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

古都
作者: (日)川端康成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2.50
折扣购买: 古都
ISBN: 9787514622003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出生于大阪,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因“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雪国》《千只鹤》《伊豆的舞女》《古都》《山音》《睡美人》等。

内容简介

【试读】 古 都 春之花 千重子发现,老枫树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花了。 “啊,今年也开了。”千重子感受到春天的柔和。 对街道里的狭窄庭院来说,这棵枫树真的堪称巨木,树干比千重子的腰还要粗。不过当然了,那树皮古老粗糙还长着青苔的树干,又怎么能与千重子年轻的身躯相比呢。 枫树的树干在与千重子的腰部等高的位置开始向右倾斜,在高过千重子头顶的地方,大幅度地向右弯曲。枝叶从弯曲的地方开始生长、延展,覆盖了整个庭院。或许是负荷太重,长枝的前端微微低垂。 从千重子记事开始,这棵树上就有两株紫花地丁,就长在树干弯曲处稍下一些的两个小坑里,每到春天就会开花。 上下两株紫花地丁之间大约有一尺的距离。正值妙龄的千重子思索:“上面的紫花地丁和下面的会见面吗?它们彼此认识吗?”紫花地丁的“见面”和“认识”是什么意思呢? 这两株紫花地丁每年春天开的花也就三朵,最多五朵。即便如此,树干上的小坑每到春天都会发芽、开花。千重子有时在缘廊上眺望,有时站在树下抬头观察,她有时被“生命”所打动,有时也感到深切的孤独。 “长在这样的地方,然后活下去……” 到店里来的客人称赞枫树的苍劲,却极少有人注意到树上开放的紫花地丁。这棵粗大的枫树上长着苍老的树瘤,青苔沿着树干一直长到高处,让老树显得格外威严与雅致,自然没有人会注意到寄生其上的两株小小的紫花地丁。 不过,蝴蝶是知道的。千重子发现紫花地丁开花的时候,在庭院里低低飞舞的成群白色小蝴蝶从枫树树干上飞到了紫花地丁的附近。那时枫树正要展开微微泛红的嫩叶,衬得那些飞舞的蝴蝶白得格外鲜明。两株紫花地丁的叶子和花在枫树树干新长的青苔上留下了微弱的影子。 这是樱花花期里一个多云的柔和春日。 直到白色蝶群飞走,千重子还坐在缘廊上看枫树树干上的紫花地丁。 “今年也在那样的地方努力绽放了啊。”千重子想低声对花儿说。 在紫花地丁下面,也就是枫树的根部旁边,立着一个古老的石灯笼。以前父亲告诉过千重子,灯笼脚上雕刻的立像是基督。 “不是圣母玛利亚吗?北野的天神宫有一个跟这个很像的大石像。”那时千重子问道。 “这是基督,”父亲很简单地说,“没抱婴儿嘛。” “啊,真的呢……”千重子点点头,然后问道,“咱们的祖先里有基督教徒吗?” “没有,这是园艺师或者石匠拿来放在那儿的,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这个刻着基督像的石灯笼应该是以前禁止基督教的时候做出来的。因为用的是质地粗糙的脆弱石料,又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浮雕像已经残破了,只能依稀辨认出头、身体和脚。可能原本就雕刻得很简单吧。雕像的袖子很长,一直垂到衣摆,基督好像是合掌的姿势,只能看出上臂略微粗一点,看不出形状。不过,跟佛像和地藏像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个基督像石灯笼在过去不知道是信仰的象征,还是富有异国风情的装饰品,如今却因为老旧,在千重子家店铺的庭院里只能被放到老枫树的根部旁边。如果有客人注意到,父亲会说上一句,“是基督像”。但是在来谈生意的客人里,只有极少数人会在粗大枫树的阴影里注意到那个不起眼的石灯笼。就算注意到了,庭院里有一两个石灯笼也是再寻常不过的,并不会细看。 看过树上的花,千重子垂下目光,看着基督像。千重子读的不是教会学校,但是因为喜欢英语,经常去教堂,也读过《圣经》的《新约》和《旧约》。可如果给石灯笼供奉鲜花、点蜡烛,又好像并不合适,因为灯笼上并没有雕刻十字架。 基督像上方的紫花地丁,让人觉得很像圣母玛利亚的心。千重子抬起眼睛,从石灯笼再次看向紫花地丁——然后,她突然想起自己养在古丹波陶壶里的金蛉子。 跟发现老枫树上长着紫花地丁的时间相比,千重子开始养金蛉子的时间要晚得多,大概是四五年前吧。在高中同学家的客厅里,她听到虫儿不停地鸣唱,就要了几只回家。 “待在陶壶里太可怜了。”千重子说。但同学说,总比养在笼子里白白死了要好。听说有些寺庙会养很多,然后出售虫卵,好像爱好者不在少数。 千重子养的金蛉子现在增加了不少,已经要用两个古丹波陶壶了。每年金蛉子固定在七月初产卵,八月中旬就开始鸣叫了。 在狭窄昏暗的陶壶里出生、鸣叫、产卵、死去。即便如此,因为保存了种群,应该比养在笼子里一代就死去的金蛉子要好上一些。但它们真可谓于壶中度过一生,“壶中”也即“天地”了。 “壶中天地”是很久以前的一个中国传说,千重子也是知道的。故事说壶里有琼楼玉宇,处处是美酒佳酿和山珍海味。壶中是远离俗世的另一个世界,是仙境。这个传说也是众多有关仙人的传说之一。 然而,金蛉子并非因为厌倦俗世才进入壶中的。可能它们并不知道自己身在壶中,并且一直在壶中生存下去。 最让千重子惊讶的是,如果不经常把别处的雄虫放进壶里,只让同一个壶里的金蛉子繁衍,生出来的幼虫会又小又虚弱,那是近亲繁殖造成的。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金蛉子爱好者之间有交换雄虫的习惯。 现在是春天,并不是秋天,金蛉子不会鸣叫。但千重子依然从在枫树干凹陷处里开放的紫花地丁联想起壶中的金蛉子,也不是毫无理由的。 金蛉子是被千重子放进壶里的,但紫花地丁又是为什么会来到这样一个狭小的地方呢?紫花地丁开花了,金蛉子今年也一样会出生、鸣叫吧? “是自然的生命吗?” 千重子把被春日微风吹乱的头发拢到耳后,思考、比较着紫花地丁和金蛉子。 “那我自己呢……” 在自然的生命共同蓬勃生长的春日里,看着小小紫花地丁的,只有千重子一个人。 店铺里好像准备好午饭了,能听见动静。 千重子约好了要去赏花,看看时间,该去梳洗打扮了。 编辑推荐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 其文被誉为“日本美的象征”,也是心灵的归宿之地 一本书,写尽了令川端康成魂牵梦萦的千年古都 《名人》获得围棋名将吴清源的连连赞叹 余华、贾平凹、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等作家赞叹的经典杰作 我的余生不是囿于我自己,而是表现日本的美的传统。……想写一篇小说,借以探访日本的故乡。 ——川端康成 卖点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其文被誉为“日本美的象征”,备受余华、贾平凹、大江健三郎等作家推崇——川端康成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东方美、日本美的基础上,是传统的物哀、风雅与幽玄,是精神的审美意识。 2、文笔细腻而悠扬,《古都》一文写尽了令其魂牵梦萦的千年古都——春日神宫红色垂樱下的少女,日益衰颓的传统工艺,后继无人、苦苦挣扎的店铺老板,寻找爱和希望的亲人……种种种种,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娓娓道来,读者仿佛随着那细腻的文字缓缓走进那古老斯文的街道。 3、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命的赞叹与感慨,哲思深沉—— # 花是活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明媚地活着。到了明年又会结出花蕾,再次开放——就如同这大自然一样鲜活…… # 在狭窄昏暗的陶壶里出生、鸣叫、产卵、死去。即便如此,因为保存了种群,应该比养在笼子里一代就死去的金蛉子要好上一些。但它们真可谓于壶中度过一生,也是“壶中天地”了。 # 整个棋盘都是始终在棋手脑袋里装着呢,连吃饭睡觉的时候也在琢磨。这种不自己亲手摆一遍就不能理解的做法,也许是名人仔细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或者也是他迂腐的一面。这极具老名人特色的好笑,也是一种孤独的性情,让人感觉他并不幸福。 4、精美装帧,书签带,翻译绝佳,译注详细,全新典藏—— 双封硬壳精装,牛油纸腰封,浓浓的日式韵味;新锐翻译家的译文贴近原著、贴近时代;且配合详尽注释,譬如对于《名人》中关于围棋一道的诸多术语解释,不光是对棋艺的解释,更是对人生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