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75
折扣购买: 少年朱元璋/润心书系
ISBN: 9787305079900
南宫不凡 自小学五年级暑假无意中看到《三国志》,开始对历史产生莫名狂热,中学一年级时已经读完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与《二十四史》。 白天是认真负责的科技公司小主管,晚上化身成为历史名人研究专家,对于古今中外的名人有相当精专而独到的看法。 对于中国帝王学尤其偏爱,耗时近十年,在浩繁的历史典籍史料、民间流传轶事中去芜存菁,经过反复的消化、整编,运用古典小说形式,描绘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雍正、乾隆、孙中山、毛泽东等12位深具特色的领袖人物少年时代的风云变幻。 书中每一位主宰历史的伟大人物身上,都蕴藏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书中将这些领袖人物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自身对命运的努力和追求都融入到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当中。 作者的生花妙笔让书中主角仿如活生生的重现眼前,让读者深切感受他们的理想、信念、胸怀、情操,对我们学习如何做人、做学问、做事业都有很大的益处。尤其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这些故事除了好看之。外,更是了解历史、启迪人生的最佳朋友。
第二节 鸟蛋风波 烤吃鸟蛋 朱重八到刘德家诉说冤情,如同绵羊遇见饿狼,有理说不 清。他被阻挡在门外,让人连骂带打赶回家中。不久,刘德家传 出一则消息,说穷小子朱重八兄弟不好好放鹅,竟敢偷吃东家的 鹅,还拿着几根鹅毛去骗东家,真是太不像话了! 丢鹅之事给朱家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又恢复了往日战战 兢兢的生活。朱五四夫妇到刘德家赔礼道歉,乞求他再委派点 工作给朱重七兄弟做,并保证不再出错。 刘德惯于做精细的打算。他想,这两个小子给我放了半年 鹅,虽说丢了一只,可是我也没给他们工钱,两相比较,还是我占 便宜了。哼,既然穷小子还想工作,就让他们捡拾柴草吧!反正 这个工作不怕出错,还不用付工钱。这个工作就是到村后小山 林中捡柴,按照规定量交给刘德家,完成这个工作量以后,孩子 们捡拾的柴草可以带回自己家,供家里烧火做饭用。 受到屈辱的重八,不愿继续为刘德家工作,他伸着脖子说: “他们冤枉人,我才不替他工作呢!” 朱五四阴沉着脸,重重地咳嗽几声,训斥重八说:“不工作, 你吃什么?” 陈二娘心疼儿子,擦着眼泪说:“重八,你好好做,像你这么 大的孩子都要学着工作,长大了才能养家糊口。看你大哥,他多 能干,现在都有人给他提亲了。唉,人不工作怎么吃饭。好孩 子,母亲知道你机灵,但是机灵不管用,在田里讨生活要出力能 干才行。” 经过全家人训斥劝说,重八接受了捡柴的工作。从此以后, 他每天吃完早餐就跟着三哥提着篮子去后山捡柴。转眼已是深 秋时节,叶落草黄,小山坡上到处都是枯黄的树叶干枝,捡拾柴 草倒也不难。不过,重八喜欢玩,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不能安心捡 柴,而是不停地爬树,折槐弄榆,很快就从这里找到了另一番乐 趣,与沉闷苦干的三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天,重八爬上一棵高 大的榆树,冲着下面的三哥喊:“三哥,这里有窝鸟蛋。” 朱重七闷头捡柴,胆怯地说:“重八,这是刘德家的山林,你 别捣乱,又惹出是非。” 小重八满脸笑容地将鸟蛋放进怀里,不一会儿就跳到地面 上,拍拍手说:“树是他的,鸟又不是他的,你怕什么!” 望着一脸淘气的重八,朱重七无奈地说:“你越来越调皮了, 小心父亲打你。”说着,把篮子扔给他,让他赶紧捡柴工作。 朱重八不接篮子,反而掏出鸟蛋仔细揣摩观看,过了一会儿 嘟囔着说:“三哥,你饿了吗?我肚子饿了,我们吃了鸟蛋再工作 吧!” 朱重七早就饿了,不过他老实胆小,四下望望才低声说:“重 八,我们到那边背风地去。”兄弟二人经不起鸟蛋的诱惑,背着篮 子匆匆跑到山背风处。重七掏出火石,打了半天才打出一点火 苗,赶紧放到干草上。火光闪耀,柴草点着了。重八手忙脚乱地 把鸟蛋放到燃烧的柴草上。在劈里啪啦的燃烧声中,鸟蛋烧熟 的香味很快飘散开,惹得重八二人口水直流。 小小的鸟蛋带给重八兄弟无尽的享受,他们擦着嘴唇上的 黑灰,满足地站起身来,猛然被身后的一人吓了一跳。那是一个 小孩,瘦弱矮小,看起来比重八年龄还小。他背了个和自己差不 多高的大篮子,满脸馋相地看着重八兄弟。 重八手里还握着最后一个鸟蛋,他伸手递给眼前小孩说: “你吃吧!” 小孩怯怯地接过鸟蛋,迟疑了一下很快就把鸟蛋吞食了。 朱重七不满地说:“你不是说拿回家给母亲吃吗,怎么给他吃 了?” 重八拍拍乌黑的小手, 看着眼前可怜的小孩,没说 什么。那个小孩却很懂事, 吃完鸟蛋后紧跟在重八身 后,似乎寻找到了保护神一 样。重八也不嫌弃他,拉着 他说:“走,捡柴去。” 三个单薄的身影在林 间穿梭奔波,日落西山时, 他们才回到家中。这群贫 穷人家的孩子多么像流浪 在山间的小动物,饥渴无人 疼惜,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 想尽办法,掏鸟蛋,摘野果, 只要是裹腹之物都可以入嘴充饥。 很快,重八就知道了那个小孩的名字。他叫徐达,家里本有 几亩田地,由于父母多病,变卖田产,竟也成了无业之主。小徐 达比重八还小一岁,却不得不背上篮子为刘德家工作谋生,加入 到捡柴的队伍中。 就在重八满心喜悦地捡拾柴草,自由自在地在山林间穿梭 时,又一件让他深感不满的事情发生了。 P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