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少儿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3.56
折扣购买: 中小学语文阅读名师导读丛书-中外名人故事
ISBN: 9787558435126
华明玥,专栏作家,供职于扬子晚报。
道家鼻祖:老子 导读 靠什么才能解除百姓的 疾苦?当自己的手稿被焚烧 ,似乎步入绝境时,怎么才 能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解脱, 重新看到希望?老子有话说 。 你也许在博物馆里看到 过一幅画像,画像上一位老 神仙骑着青牛缓缓而行。这 位神仙的原型就是老子,是 道家的鼻祖,也是今天全世 界学者公认的最早拥有辩证 思想的哲学家之一。 老子名叫李耳,约公元 前571年(如无特别说明, 全书出现的年代均为公元纪 年)出生于陈国苦县厉乡曲 仁里。他少年立志发奋读书 。老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春 秋中后期,诸侯国之间天天 打仗,人民颠沛流离,战士 死了,留下众多孤儿寡母。 老子深感民众之苦,发誓要 找到一种能解除百姓疾苦的 方法。 他遍寻当时能读到的各 种书籍(ji),熟读经学、 礼制,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 识和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这使他的视野逐渐开阔,他 成了一个能站在很高的位置 上看待世事万物的智者。 约前521年,老子成为东 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他 当时名气很大,很多年轻人 登门请教,年轻的孔子也不 例外。孔子登门拜访老子, 并且毕恭毕敬地求教说:“ 请问先生对礼的看法。”老 子说出来的话振聋发聩 (kui)(响声很大,使聋 人都能听见):“你所说的 那讲礼的人早已死去,连骨 头都腐烂了,留下的不过是 他们活着时说的空话而已。 况且,讲礼的君子遇到贤明 的君主还可以享受富贵;如 果生不逢时,那就会像飘飞 的柳絮一样身不由己,流离 失所(没有地方可以住,到 处流浪)。” 说到这里,老子的目光 转向了窗外,他望着远山, 悠悠道:“我听说,高明的 商人深藏珍宝而不外露,许 多德高望重的人容貌和愚人 一样。你应该去掉身上的娇 气和过多的欲望,不要故作 姿态和踌躇满志(对自己取 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这些 对人没有好处。我只能给你 说这么多了。”孔子听了这 番话,脸色一变,回去后十 分感慨,说:“我知道鸟儿 善于飞翔,鱼儿善于游泳, 野兽善于奔跑,但我不知道 龙是怎样乘长风而直上青天 的,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像龙 一样啊!” 大约在前499年,周王室 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乱兵 无知,席卷了周室典籍,老 子所看管的藏书也被抢走。 虽然一介智者对此无能为力 ,但他还是被问责、罢官, 回到了故乡。面对纷乱而不 断崩塌的世界,老子开始厌 弃官场,决定去寻找清净平 和的自然生活。 在他离去时,一位守关 的官员启发他说:“先生不 是要去隐居吗?听说先生很 有学问,为什么不把这些学 问写出来,给后人留下一点 纪念呢?”老子被点醒了, 决定写一部大书,来阐述自 然天道之学、为人处世之道 ,希望统治者读了能够警醒 ,世人看了能够得到心灵的 解脱。 于是,他隐居曲仁里村 西的隐阳山中,发愤著书。 这件事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 ,终于,在前478年,他将 要写完这部大书了。不想, 陈楚交兵,苦县也成了战场 ,他珍贵的手稿竟然被一群 窜入山中的乱兵焚毁了。老 子一生的心血毁于一旦,他 大病一场后,高歌“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骑着青牛向西去了函谷关。 在那里,他遇到了关令尹( yin)喜,在关令的再三劝 说与安抚下,老子将他最重 要的思想写下来,这就是五 千多字的《老子》一书,然 后绝尘而去(飞快地离开) ,不知所终。相传,老子死 于约前471年。 《老子》这本书是中国 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经由 它确立了道家学说。后人又 称它为《道德经》,因为这 本书的核心精髓便是道与德 的问题。老子说,道是天地 存在之前就已经有了的,道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 一种客观的存在,它的特征 就是“自然”。 老子把创造的根源归于 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 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唯心论 的基础。从当代的观点来看 ,这是哲学认识论上的一个 巨大进步。 老子之所以能成为中国 古代很多思想家共同的老师 ,他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出 类拔萃的辩证思想。老子认 为,世间任何事物都有正反 两面,这两个面既对立又互 相转化。他不仅看到了自然 和人类社会现象中有阴阳、 祸福、美丑、贵贱、难易等 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还发现了它们之间有非常大 的相互转换的可能性。老子 认为,坏事里面可能包含着 向好的元素,好事里面也许 潜伏着危机。正常的事也有 可能变得异常,匪夷所思的 事物中也可能含有合理的一 面,这样一想,人们就会从 绝望中看到希望。同时,老 子还看到了事物正反之间的 转化是由小到大、由低向高 、由弱渐强逐渐发展的,按 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从量 变到质变”。老子是第一个 如此深入地论证了辩证法思 想的哲学家,比起西方哲学 家,他的这些思想至少领先 了一千年。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