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精)/丝瓷之路博览

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精)/丝瓷之路博览
作者: 张弛|总主编:余太山//李锦绣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60
折扣购买: 明月出天山--新疆天山走廊的考古与历史(精)/丝瓷之路博览
ISBN: 9787100130479

作者简介

张弛,*****人,1984年出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在**维吾尔**区博物馆工作,中德“瀚海霓裳——西域古代服饰研究考察项目”工作组成员,参与***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区工作,整理并撰写“黄文弼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等多部展览大纲,已发表文章:《尼雅95MNIM8出土弓矢研究——兼论东汉丧葬礼仪对古代尼雅的影响》(《西域研究》2014.3);《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木鸭流源——兼论南京西善桥南朝墓所出“竹林七贤"砖画中的鸭形器》(《吐鲁番学研究》2013.2);《大漠?古道?西风——纪念黄文弼先生诞辰120周年》(《大众考古》2013.3);《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调查记》(《大众考古》2013.1),参与**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天山-阿尔泰山历史文化多样性调查与研究”(项目号:13AZD059)。

内容简介

神奇的天山 乾隆年间,发配**的纪晓岚曾记录过一件关于天山的轶事:一个风雨夜,***马场的战马走失在天山深处,寻之数*不得。八天后,驻哈密的清*突然发现营中马匹增多,在检查火印后发现,多出的*马来自***马场,于是便派人向上级禀告,一查正是几*前走失的*马。***与哈密相距500 多公里,各处天山南北,有高山大漠阻隔,这些*马是如何穿行两地的呢?故事的结尾,纪晓岚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世人皆云天山腹地有幽径相通”。 文明的曙光 天山脚下从何时开始有人类活动?这是古今学者都试图弄清的一个疑问。在清代****部官修通志的《钦定皇舆西域图志》中,曾记载过一个离奇的故事:“***附近深山中,每当红柳发生时,有名红柳孩者,长仅一二尺许,结柳叶为冠,赤身跳踯山谷间,捉获之,则不食以死,盖亦猩猿之属,特不常见耳。”此后纪晓岚在《阅微*堂笔记》中,也屡屡提及“红柳娃”的传说。很久以来,“红柳孩”一直被视为怪力乱神而为世人忽视。近年来,古人类学家在俄罗斯阿尔泰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在印尼弗洛勒斯岛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小矮人”化石,它们的体貌特征均与“红柳孩”的记载**相似。尽管迷雾重重,但在考古学家眼中,**的石器时代比“红柳孩”还要神秘,甚至直到**,有关**石器时代的年代划分依旧是考古学界无法直面的世界性难题。 小河往事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毛毡因其柔软、隔潮、保暖的特点,成为人们*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时甚至作为装饰品挂在毡房中。因为在*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遍,所以花毡的种类很多,如绣花毡、补花毡、擀花毡、印花毡、彩绘花毡等。制毡工艺**特别,先将剪下的羊毛放进锅中煮毛着色。着色剂通常使用**地区出产的天然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如西茜*、骆驼刺、绿矾、白矾等,品种达几十种之多。染色完成后,制毡人就用弯成弓形器的树枝弹打羊毛,整个过程都会发出响亮而有节奏的“砰砰”声。过去在**许多地方的古代墓葬中,曾出土过类似的木质弓形器,很可能就是弹打羊毛的工具。羊毛弹成絮状后,将其放在芨芨*编成的垫子上,拼接成各种图案,再将开水均匀地倒在上面,毛絮在腾起的水汽中迅速平整。制毡人立刻将*垫带毛絮卷成卷儿,用羊毛绳绑紧,之后便用脚踩踏垫子,使其来回滚动。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算得上是强体力劳动。几个小时后,毡坯就基本完成。制毡人打开芨芨*垫,羊毛图案已跃然其上。此时,需要在毛毡上再次浇倒热水,然后反复揉搓。直到毛毡足够牢固后,才能将其平摊晾晒。根据民族志材料记载,在不借助现代工具的情况下,两个熟练制毡人,**能制成一条15 公斤重的羊毛花毡。由此推算,毛毡的产量还是比较高的,应该是古代游牧民*实用的无纺毛织物了。 奇异的开颅术 众所周知,开颅手术,亦称穿颅术,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手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遥远的史前社会晚期,远古先民已能够进行开颅手术。在小河五号墓地,曾发现过一具古尸的颅骨接*过环钻手术。墓主人是一位40—45岁的女性,头部有一个直径约6厘米的圆形钻孔,钻孔断面光滑整齐,并有明显的愈合痕迹。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鉴定后认为,这位女性在接*完颅骨钻孔手术后,至少存活了一个月。可以想见,在3500年前,在那个没有***和钢制手术刀的年代,这样一场开颅手术将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啊!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世界文明交汇之地——**天山的历史与文化,图片精美,异彩纷呈 汤因比对池田大作说:“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我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而中国**。” 本书作者以图文并举的形式,在考古成果和典籍文献为基础上,生动叙述了以天山为中心的历史和文化,通俗易懂,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丝瓷之路博览》是一套普及丛书,试图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稳定可靠的古代中外关系史知识。 由于涉及形形色色的文化背景,故古代中外关系史可说是一个**艰深的研究领域,成果不易为一般读者掌握和利用。但这又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领域。从浩瀚的大海直至无垠的沙漠,一代又一代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活剧。既有友好交往,又有诡诈博弈,时而风光旖旎,时而腥风血雨。数不清的人、事、物兴衰嬗递,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发人深省。毫无疑问,这些故事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本丛书是秉承《丝瓷之路》学刊理念而作。学刊将古代中外关系史领域划分为三大块:内陆欧亚史、地中海和中国关系史、环太平洋史。欧亚大陆东端是太平洋,西端是地中海。地中海和中国之间既可以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也可以通过*原之路往来。出于叙事的方便,本丛书没有分成相应的三个系列,但种种传奇仍以此为主线铺陈故事,追古述今。我们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一起努力,让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知识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