的灵魂实现了遥相呼应。从故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十分喜爱这种与灵魂若有若无的距离——这么说来,其实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灵魂、黑暗、井等类似的重要元素常常出现。 “鼠”作为出场人物被描写的*后一部作品是《寻羊冒险记》。这部作品描述了各个主体对一只背部带星纹的羊的不断追寻。那么,这只奇异的羊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有关这一点,已经有各式各样的解读。但我想,怪异的动物所具备的奇异生命力能够进入人体中,这一设想乃是解开谜题的关键在。在故事的*后,由于不愿意被羊进入身体、不愿意被那种怪异的超能力所*控,感到这种能力不应存在于人世之中,“鼠”选择了**,从而消灭了羊、消灭了超能力。**之后,“鼠”又在“我”面前现形,向“我”讲述了前因后果——从这样的设定我们可以看出,能够在人类体内自由穿梭出入的“生命力”“灵魂”,占据了这部小说的核心部分。这部作品直接反映了*本人的灵魂观,既传统,又新颖。 1. 全面解读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身而过的作家,村上春树常年陪跑诺贝尔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2. 深度剖析《挪威的森林》《1Q84》《海边的卡夫卡》等作品的精神内涵,抽丝剥茧地评述村上春树独特的文体文风。 3. 向读者全面展示村上春树如何一面维持独特的文体,一面竭力追求主题的深入,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自己的文学世界。 4. 解开15个不可不知的村上之谜,附录详细的村上春树书志,以及知名文学评论家的优质对话录。 5. 村上春树善于运用不同的物语叙事方法,采用特殊视角解读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继而呈现村上春树超脱的内心世界。 6. 采用内外双封面,**超感滑面封面纸;内文白云双胶,环保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