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经济日报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文国刚传
ISBN: 9787519605490
第一章 千秋家国 猛一提起文氏家族很多人非常陌生,但要说起文天祥 ,中国就无人不知了。不错,文国刚就是文天祥的苗裔( 由禾谷之实转义引申为“子孙后代”,属嫡传血亲)。 文国刚的父亲叫文小山,1903年出生于湖南沅江县马 公铺黄泥桥文家村,本名文佑人,后来他自己改名为文小 山。他说文天祥号文山,自己是他的后人,就叫小山吧。 心中立誓以先祖为典范,为国殊死报效。他自幼聪颖,记 忆力超群。1916年沅江县立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赴省城攻 读,于1924年考入湖南大学土木系。此时正值民国天下大 乱之际,他投笔从戎,奔赴广州参加革命,考入黄埔军校 警宪班,是黄埔6期毕业生。他随军参加北伐,战功卓著, 受到上峰赏识,后以上校军衔赴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还 曾入德国陆军参谋学院深造。在军队里他历任军委会课长 、11集团军参谋处长、54军参谋长、198师副师长、军委会 高参、新一军中将副军长兼新编30师师长等职。 抗战时期,文小山牢记先祖遗志,坚决抗日,蹈死不 悔。他多次从死人堆里爬出,然后与战友继续战斗。1937 年文小山就任第五战区11集团军参谋处长(该集团军1937 年底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转战于鲁南苏北一 带,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震惊中外,文小山因积极献谋划 策,受到战区司令部嘉奖,晋升为五战区司令部高级参谋。 徐州沦陷后,日寇兵锋直指武汉,文小山参加了武汉外围保 卫战。10月下旬,武汉失守,敌人将渭水的公路桥炸毁,无数 军民被阻于河口。长官部下令抢修浮桥,文小山不顾敌机轮 番轰炸,亲临指挥,将浮桥架好,解了军民西渡的燃眉之急 。 1939年他应54军军长霍揆彰的邀请,任军参谋长。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倒在了战场 上,但他们用鲜血拖住了日寇,以时间换时机,等待国际 抗击法西斯高潮的到来。 终于,1940年10月,英国打通了封锁已久的滇缅路, 酝酿中英军事同盟共抗日本。1941年,中国海上通道被完 全封锁,日寇期望断绝中国的国际援助,从而逼中国投降 。为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国际交通 运输线的畅通。云南是中国与同盟国联系并取得援助的陆 、空国际通道,是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 公路的中方所在地,为大后方的最后战略屏障。为保证大 后方安全,文将军奉命任云南河口戒严司令,文小山到任 后立即着手治理整顿,扫除官商内外勾结、走私贩毒、大 发国难财的流弊,后方形势立即好转。但随即遭到诬陷, 被撤职。他含冤回到沅江老家,族邻乡亲们无不热情为之 摆酒洗尘。这期间,他居住于托二弟修建的“小熙园”, 这是以他妻子何淑熙名字命名的几间农家瓦房。 后来,文小山复出,任中国远征军新30师少将副师长 (师长胡素,后由唐守治继任)。新30师官兵被陆续空运 到印度,编入新一军,进入中国驻印度军事集团的序列。 新30师的兵员身体素质非常优秀,而且都有些文化。但士 兵全系新兵,缺乏实际战斗经验,所以作为军预备队。新 一军经过整编后,再次开赴印缅前线对日作战。首次入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