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河南文艺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17.00
折扣购买: 伪文明的抱怨
ISBN: 9787807657880
不必在秋天的风里找寻春天的飘落 ——有关焦虑的断想 当下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似乎 有些不着四六的发问,却也道出焦灼于现代困惑之 中的不得要领。逮着越来越好的日子不依不饶地烦 恼自己,多少也有点得了便宜又卖乖的虚情撒娇。 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腾飞和物质消费持续繁荣的时 尚流转,众生百姓从日新月异的生活中,不断获得满 足的同时不由得欲望飙升、胃口大开,焦虑也就乘虚 而入、尾随而来……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人们在不断完善谋生技巧 的同时,常常忘却了生活的真实意义。对物质占有 和财富积累的追逐,如嗜血的狼舔带血的剑,耗尽自 己的生命;在追逐奔跑中,忽略了等待也是一种感受 人生光泽和温暖的美好时辰;在搬进豪宅新居的同 时,很少意识到自己也被装修在了失去自我放逐的 封闭空间,囚禁于和左邻右舍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 得了肺癌才断然戒烟的环保意识,摁下葫芦起了瓢 的排污减噪,就像农民赶着老牛拉的破车,玩“猫逮 老鼠”或“老鼠逗猫”、你急我不急的游戏,殊不知 心 灵的污染正在销蚀我们生存的理由和希望;发达的 传媒、通信和交通缩小了地球的物理空间,也拉大了 人与人交流的心理距离——独守空巢的老人接到儿 女的越洋电话,或同城而居无暇探望的问候,把寻常 的亲情隔离为只闻其声难见其人的期盼,听着《常回 家看看》的歌声 泪流满面;经济齿轮的转动下,效率越来越高,时间 却越来越少;财富 的积累越来越多,精神的拥有却越来越少…… 我们还时常可以看到,在相同或不同价值观的奴 役下,追名逐利 者如鲫鱼过江的浩浩荡荡中,高中生们超负荷磨损肌 体健康,被应试 教育锻压成考试机器,佝偻着身子和满脸的疲倦,把 人生最美好的阶 段染色成困苦受难的你追我赶;艺术家们为了寻求突 破,交困在花样 翻新的迷宫,自己都不知道梦中呓语的精灵古怪,到 底是说给谁听、做 给谁看的意淫或自慰;企业家们为使公司业绩的图表 止落攀升,拼杀 在风雨飘摇的你死我活里,披着辉煌或悲壮的风衣扮 演末路英豪;被 股票市场的牛熊对撞绞杀得血肉模糊后,股民们扮演 自认倒霉的凶手 自首的那份求告无门的无奈;工薪族、打工仔们为房 贷本息的偿还计 划、大病医治的钞票饥荒、脱贫致富的朝思暮想、终 日被群兽追击着无 路可逃的不安;时尚男女爱情保鲜的作秀,和中年夫 妇移情别恋的窘 迫与危机,或者开始步入衰老走向生命终结的恐吓, 等等,都被封闭在 焦虑的囚车上,一头扎向想要控制未知和把握不确定 的焦虑的牢狱高 墙。 焦虑,来自于我们关乎生活的宏旨和细节中的想 象、敷设、经历和 感悟。它绕开人们心灵里积极坚硬的领地,因为那“ 积极的坚硬”,常 被焦虑所激发的斗志,强悍地于绝境杀将而出,成为 生活主宰的自我 解放者。所以,在为追求卓越而跌进不拔萃于同类便 放不下的执着 中,焦虑,会藏匿在主流语境和传统价值观的背后伺 机而动。更多的 时候,焦虑像一柄刺入“消极柔软”心底的利器,在 盘剥勇气瓦解斗志 的伤口,败坏出情绪病毒,呻吟各种凄凉的回声。 无论是“股票信用车房卡”的社会精英,还是“ 柴米油盐酱醋茶” 的草根庶民,不同层次的焦虑,时常会窜出来纠缠于 你的奋斗或者挣 扎之中。尽管每一个人自身的极限和博弈的对象不同 ,生活的目标和 为之实现的路径有异,都难免凝结在解决了物质层面 的困顿,依旧解 决不了心灵深层次的焦虑备受折磨的砧板上。而心灵 深层次的焦虑, 恰恰又是焦虑的本质。你始终被控制在想摆脱,却又 无法摆脱的悖论 里。这,既来自所谓的压力和竞争,又来自我们对幸 福生活的感知和 企求,更来自于心灵哨所对世俗力量淹没着纯真的警 惕。 有追求的欲望,有思考的对象,有担当的责任, 就必然会有焦虑的 纠缠。且不说用长远的人生战略规划,盘算将来岁月 的远景和使命, 即便是眼下利用双休日读完一本书、约友人看一部电 影、携妻儿带父 母外出郊游,不是被各种各样的“计划外”碾成齑粉 ,就是被推卸不掉 的“节外生枝”化成泡影。更不必举古今中外的政治 家、军事家、思想 家、科学家、文学家,在社会舞台和历史背景中放大 人生百态的例子。 单看走下喜剧银幕的卓别林、施蒂夫·马丁、伍迪· 艾伦、成龙、周星 驰、宋丹丹、赵本山们,表演之外内省的沉默和孤单 ,躲藏在寻找和创 造博人欢笑背后的焦虑不安,就不免唏嘘成功或失败 也好,富贵或贫 贱也罢,就其生命意义而言,物质的、肉体的、精神 的满足或缺失,都会 让我们在不同的时期,怀疑我们自己的能力和能力之 下可能的结 果——妥协还是坚持、逃避抑或面对、放弃或者驾驭 的不断拷问,让你 从浑噩中意识到抵达彼岸的永不可能时,开始借助于 信仰思考终极问 题——在一种心灵寄托的神佛庇护下,走向虚无那一 片目光所不及的 智慧地带,追求一种高纯度的无焦虑状态。问题是, 当这种“高纯度 的无焦虑状态”,也成为生活情景里刻意追求的目标 时,它岂不是焦 虑的另一种源泉?譬如,你想重新回到除了透明好奇 的纯真、没有任 何烦恼的自然童趣时代的不可能,带着你从愿望的尽 头折返而归的空 叹,寻找远离尘世的驿站。想重温学生时代犯罪一样 的逃学经历,尽 管那样的犯罪感快活得令人想当街跳舞,而今也只能 是着色的蹉跎岁 月的回忆,在焦虑的镜像后面和自己做伴。我曾经对 我正在读高中的 儿子一边讲述我在学生时代,自由如风一样在教学秩 序混乱的“批林 批孔”中旷课,和与同学竞技投掷石子打碎教学楼窗 玻璃的恶作剧经 历,一边看着他那一脸对童话或梦境向往的神情,就 为他从来不曾用 旷课缓释学习的焦虑而动怂恿之念。 焦虑,让人们既无法到达生命的极限,也无法回 到昨天。那些征 服山峰的登山者,在山巅临风而立,酣畅地享受短暂 成功的沐浴时,稍 一碰思考的神经,就会发现突然丢失了“征服”的意 义和“攀登”目标。 开始质疑当初的攀登动机,和怀念攀登的过程。那些 曾经渴望被敬仰 称颂的满足感,一旦拥有便从“不过如此”的峭壁上 跌落下来。像看 一部已经知道了结局的惊悚片,被抽空了沉浸于惊悚 的快意情节而备 觉无味。现时生活越丰富越自由,就觉得越若有所失 越不自在,陷于 想得到更多又担心守不住已经拥有的患得患失里。人 生取舍的决断, 常常被现在如何将来怎样的反复追问,在进退之间的 踯躅徘徊和左右 摇摆的举棋不定中,不停地围着价值观,涡流似的打 转。“取自己不 知不觉丢掉的东西,舍那些不愿舍弃的东西”,总是 显得那么难以企 及。田园诗宗陶渊明,公元405年,不堪先后十三年 的宦海沉浮中心 为形役的痛苦而自免去职,归隐于“舟遥遥以轻飚, 风飘飘而吹衣”的 自然,也没能得到真正忘怀人生可见得失的精神解脱 。不同的是,他 那“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的焦虑,是灵魂找不 到依托的人生大孤 独,而不是世俗的小烦恼。十几年前的苏丹大饥荒, 凯文·卡特那张 秃鹫掠食骨瘦如柴的女童的传神特写,通过西方媒体 的广泛刊载与传 播,向世人传达了那场饥饿灾难中的生命绝望,并为 他赢得了多项国 际大奖和声誉。不久,那位年轻的摄影记者却不堪焦 虑地结束了自己 的生命。人们从他内心反省的遗书里得知:为了捕捉 到那惊人的瞬 间,而漠视了对那个女童应有的生命救助,由此而得 的各种荣誉,每 天都在吞噬和煎熬着他的心。私欲的功利诱惑,带给 他的人性丧失 的焦虑,后遗成一种心魔顽症,使他无法逾越安放灵 魂的坝坎。这 个较为极端的例子,作为一种警示,足以提醒人们: 功名利禄的危 险,在于把既定的奋斗目标淬火在文化的剑刃上,魅 惑着人们在有 限的资源下艰难地开掘,致使奋斗、努力、抗争,成 为一种心魔顽症, 一种潜意识里焦虑的黑匣子。抑郁,便带着那团漆黑 ,猎获像崔永 元一样整日整夜睡不着觉的俘虏,甚至迷幻效仿张国 荣选择过早离 世和自己告别的人。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