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7.49
折扣购买: 创新向善:跨界的知识对话
ISBN: 9787100246729
刘洪一,文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犹太精神》《犹太文化要义》《圣经叙事研究》《走向文化诗学》等。
文化驱动创新 ——国家创新战略的文化支撑 国家文化艺术智库 王京生 今天,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举办的本次文化论坛很有意义,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向善:跨界的知识对话”,体现了主办者的宏大视野,超越了一般的学术性内容,既放眼创新和伦理,又聚焦科学和价值观。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求真”,人文精神的实质是“求善”,艺术精神的实质是“求美”,三者相加就是“真善美”,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三者中的任何一种精神里,必须包含着其他两种精神的内容。比如,科学精神里边也要有体现“善”与“美”的要求。所以,今天的论坛不仅是交流对创新的思考,还探讨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问题。 一、创新科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依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任何文明形态都不是飘浮在空中的理念或者制度,它必须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结合,并由此诞生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文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科技决定生产力,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依托。正如人们常说的,石器决定原始社会形态,青铜器决定奴隶社会形态,铁器决定封建社会形态,蒸汽机和电力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形态。 二、科技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已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科技越来越体现出它空前的跨越性。高科技的创新产品被赋予了智能甚至智慧,这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科技伦理挑战。我们正在从科技 “为人类提供工具”的时代,进入科技“成为人类助手”甚至“替代者”的时代。人类需要助手,也在某些领域需要替代者,但是绝不能把替代者变成损害者和征服者。所以,当前科技伦理进入了一个空前重要,也是空前危机的时代。如何使科学发明、科技创新能够继续为人类服务,而不产生破坏性的副作用?这一问题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 三、文化对创新发展的八个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而什么驱动创新?只有文化。有人说,人才驱动创新,确实,人永远是社会各方面发展最根本的驱动力。而直接驱动创新的,是人产生的文化。这主要来自八个方面。 第一,文化为创新提供核心价值。正如前面所说,“真善美”是人类文明所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一方面,它指引着创新,是所有创新追寻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也为创新设置了伦理边界。那些反人类、反生态的所谓创新行为,就应该坚决抵制。 第二,文化为创新提供心理定式。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形态文明,靠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能力及优秀的心理定式和伦理。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立自强、变化创新心理定式,以及“去恶从善”“格物致知”“破心中贼”的伦理自觉,等等。正如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一》里所说的,“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 《创新向善:跨界的知识对话——饶宗颐文化论坛文集(2023)》收录了第五届饶宗颐文化论坛的论文,重点突出了跨学科、国际化、前沿性的学术特色。《创新向善:跨界的知识对话——饶宗颐文化论坛文集(2023)》充分体现了国际视野与时事意识相结合的出版价值,以开放的姿态和世界眼光关注时代与现实问题,立足本土,从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角度切入和探讨变局之下充满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守正创新具有的重要作用。所选文章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反映了时代性的大命题。二是突出跨界的知识对话,既强调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跨界视角,又强调哲学、物理、生物学、数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古典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对话,具有鲜明的学术前沿性和实践前瞻性。三是通过此次的知识对话,与会学者打破界限,在交叉的知识维度上寻找共同点,深化了对创新向善的认知,发掘出更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