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圣诞晚餐:独幕剧集

漫长的圣诞晚餐:独幕剧集
作者: [美]桑顿·怀尔德 著 但汉松、黄七阳 译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44.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漫长的圣诞晚餐:独幕剧集
ISBN: 9787218175492

作者简介

(美)桑顿·怀尔德 著 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是一位享誉美国文坛的小说家和戏剧家,是美国文学史上唯一同时荣膺普利策戏剧奖和小说奖的美国作家,并获颁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小说类金奖,以及美国最高荣誉的文职奖章总统自由奖章。作为剧作家,他更是与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齐名,并称为美国四大现代戏剧家。桑顿·怀尔德是美国现代戏剧的灵魂人物与先驱,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最后一位寓言家”。他也是一位美国老派的乐观主义者和提供娱乐而毫不说教的作家。在戏剧作品中,怀尔德善于运用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以此展现平凡中存在的威严与幸福。同时,他打破传统戏剧的情节三一律,采用静止地叙事,充满现代性,他的艺术实践为现代戏剧拓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怀尔德家族与中国缘分深厚。他的父亲曾任美国驻华总领事,怀尔德曾在烟台念过书。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展现出带有中国气息的哲思,如因果、平凡是真、活在当下。 但汉松,黄七阳 译 但汉松,1979年生于湖北咸宁,文学博士,现任职于南京大学英文系,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和书评写作,译有托马斯?品钦的《性本恶》,书评散见于《书城》《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媒体,目前主要在《纽约时报中文网》从事“读读小说”专栏的写作。 黄七阳,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硕士,曾获多伦多大学戏剧研究中心全额奖学金,多元内容创作者、译者。参与译配与制作《寻找初恋》《爱与谋杀的绅士指南》等舞台剧,译有桑顿·怀尔德短剧五部,长剧《阿尔刻提斯之歌》《九死一生》。

内容简介

译序 曾以两部戏剧、一部小说三度获得普利策奖,桑顿·怀尔德的名字对中国读者与观众来说却有些陌生。国内戏剧与文学界对怀尔德的译介,远不及其他几位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那么多。在怀尔德诞辰125周年之际,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独幕剧与长剧作品得以中文形式结集出版,算是对这位与中国颇有些渊源的剧作家美好的纪念。怀尔德的戏剧产量不高,一度甚至在美国都“过了气”,而今时今日阅读他,却在某种意义上显得适时与应景。《九死一生》的第三幕关于战争,《阿尔刻提斯之歌》的第三幕关于瘟疫,剧作家并非百年前的先知,只是他们总是会触及那些与人息息相关的主题。爱与家庭,死亡和永恒,平凡的生活与非凡的意义,翻阅这些尘封的剧作,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 被忽视的普利策“三冠王” 桑顿·怀尔德于1897年4月17日出生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他的母亲是新英格兰一位长老会牧师的女儿,热爱文学与戏剧,自己也写作诗歌和翻译作品。他的父亲是公理会教友,在耶鲁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是一名出色的报刊编辑和颇受欢迎的演说家。 怀尔德的父亲阿摩司曾于1905年被任命为美国驻香港总领事,当时只有九岁的他与家人一起来到香港短居,不久后即随母亲与妹妹们回到美国,在加州伯克利学校读书。怀尔德十四岁时父亲调任上海,于是他再次来到中国,先是在一所德语学校读书,后到烟台一个英语教会中学读书,一年后再次离开。 回到美国后,怀尔德相继在伯克利高中、欧伯林学院和耶鲁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他有幸前往罗马进行短暂的建筑学学习,在那里观看了欧洲最新潮的舞台演出,其中包括皮兰德娄的经典作品《六个寻找剧作家的角色》。罗马之旅也启发他写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卡巴拉》。 尽管怀尔德从中学起就尝试写作戏剧,但真正让他在美国文学界崭露头角的却是他的小说作品。1928年他就凭借《圣路易斯雷大桥》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相比之下,怀尔德在戏剧方面的才华直到三十年代之后才慢慢展现出来。1928年时他将自己的十六部短剧结集出版,题名《搅乱水池的天使及其他作品》,这些作品大多在他读书期间写就并发表于校园杂志。1931年怀尔德发表了他的第二部戏剧作品集《漫长的圣诞晚餐及其他独幕剧》,从其中《漫长的圣诞晚餐》《希亚瓦萨号列车》和《去往特伦顿和卡姆登的快乐旅程》几部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怀尔德对戏剧素材选择的转变。 首演于1938年的《我们的小镇》为怀尔德奠定了他在戏剧史中的地位,也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戏剧奖。怀尔德就此成为美国文学史上唯一一位普利策小说与戏剧奖双料得主。此剧不仅以纯净深邃的情感征服了当时的观众,简约新颖的舞台表现手法,也成为现代戏剧理论家常为讨论的话题。1942年,怀尔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创作了三幕剧《九死一生》。这部以寓言手法影射人类命运,意图在战争的危急时刻鼓舞人心的作品再次为作者带来了普利策奖的荣誉。改编自古希腊悲剧的《阿尔刻提斯之歌》1955年于爱丁堡戏剧节上演,怀尔德在一个经典故事中融入了自己的解读,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命运一以贯之的思考。 除去关怀永恒与现在、生与死之意义这些宏大主题的作品,怀尔德在每一时期也会不时创作一些颇符合戏剧三一律的爱情喜剧。《法兰西的女王们》《爱与解脱》都是相当优秀的独幕剧作品。其中最成功的要数1954年于爱丁堡戏剧节演出的《媒人》。此剧后来被改编为音乐剧《你好,多莉!》,广受好评并获得了纽约戏剧评论家协会奖。2017年《你好,多莉!》于百老汇复排,拿下托尼奖最佳复排音乐剧,可见怀尔德创作的故事历久弥新,仍然为当代观众所喜爱。 每一分钟生活的意义 在现代戏剧的发展中,桑顿·怀尔德常被视为改革者。他的两部普利策获奖剧作《我们的小镇》和《九死一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演时,怀尔德一度被视为美国舞台上的先锋派,非现实主义的舞台和表演使他成为评论界的热门话题。对“舞台监督”这一角色的创造性使用贯穿了他的几部重要作品,为舞台表达提供了极高的自由度。在独幕剧创作中,怀尔德借着《漫长的圣诞晚餐》和《去往特伦顿与卡姆登的快乐旅程》,对舞台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漫长的圣诞晚餐》是一部在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作品,怀尔德“将包含九十年时间的叙事性蒙太奇转变成了一个绝对的戏剧事件,从而赋予其连续性,使直接的时间体验成为可能”。借由这天才的创造,贝雅德一家带给了观众“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的奇妙感受。而《去往特伦顿与卡姆登的快乐旅程》则是在舞台上完成了整个旅途,舞台监督通过换景和多角色扮演带来了空间的改变和扩大,也代表着一个更大的世界,而当他退场之后,柯比一家才是人生舞台上真正的主角。这让人想到切斯特顿的妙语:“一个人生活在家庭中是件好事,正如一个人被大雪围困在大街上是件美丽开心的事一样。它们都促使人意识到,生活不是外来的东西,而是内在的东西。” 《希亚瓦萨号列车》则可以被看作《我们的小镇》的雏形。舞台监督这一重要角色正式走上前台,承担起安排演出、扮演角色、适时间离的任务。这一完全颠覆了现实主义手法的新形式让怀尔德成为美国舞台上的第一位叙事剧作者。如同之后《我们的小镇》中的情节,哈瑞特的死亡带来了对生活意义的发现,成为全剧的转折与高潮,然而受独幕剧篇幅所限,观众对哈瑞特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了解,主题的表达并不如《我们的小镇》那么充分与深刻。 在《我们的小镇》中,观众通过前两幕戏了解了艾米丽的人生,她的死与“复活”相比《希亚瓦萨号列车》中横空出世的哈瑞特更能引起共鸣。这一刻从死者的世界里发出了一道亮光,照亮了所有生命的所有角落。怀尔德在这里写了一句舞台提示:“舞台左半边渐渐变得非常亮——是那种冬日早晨的明亮。”当艾米丽带着欢快与好奇关注着一切时,我们听到父母的对话:“家里一切都好吧?是的——没啥特别的事。”当韦伯太太教导艾米丽认真吃饭时,艾米丽说道:“哦,妈妈,你看看我,就像你真的看见我一样。”人物对话在此爆发出了巨大的张力,这张力不像现实主义戏剧那样诞生在纠结的人物关系之中,而是产生在生与死的对立之下,产生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念之中。这道生命之光不仅照亮了艾米丽十二岁生日那普通的一天,也照亮了《我们的小镇》前两幕中所有写到或没有写到的普通的生活,更照亮了所有观众与阅读者看似平凡的每一天。 “有没有人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怀尔德在他的剧中始终表述着一种挣扎与困境:生命看上去是无限的平凡、简单,却要对这平凡的存在有全然的认识。到了后期的《阿尔刻提斯之歌》中,怀尔德干脆放弃了所有的舞台手段,让自己化身到一个古希腊故事中,借着人物之身去经历、人物之口去提问。阿尔刻提斯走过的路充满了剧作者自身的疑惑、绝望与和解。怀尔德在剧中和故事的最后都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给了阿尔刻提斯和所有观众对终有答案的信心。 普通人心中不普通的爱 我与桑顿·怀尔德结缘于2007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就读时,黄维若教授在创作课上提及怀尔德运用“舞台监督”的戏剧手法。恩师张先教授十分推崇彼得·斯丛狄的《现代戏剧理论》,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梳理了不少现代戏剧名家,唯独怀尔德占据了两个章节。彼时怀尔德的中文版作品只有《我们的小镇》,是导演系姜若瑜教授为了排演毕业大戏而翻译,后来发表在《新剧本》杂志上。读研期间我托朋友从美国买到了怀尔德作品全集,陆续读完了他的大部分戏剧作品。 十几年过去,如今重读怀尔德的许多作品,我仍会像从前一样潸然落泪。2012年冬天我在写关于怀尔德的论文,每天晚上十点图书馆闭馆回家走在胡同里,总能看到月光明亮如水地落下来。登上一层楼梯我总会在平台上站一会儿,静静地望着月亮和漫天繁星,心里就慢慢被温柔的爱意充满。我总是想起《我们的小镇》第一幕的结尾,艾米丽望着天空说:“我就是睡不着,爸爸。月色实在是太美了。”而乔治和瑞贝卡则聊起一封奇怪的信,地址写着:简·克罗夫特;克罗夫特庄园;格洛佛角;萨顿县;新罕布什尔州,美利坚合众国;北美洲大陆;西半球;地球,太阳系;宇宙;上帝的心灵。站在那样的夜里,想起剧中的台词,你会感觉有人正从宇宙深处定睛望着你。 如今也觉得他笔下的日常生活很温暖,翻译独幕剧《去往特伦顿与卡姆登的快乐旅程》时,每一次读剧本都会流泪。或许是因为世界在这两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的心境也跟随着转变,我越来越觉察到此时此刻那么珍贵,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那么珍贵,觉得人真应该如剧中台词所说,去努力“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忍耐,学习相信,因为“想要理解眼下,意味着你需要看到事情完整的情形。我们人类有谁看到了这整个故事呢,谁知道故事会怎样结局呢?” 这些年我时常会借机给身边戏剧行业的朋友推荐怀尔德,也会在网上发布一些翻译的短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这位心尖上的剧作家能被更多人认识。大概是念念不忘,终有回响,乐府文化在去年联络我说想出版怀尔德的独幕剧集。后来我又向编辑推荐了两本长剧《九死一生》与《阿尔刻提斯之歌》,没想到他们特别痛快并迅速地签下了版权,并将翻译工作一并交托给我。 对于这份工作,我既兴奋又惶恐。我读戏剧创作出身,有一些舞台剧翻译和译配经验,怀尔德的写作用词简洁(虽然偶尔会疯狂掉书袋),按理说不会太难。但我还是害怕搞砸了喜爱的作品,每一部译完都是看了又看,总能找到些不完美之处。集子出版之前编辑又联络让我写一篇译者序,我当然是开心又荣幸,却也少不了有些忐忑。虽然已尽力而为,但文中一定还有错漏之处,希望大家能够随时指正。 写到最后我想说,能够参与到这次出版工作中,尽一份力,我感到非常幸福。对于怀尔德,对于戏剧,对于生活,我想引用《阿尔刻提斯之歌》剧中那句最爱的台词来表达:“我是一个普通的人,但那充满在我心中的爱,不是普通的爱。” 黄七阳 写于2022年4月 漫长的圣诞晚餐 人物 露西亚——罗德里克的妻子 罗德里克——贝亚德妈妈的儿子 贝亚德妈妈 布兰登表兄 查尔斯——露西亚和罗德里克的儿子 吉娜维芙——露西亚和罗德里克的女儿 莉奥诺拉·班宁——查尔斯的妻子 露西亚——莉奥诺拉和查尔斯的女儿,塞缪尔的双胞胎 塞缪尔——莉奥诺拉和查尔斯的儿子,露西亚的双胞胎 罗德里克——莉奥诺拉和查尔斯的小儿子 厄玛加德 佣人 护士 场景 贝亚德家的餐厅。 靠近舞台脚灯处,摆着一张为圣诞晚餐精心布置的长餐桌。切肉的人的座位在右侧,前面摆着一只大火鸡。 在最左侧的舞台口台柱旁,有个奇怪的入口,上面点缀着水果和花卉组成的花环。正对面是另一个门廊,挂着黑色天鹅绒帘布。两个入口分别象征生与死。 沿着后墙,最右边是一个餐具柜,中央是一个壁炉,其上方或许挂着一幅男性的肖像画,左侧是通向门厅的一扇门。 餐桌两端各有一把椅子,另外三把椅子靠墙放置。位于一端的主座的椅子应该有着高椅背儿和扶手。 给制作人的提示 该剧跨越九十年,以快进的方式表现了贝亚德家的九十次圣诞晚餐。虽然演员的语言、动作和状态是日常且现实的,但戏剧整体的制作应力图激起观众的想象,应是具有暗示性的。相应地,较之常规的布景,更建议使用灰色幕布加上立体布景来作为房间的墙壁。演员着装素朴,必须通过表演来表现年龄的逐渐变化。大部分男演员都拿着白色假发,在指示出现的时候,就会直接戴在头上,无须任何解释。女士们可以把披肩藏在桌下,当她们变老时,就慢慢把它提上来搭到肩上。 在整个剧中,演员一直都是用想象的刀叉吃着想象的食物。 没有幕布。进入剧院的观众能看到工作人员布置舞台和摆放桌椅,尽管这些都在半明半暗中进行。观众席的灯光渐渐变暗,舞台变亮,就像有耀眼的冬日阳光从餐厅窗户射过来。露西亚进来。她检查了一下餐桌,重新摆摆刀叉。她跟一个观众看不见的女佣说话。 露西亚: 我想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格特鲁德。今天我们不摇铃了,我亲自去叫他们。 罗德里克,贝亚德妈妈,我们都准备好了。来用餐吧。 罗德里克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贝亚德妈妈上场。 贝亚德妈妈: 又买了一匹新马,罗德里克?我过去以为只有坏人才会有两匹马呢。一匹新马,一座新房子,还有一个新媳妇! 露西亚: 来,贝亚德妈妈,您坐在我们中间。 罗德里克: 妈妈,你喜欢吗?这是在新房子里的第一次圣诞大餐,不错吧? 贝亚德妈妈: 啧,啧,啧!我都不知道你亲爱的爸爸如果在的话,会怎么说! 罗德里克做餐前祷告。 亲爱的露西亚,我还记得这个地方有印第安人的时候,那时我也不是小女孩了。我记得,我们得乘新做的木筏才能渡过密西西比河。我还记得,那时圣路易斯和堪萨斯城里到处都是印第安人呢。 露西亚: 想象一下!在那儿!对于我们的第一次圣诞大餐来说,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美丽早晨的阳光灿烂,外面有雪,精彩绝伦的布道。麦卡锡博士的布道真是好极了。我哭了好几次呢。 罗德里克: 来吧,你想来点儿什么,妈妈?来片鸡胸肉吧? 露西亚: 每根小树枝都结了冰。这可挺罕见的。亲爱的,让我帮你切吧?格特鲁德,我忘拿果冻了。你知道的,在架子最上面。贝亚德妈妈,在我们搬家时,我找到了你母亲的酱油壶。她叫什么来着,亲爱的?你们都叫什么名字来着?你好像是叫……吉纳维芙·韦恩赖特。而你母亲叫…… 贝亚德妈妈: 是啊,你最好把它记在什么地方。我叫吉纳维芙·韦恩赖特。我妈叫菲斯·莫里森。我外公是新罕布什尔的农民,有时候也干点儿铁匠的活儿。我妈嫁给了年轻的约翰·韦恩赖特。 露西亚: 吉纳维芙·韦恩赖特;菲斯·莫里森。 罗德里克: 都记在楼上的一本书里了。什么都记了。这些事都挺有意思的。来,露西亚,来点儿酒。妈妈,喝点儿红酒庆祝圣诞吧。倒满。喝点儿酒,养养胃。 露西亚: 真的,我就是喝不惯酒!我爸如果还在,该怪我了。但我想可以来点儿。 布兰登表兄从门厅走进来。他在露西亚旁边坐下。 布兰登表兄: 不错,不错,我闻到火鸡的味道了。我亲爱的表兄妹们,能跟你们一起吃圣诞大餐,我真是太高兴了。我在阿拉斯加住那么久,一个亲戚都没有。让我想想,你们这个新房子买多久了,罗德里克? 罗德里克: 噢,应该有…… 贝亚德妈妈: 五年。五年了,孩子。你应该记日记。这是你们在这儿的第六次圣诞晚餐了。 露西亚: 天啊,罗德里克。我感觉仿佛我们在这儿已经住了二十年了。 布兰登表兄: 无论怎么说,这房子看起来就跟新的一样。 罗德里克: 你想喝点儿什么,布兰登,饮料还是酒?弗利达,把布兰登的杯子倒满。 露西亚: 哦,天啊,我就是喝不惯这些酒。我不知道如果我老爸在,会怎么说,我真的不知道。贝亚德妈妈,你想喝点儿什么? 在说下面这番话时,贝亚德妈妈的椅子,在没有谁推的情况下,逐渐远离餐桌,然后向右转,缓慢驶向黑色的出口。 贝亚德妈妈: 是的,我还记得那时,这块土地上有印第安人。 露西亚: 贝亚德妈妈最近身体不太好,罗德里克。 贝亚德妈妈: 我母亲叫菲斯·莫里森。在新罕布什尔,她嫁给了一个叫约翰·韦恩赖特的小伙子,他是公理会牧师。他是在一次教堂集会时遇见她的。 露西亚: 亲爱的贝亚德妈妈,你最好躺下来。 贝亚德妈妈: 就在他布道的时候,他对自己说:“我要娶那个女孩儿。”然后,他就真娶了,接着就有了我这个女儿。 罗德里克起身,忧心地转向右侧。 露西亚: 亲爱的,就睡一小会儿,好吗? 贝亚德妈妈: 我没事。你们继续吃。十岁时,我对我哥说…… 一个十分短暂的停顿,其间罗德里克坐下,露西亚回到座位。三人继续吃东西。 布兰登表兄: 太糟了,今天真是个阴冷的鬼天。我们几乎要点油灯取暖了。做完礼拜后,我跟刘易斯上校聊了几句。他一直有坐骨神经痛,但他挺坚强的。 露西亚: 我知道贝亚德妈妈不会希望我们在圣诞节为她难过的,可我真的忘不了她,就在去年,她还坐在我们旁边的轮椅上。她如果知道我们的好消息,一定会很高兴。 罗德里克: 好了,好了。这是圣诞节。布兰登表兄,干一杯吧。 布兰登表兄: 干杯,先生! 露西亚: 少校的坐骨神经痛严重吗? 布兰登表兄: 可能还行吧。但是你知道他的为人。他说就算是过了一百年,这病也还会是老样子。 露西亚: 是啊,他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罗德里克: 他妻子非常感谢你送的圣诞礼物。 露西亚: 我都不记得送她什么了——哦,想起来了,一个针线筐。 短暂停顿。演员们看向左侧的入口。从生之门走出来一个护士,怀中抱着想象的婴儿。露西亚赶忙过去,男人们紧随其后。 露西亚: 哦,我可爱的小婴儿,我亲爱的小宝贝!谁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快点儿,护士,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男孩儿!罗德里克,我们叫他什么?天啊,护士,你几时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 罗德里克: 我们就叫他查尔斯,用你父亲和祖父的名字。 露西亚: 但是《圣经》里没有查尔斯这个名字啊,罗德里克。 罗德里克: 当然有;绝对有。 露西亚: 罗德里克!那好吧,但是对我来说,他就叫塞缪尔。 布兰登表兄: 真的,护士,真是从未见过这么可爱的孩子。 护士走向中间的门。 露西亚: 你看看他这双神奇的小手啊!真的,这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一双手了。好了,护士。睡个好觉吧,我可爱的宝贝儿。 护士从门厅下。露西亚和布兰登表兄回到座位上。 罗德里克: 别摔着他,护士。布兰登和我还需要他以后来公司上班呢。露西亚,要鸡胸肉吗?要馅儿吗?蔓越莓沙司,谁要? 露西亚: 玛格丽特,今天的馅儿很好啊——少来一点儿就行,谢谢! 罗德里克: 现在该喝点儿什么,好下菜。布兰登表兄,跟你干一杯,先生。为女士们干杯,愿上帝保佑她们。 露西亚: 谢谢,好心的先生们。 布兰登表兄: 真可惜,今天是个阴天,也没下雪。 露西亚: 但是布道好极了!我哭了好几次呢。斯波尔丁博士的布道实在是精彩。 罗德里克: 做完礼拜后我和刘易斯少校聊了会儿。他说他的风湿病时好时坏。他妻子说有礼物要给查尔斯,下午她会带过来。 他们再次转向左侧。护士同上次一样进来。露西亚跑向她。罗德里克来到舞台中央。布兰登表兄没有起身。 露西亚: 哦,我可爱的小婴儿!真的,我从来没想过是个女孩儿。是吧,护士,她很完美。 罗德里克: 这次你想叫她什么就叫她什么。轮到你了。 露西亚: 噜噜噜噜,哎咿,哎咿。是啊,这次由我决定。她就叫吉娜维芙,用她奶奶的名字吧。好好睡一觉吧,我的宝贝! 护士从门厅下。 露西亚: 想象一下!有一天她也会长大,会说:“早上好,妈妈。早上好,爸爸。”——真的,布兰登表兄,这么可爱的孩子可不多见。 他们回到座位,再次开始吃饭。罗德里克站着切肉。 布兰登表兄: 还有新工厂也不错呢。 露西亚: 新工厂?真的?罗德里克,如果我们成了富人,我恐怕还不适应呢。这几年,我一直担心这个——但是,圣诞节我们最好不谈这个。我就要一小块儿鸡胸肉,谢谢。罗德里克,查尔斯命中注定是要做个牧师的。我非常确信。 罗德里克: 女人啊,他才十二岁。让他自己选择吧。坦白说,我们想让他到公司来。不管怎么说,没有什么比等着儿子长大、开始成家立业更漫长的了。 露西亚: 我可不想让时间过得太快,谢谢。我就喜欢孩子现在的样子。真的,罗德里克,你知道医生怎么说的吧:一餐一杯。不用倒了,玛格丽特,就这么多了。 罗德里克站起来,手里拿着杯子。表情悲伤的他朝着右边的出口迈了几步。 罗德里克: 我现在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露西亚: 罗德里克,你讲讲道理。 罗德里克: 但是,亲爱的,统计数字表明,我们这些长期有节制饮酒的人…… 露西亚: 罗德里克!亲爱的!你说什么呀? 罗德里克: 好吧,回到桌边和你坐在一起,感觉也不错。 桑顿·怀尔德是热爱戏剧和世界现当代文学的读者绕不开的重要作家,他在文学史上也是非常独特的存在。1927年,身为私立中学年轻教师的怀尔德出版了《圣路易斯雷大桥》,首获普利策小说奖,在全国范围内声名鹊起。十年后,《我们的小镇》令他再次荣膺该奖时,怀尔德创造了普利策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他是迄今唯一能在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学类型中,同时获得美国最重要文学奖项的作家。到了1942年,怀尔德的戏剧作品《九死一生》为他第三次捧得普利策桂冠时,已经没有人怀疑怀尔德在美国戏剧界的崇高地位。他完全堪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阿瑟·米勒并称为这个国家的“四大戏剧家”。在小说方面,成名后的怀尔德同样笔耕不辍。他在二战后描写凯撒之死的书信体小说《三月十五日》在叙事手法的创新上达到了罕见的文学高度。小说《第八日》则在1967年为已当暮年的他赢得了“国家图书奖”。 早在上世纪30年代,怀尔德就被译介给中国读者,到80年代斯诺夫人访华的时候,也曾将怀尔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们的小镇》带到中国,与中国的戏剧同行一起排演。桑顿·怀尔德的戏剧和文学作品关注细致入微的生活和真实具体的人的命运,甚少宏大叙事,没有夸张的表现主义,他的人文关怀和永恒主题也会落实到琐碎的日常或者古典的寓言中,他善于把普通人的生活搬上舞台,在舞台上展现命运的无常、时光的停滞与流转;同时,探讨时间与生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连绵不绝的灾难中,寻找人类永续的动源。怀尔德是一位重视普世价值,关注人的命运和生活本身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凡俗生活里蕴含着非凡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