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37
折扣购买: 青少年最应了解的经典名著
ISBN: 9787543647435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入诗歌三 百零五篇,包括公元前11世纪(或更早)至公元前6世纪,即西周初期到春秋 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它产生的地区,东临渤海,西至六盘山,北起滹 沱河,南到江汉流域,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 的大部。 在先秦时期,《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儒学关系密切的《诗》、《书》、《礼》、《易》 、《春秋》的地位也随之提高,《诗》被正式列为“五经”之一,故名《诗 经》。 《诗经》中的这些作品是怎样搜集、汇总成册的呢?先秦典籍中没有明 确记载,但古代有采诗说、献诗说及删诗说。“采诗说”认为古代天子为了 观民风,命太师采诗谣,每年初春时候,由朝廷派出专门人员,摇着大铃铛 ,到处征集歌谣,然后集中交给王室的乐官,由他审订编曲,再演奏给天子 听,让天子“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献诗说”认为古代天子为了考察时政 ,命诸侯百官献诗。采诗与献诗,目的是一致的。至于“删诗说”,是指“ 孔子删诗”一说,是不可信的。但孔子晚年曾整理过《诗经》,还把《诗经 》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一再强调“诵诗三百”,孔门后学也继承了这个传 统,所以孔子对《诗经》的保存与传播,是有功劳的。 虽然《诗经》中这些诗歌的作者及具体的创作年代都难以确切地考察出 来,但是它们从各个方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诗经》奠 定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成书以后,流传很广,不但宴会、典礼上用到它,就是日常生 活、外交往来中,也经常要“赋诗言志”。孔子有“不学诗,无以言”之说 。《左传》和《国语》中引用的《诗经》中的诗句就有二百五十条之多。不 过当时人们引诗的特点是“断章取义”。在春秋时期,诸侯相会也往往赋诗 ,用《诗经》表达情意,代替外交辞令。 现传的《诗经》,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 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小雅》、《大雅》,有诗 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这些 诗都可以入乐歌唱,《风》、《雅》、《颂》的分类,是因为音乐的不同而 得名的。《风》是地方乐调。也就是民歌,因为从这些民歌中可以“观民风 ”,所以就把它称作《风》;《雅》即雅乐,是宫廷乐歌,是西周中央地区 的乐调;《颂》则是赞美诗,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 《诗经》的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着先民丰富的情 感与想象。 《国风》里的大部分和《小雅》里的一部分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 会生活的面貌和实质,真挚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和美好愿望,它们 是《诗经》里的精华。这些诗歌内容丰富,有的生动、真实地描写了劳动人 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对剥削阶级提出了严厉的抗 议,如《魏风·硕鼠》、《豳风·七月》;有的深刻、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频 繁的战乱带给劳动人民的灾难,如《王风·君子于役》、《唐风·鸨羽》。 《国风》中还有少数诗歌表达了人民共同抗敌的决心和要求,如《秦风·无 衣》。这些诗歌中,还有很多揭露统治阶级丑恶本质的讽刺诗,从中可以看 到人民对自己力量的认识,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如《邶风·新台》、《■风 ·相鼠》和《陈风·株林》。 《诗经》中的《雅》和《颂》,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这些诗对于 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以及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直接或间接的 反映。特别是《小雅》中的大部分篇翰口《大雅》中的少数篇章,是政治讽 刺诗,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的黑暗政治,人民的痛苦 生活,统治阶级内部的荒淫腐朽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昏君佞 臣的谴责。 《诗经》中数量最大、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爱情诗。有些诗表现少男 少女热烈真诚的恋慕,如《周南·关雎》、《卫风·木瓜》;有些诗描写山 林草野问的幽会,如《邶风·静女》;有的诗表现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妇 女受到的压迫和她们不幸福的生活,如《邶风·谷风》、《■风·柏舟》、 《卫风·氓》和《郑风·将仲子》;还确的诗则表现了青年男女爱情的真挚 与欢乐,以及离别思念的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健康开朗、纯真朴素的思想 品格和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如《王风·采葛》和“郑风”的《遵大路》、 《风雨》、《出其东门》。 故国之思、乡土之恋、爱国之情,在《诗经》中是重要的主题,它表现 了不同阶级的爱国精神:统治者与士大夫对社稷兴衰的感叹;劳动人民对故 土的眷恋和热爱——虽然他们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但每当祖国受外敌侵略时 ,他们会含着热泪走向战场,保卫国家。《诗经》中表现爱国主义的诗篇, 有《■风·载驰》、《魏风·园有佻》、《秦风·无衣》、《小雅·六月》 、《大雅·江汉》等,这些作品颂扬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抒写了出征士兵保 家卫国的情怀,塑造了爱国英雄的形象。如《秦风·无衣》表现的是在国难 当头之际,人民虽对统治者不满,但依然能忍受饥渴劳顿、背井离乡之苦, 为国御侮。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