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图书编目理论与实践

中文图书编目理论与实践
作者: 编者:朱青青|责编:彭喜英
出版社: 知识产权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3.80
折扣购买: 中文图书编目理论与实践
ISBN: 97875130705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编目作为图书馆最古老、最基本的业务活动 之一,是图书馆开展文献服务的基础,是揭示图 书馆馆藏文献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无序信息资源 有序整合操作方法中的重要部分,是帮助用户有 效查询目录的关键。文献编目是根据文献检索的 需要,以文献及各类型信息源为对象,对文献的 形式与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通过著 录、标引、规范等步骤,形成题名、著者、出版 机构名、分类号、主题词等信息集合,并将这些 信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使其成为有序化集合 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编制书目以汇集成图书馆 目录,也即按照一定的标准与原则,组织成目录 并进行维护的过程。其核心价值是对文献资源的 信息提取与序化,通过提取文献载体的外在信息 和内容信息,再通过不同形式的排序和组织,为 用户利用文献资源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文献的有 效利用程度。 在当前信息技术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元 数据在图书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文献编目 工作的范畴日益扩展。文献编目的范畴几乎可囊 括所有产生元数据的环节,包括书目数据、规范 数据、馆藏数据等制作的各个环节。国际编目原 则声明(Statement of 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Principles,ICP),将文献编目 划分为描述性编目和主题编目。描述性编目提供 描述性数据和非主题检索点。主题编目提供受控 的主题词和分类号。 描述性编目包括著录和非主题检索点控制两 部分。著录主要依据ISBD和著录条例等相关标准 而产生,形成书目描述。所谓检索点控制,是为 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书目记录的可检索度,同时尽 量降低处理、存储和管理维护编目信息的成本, 编目规则规定了选择检索点的标准和选取数量。 当书目信息的相同实体存在多个检索点形式时, 需要根据不同的检索点信息,确 定一个特定的检索点形式作为目录的缺省形 式。检索点的选取数量和检索点形式的确定都是 由编目规则规定的,习惯上被认为是标目法的范 畴,属于规范控制的范畴。非主题检索点控制重 点涉及题名、责任者等检索点数量和形式的选取 。 主题编目也称为标引,是根据文献的内容特 征,分析、提炼、取舍主题概念,赋予检索标识 的过程。主题指知识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人、事 、物等实体,也可是抽象的概念。标引包括主题 标引和分类标引。以主题词表、标题表等为工具 ,赋予文献语言词汇标识的过程称为主题标引。 以分类法为工具,赋予文献数字或字母号码标识 的过程称为分类标引。主题编目一直是信息组织 的重要课题。对图书馆而言,主题编目就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