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信息管理与应急信息行为

应急信息管理与应急信息行为
作者: 陈兰杰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7.70
折扣购买: 应急信息管理与应急信息行为
ISBN: 9787513074094

作者简介

陈兰杰,男,河北定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博士后,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社会建设与治理研究基地副主任,保定市第四届社科青年专家,保定市管理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保定市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应急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科技政策评价等。主持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论文6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6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4部。获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一项;保定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一项;保定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内容简介

第二节 大数据时代的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管理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的保障。及时预防与快速有效的应急管理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信息采集、处理等信息工作基础之上,因此,在应急管理体系中,信息管理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信息真实有效,才能保证应急管理决策起作用,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具有海量的多源和异构数据,因此,应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信息管理。对于突发事件相关应急信息的管理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应急管理体系涉及的信息管理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信息传播、决策支持和数据共享6个层次,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过程,每个节点都可以成为大数据时代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如图1-1所示。 一、信息采集 大数据时代,应急管理的相关信息将是海量动态性数据。其来源、形态日益多元与复杂。“信息采集”是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下,对各类突发事件分散各处的、形式多样的、海量的应急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的过程,其核心是将海量的、无序的应急信息资源转化为可处理的有序应急信息资源。 受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每天都在发生。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端应用的发展,更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数量。巨大的信息量如果还是由人工采集,那将错失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决策时机。因此,大数据时代对突发事件海量应急信息的采集是对某类事件共同的特征要素进行抽取并加以计算的过程。当某件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秒”速调取经过处理的几十年甚至数百年间的结构化数据。巨大的同类及类似历史事件或者现实事件信息的采集,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由此呈现的事实、得出的结论更具客观性。大数据时代的实时信息采集是将碎片化的、孤立的、静态的数据融合起来,变成可共享的、有序的、能随时调用的信息资源。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采集,影响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最终影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决策。 二、信息处理 大数据处理在本质上是一种更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其核心是大数据处理分析,即从海量的、多样化的、价值密度低的和动态性的应急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应急信息。应急信息所具有的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获取方式与来源的多元化以及高维特征给应急信息的组织和分析带来巨大困难。应急信息处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应急信息进行分类、聚类、数据去重、数据转换、建立索引等数据处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提高应急信息处理人员对应急信息的感知和数据智能分析能力;制定应急信息的元数据标准,而数据的标准化有利于对应急突发事件的信息标引;建立突发事件各类型数据与情景的数据库,加强数据与突发事件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发展大数据分析,增进应急管理的信息能力。 三、数据挖掘 大数据时代,突发事件应急信息数据规模越来越巨大,有突发事件自身的信息数据,也有关于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应急管理部门或者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互联网以及各种智能终端提取的海量的、多元的应急信息数据中迅速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精确标识和动态监控,通过对突发事件危险源监测大数据与引起突发事件的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识别两者之间的耦合规律,以优化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能力。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技术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减轻突发事件的损害。在大数据时代,应该提高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大数据的利用。例如,通过网络舆情大数据的情感分析、“词云”分析,可以有效挖掘公众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态度倾向和议题焦点,为改进应急管理提供精准支持。 四、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中,应急信息传播占主导,将应急信息传播给公众和各个相关应急管理部门,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和效率是应急管理的关键。以微博、微信、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应急信息传播也进入立体化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精准化和多元化传播目标,提高应急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应对能力。在应急信息传播方面,由于专业分工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还存在部分应急信息公众难以理解的情况,今后,应加强基于公众理解的应急信息传播,以便发挥应急信息的最大价值。7 五、决策支持 为了提高应急管理效果,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危害,应急决策是关键。应急决策是指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决策者在时间紧急、资源有限和事件不确定性高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社会影响,而确定采取应对方案和应急措施的过程8。当前,突发事件本身的日益复杂化及其危害的日益加大,使得总体的应急决策环境比以往更为复杂,不确定信息或信息缺失严重,决策任务更加分散,应急决策时间亦更加紧迫,应急决策对各学科知识的需求增大。鉴于此,突发事件的科学决策关键在于对突发事件态势的实时掌控,而掌控突发事件态势取决于对事件相关数据全面、及时、有效地获取及基于数据的理解与认和之后对数据进行的科学处理、判别和分析突发事件在不同阶段的态势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应急决策保驾护航。 六、数据共享 当前,国家治理模式正在由以国家为主体的治理转向全员参与的共享共治模式,突发事件的处理更是这样。由于突发事件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只有全员参与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开放共享应急信息才能更好地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目前,图书市场上大部分为应急管理以及舆情监控的图书,缺少专门的研究应急信息管理的著作,同时,在我国政府机构中,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也缺乏科学的指导,效率低下。 本书填补了这部分的学术空白和市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