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武志红心智成长系列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武志红心智成长系列
作者: 武志红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武志红心智成长系列
ISBN: 9787550261624

作者简介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北京大学心理学学士与硕士,师从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创办武志红心理工作室。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为何越爱越孤独》《七个心理寓言》《心灵的七种兵器》《解读“疯狂”》与《活出你的小宇宙》等作品,总销量超百万册。

内容简介

定律一:成为自己 不断收到读者来信,问什么是“内在的父母”与 “内在的小孩”。同时,也不断收到不少来信问一些 关于心灵成长的最基本的知识。 在思考怎么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我梳理出了关于 心灵成长的六条定律。 与定律相对应的是破碎。所谓破碎,意思就是, 如果我们的成长环境明显违背了这些定律,我们的心 灵就会受伤,我们的生命感觉就会出现破碎。 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是成为自己。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称,人有 五个层次的心理需要:饮食与性的生理需要、安全需 要、归属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按 照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话来说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可以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 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 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 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 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 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 如果我们感觉不是在做自己,那么不管别人的意 志看似多么伟大或美好,我们都会感觉很不舒服,并 会做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事情。看上去,这些事情像 是自毁或伤害别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在用这些事情 来唤醒自己的意志。 譬如,美国明星“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 她在演唱事业上获得了极大成功,但是,这个成功不 是她意志的胜利,而是她妈妈林恩意志的胜利。从两 三岁开始,妈妈一直带着她转战美国各地,用尽各种 办法为她谋取演唱的空间。为此,她没有了童年,只 在13至15岁期间,过了两年普通女孩的生活,还有了 初恋男友。但林恩为了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的野心, 迫使这个男孩离开了布兰妮。这只是布兰妮母女关系 的一个缩影,其实布兰妮的妈妈在各个方面都想操控 女儿的一切。 在精神近乎崩溃的时候,布兰妮在一家疗养中心 不断对别人说:“我是骗子!我是冒牌货!”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们在我身上 看到的所谓成功不是我的,而是我妈妈的,她通过我 的身体实现了她的梦想。这看似很好,但布兰妮的意 志却被剥夺了,她远远没有成为自己,而只是妈妈的 “自己”的延伸。 类似的例子还有迈克尔·杰克逊,他的名声、才 华和影响力都胜过布兰妮。但是,他开始的成就也是 父亲粗暴塑造方式的结果。并且,和布兰妮一样,他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他的童年被剥夺了,这 是令他最耿耿于怀的事情。 后来,杰克逊对小男孩极其痴迷。这一点都不难 理解,他迷恋小男孩,是因为他自己不曾做过真正的 小男孩。他和那些小男孩在一起,就好像得到了自己 已经逝去的童年似的。 在爸爸粗暴的意志控制下,杰克逊失去了童年。 但他自己的意志渴望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于是,他 迷恋男童。只是,当他把自己的渴望强加在那些被他 迷恋的小男孩身上时,他也是在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 他们身上,剥夺了这些小男孩做自己的机会。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