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译文经典)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译文经典)
作者: [俄]瓦西里耶夫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译文经典)
ISBN: 978753279335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鲍里斯·瓦西里耶夫(1924—2013),俄罗斯当代作家,苏联国家奖与俄罗斯总统奖得主,莫斯科作家协会与俄罗斯电影工作者协会成员,俄罗斯电影艺术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苏联当代作家之一,其经典战争题材作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丽塔知道,她的伤势是致命的,而且会死得漫长而又艰难。此时她已经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只有腹部越来越强烈的烧灼感,口渴得厉害。但是却不能喝水,丽塔只好用纱布蘸了水塘里的水,湿润一下嘴唇。 瓦斯科夫把她藏到一棵盘根错节的云杉下,用树枝严严实实盖住,便离开了。那时候枪声还不时响起,可很快就没了声音,丽塔哭了起来。她哭得无声无息,也没有抽泣,任眼泪在脸上流淌。她知道,冉卡已经不在了…… 后来,连眼泪都没有了。泪水退却了,因为她还面临一件更重大的事情,她必须考虑清楚,必须做好准备。冰冷漆黑的无底深渊在她脚下张开了大口,丽塔勇敢而又冷峻地审视着它。 她从不吝惜自己,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因为她总是觉得别的事情比她自己更重要。儿子本来就像孤儿一样,孤零零地留在她体弱多病的母亲身边。丽塔不敢想象,儿子将会如何熬过战争,将来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他。 瓦斯科夫很快就回来了。他拨开树枝,抱住受伤的手臂,轻轻摇晃着身子,默默在一旁坐下。 “冉妮娅牺牲了?” 他点了点头,然后说: “我们的行囊没有了。背囊没了,步枪也没了。也许被他们拿走了,也许藏在什么地方。” “冉妮娅立刻就……死了吗?” “立刻。”他回答。可是她却觉得,他没有说实话,“他们走了。看来是去拿炸药……”他突然捕捉到她无神的目光,那是洞悉一切的目光。他受不了,猛然大声叫道:“他们没有打败我们,听见了吗?我还活着呢,要把我也干掉才算!……” 他不说话了,牙齿紧咬。轻轻抱着受伤的手臂,身体却剧烈晃起来。 “疼吗?” “我是这里疼啊。”他指了指心口,“锥心地疼啊,丽塔。好疼啊!……是我害了你们,你们五个都是被我害的啊。非要这样吗?难道就为了那十几个德国佬?” “别,干吗这么说……打仗嘛,本来就是这样。” “现在打仗,当然可以这么说。那以后呢,以后和平了呢?那时候会有人理解你们为什么非要送命不可吗?为什么我不放过这些德国佬,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将来有人质问,我该怎么回答?你们还算男子汉吗,为什么没能保护好我们的妈妈,让她们死在枪林弹雨下?凭什么她们就只能嫁给死神,而你们自己却完好无损?是为了保卫基洛夫铁路和白海运河吗?可那里明明也该有警卫队,他们的人手也多得多啊,总比你们五个姑娘和一个只有左轮手枪的准尉强吧……” “别这样。”她轻声劝慰,“祖国又不只是几条运河而已,才不是呢。我们保卫的是祖国啊。首先是祖国,然后才是运河。” “是啊……”瓦斯科夫一声长叹,沉默了片刻,“你先躺一会儿,我去周围看看。万一他们闯过来,我们就完蛋了。”他掏出了左轮手枪,下意识地用袖子使劲擦干净,“拿着。虽然只剩两颗子弹了,拿着它总放心些。” “等一下。”丽塔的视线越过他的脸,望向被树枝遮挡住的天空,“你还记得吧,是我在分流调度站附近撞见德国人的?那天我去城里看妈妈了。我的儿子在她那儿,才三岁。叫阿利克,大名阿尔贝尔特。妈妈身体很糟糕,活不了多久,而我的父亲至今没有音讯。” “别担心了,丽塔。我全都明白。” “谢谢你。”她笑了笑,嘴唇没有一丝血色,“能答应我最后一个请求吗?” “不。”他说。 “别这样,没用的。我反正要死了。只是多受些罪而已。” “我去侦察一下就回来。半夜之前我们就能归队了。” “吻我一下。”她突然说。 他笨拙地弯下腰,笨拙地用嘴唇啄了一下她的额头。 “扎人呢……”她的叹息几乎听不见,说完便闭上眼睛,“去吧。帮我把树枝遮盖好,去吧。” 她灰色的脸颊深陷下去,泪水缓缓流了下来。菲多特·耶夫格拉费奇轻轻站起身,细心地用大片的云杉枝叶遮住丽塔,便疾步走向河边,朝德国人走去。 毫无用处的手榴弹在衣服口袋里沉甸甸地晃动。这已是他唯一的武器了。 与其说他听清了淹没在树枝下的那一声微弱的枪响,不如说是他感觉到的。他顿时呆住了,细听之下,只有林中的寂静。他几乎不敢相信,拔腿便往回跑,跑向那棵巨大的盘根错节的云杉。 丽塔朝太阳穴开了一枪,几乎没有流血。枪眼周围淤着厚厚一层蓝色的火药粉。不知为什么,瓦斯科夫盯着火药粉看了好久。他挪开丽塔的尸体,在她原先躺着的地方动手挖起坑来。 这里的泥土柔软疏松。他先用棍子挖松,接着便用双手往外刨,刨到树根就用小刀砍断。很快他就挖好了坑,更加快速地掩埋好,接着一刻都没有停歇,就直奔冉妮娅躺着的地方。可手臂疼得钻心,一阵阵疼痛排山倒海般袭来,他只好草草掩埋了科梅利克娃。他心痛不已,悔恨万分,不停地嚅动着干枯的嘴唇小声说: “抱歉,冉涅齐卡。抱歉……” 他拖着踉跄的步伐,跌跌撞撞地翻过西纽欣岭,朝德国人走去。他手里死死握着只剩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求快撞见德国人,还能再干掉一个。他此刻已经精疲力竭,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只觉得疼痛,弥漫全身的疼痛…… 洁白的暮色在发烫的乱石上徐徐飘浮。雾气在低洼地里越积越厚,轻风也已停歇,蚊虫乌云般聚在准尉的头顶。可他在暗白朦胧的雾色中却仿佛看见了那些姑娘们,五个人全都在一起,他不停地喃喃自语,痛苦地摇着头。 一路上竟没有看到一个德国人。尽管他的步伐沉重而又不加隐蔽,故意寻找遭遇的机会,可却没有撞见他们,也没人朝他开枪。这场战斗该结束了,该画上句号了,而最后的句号就留存在左轮手枪瓦灰色的枪膛里。 当然他还有一颗没了导火线的手榴弹。那不过是一块废铁。要是问他,干吗还随身带着这块废铁,恐怕他自己都回答不上来。也许是因为准尉有爱惜军用物资的习惯,即便没用也会带着。 此刻的他没有目的,只有愿望。他没有绕路,也没有搜寻足迹,而是像上了发条一样径直前行。可却连个德国人的影子都没遇见…… 他已经绕过小松林,走进了树林里,眼看离列贡特隐修院越来越近。早晨他在那里不费吹灰之力就收获了武器,而此刻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走到那里去。可猎人准确无误的直觉不由分说便把他引上了这条路,而他也顺从了自己的直觉。直觉没有欺骗他,他突然放慢了脚步,仔细听了听,便闪身躲进了灌木丛。 百米开外的地方出现一块空地,那里就是腐朽的井栏和歪歪斜斜陷入地面的小木屋。瓦斯科夫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掠过这一百米。他知道,敌人肯定就在那里,虽然无法解释,可他就是确信,正如狼知道兔子会从哪里冷不丁蹿出来一样。 空地边的灌木丛里,他屏住呼吸站立良久,一动不动。两只眼睛来回搜索观察,井栏边已经没有了他打死的那个德国人,歪歪斜斜的隐修院,四周漆黑的灌木丛。没有什么异常,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可是准尉依然固执地耐心等待着。当木屋转角终于飘出一个模糊的身影时,他一点都不感到惊讶。他早预料到,那里就是哨兵站岗的地方。 他花了很长时间接近哨兵,漫长得几乎忘记了时间。他慢慢地,仿佛梦游一般,抬起一条腿,然后轻飘飘地放到地面上,几乎不是迈步,而是将体重一点一滴地向前挪移,避免踩响任何一根树枝。他就以这种小鸟跳舞般奇怪的姿势绕过了空地,出现在站立不动的哨兵身后。接着,他以更缓慢更平稳的动作向宽宽的黑色肩膀接近。他几乎不是走过去的,而是飘过去的。 距离一步之遥时,他停了下来。刚才他长时间屏住了呼吸,此刻需要等候心脏平静下来。他早就把左轮手枪塞进了枪套,右手紧握军刀。眼前这具陌生躯体的浓重气味扑鼻而来,他慢慢地,一毫米一毫米地举起芬兰军刀,蓄力发出决定性的致命一击。 他想聚积更多的力量,可偏偏力气不够,实在太小了,而左手此时又帮不上任何忙。 他毫无保留地将最后一丝气力注入了这一击。德国人基本没有叫出声,只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发出了古怪的一声,便一下子跪倒在地。准尉随即猛地拽开倾斜的门,一个箭步冲进了屋子。 “亨德霍赫!……” 而德国人正在睡觉,打算在向铁路发起最后突袭前养精蓄锐。只有一个人没睡,他扑向墙角,想去拿武器。瓦斯科夫抓住他跳起来的一瞬间,几乎紧贴着他把子弹射入了他的身体。轰鸣的枪声震撼了低矮的天花板,这个德国佬被抛到了墙上。而准尉在这一刻早把德语忘得一干二净,只听他喘着粗气大吼: “利亚盖特!……利亚盖特!……利亚盖特!原是俄语“躺下”的意思,准尉由于忘记了德语,以为用这种带德语口音的发音能让德国人听懂。” 接着便破口大骂,骂出了他知道的所有肮脏不堪的粗话。 不,德国人没有害怕准尉的大喊大叫,也没有怕他挥舞着的手榴弹。他们根本想不通,甚至无法想象,眼前竟然只有一个人,方圆几俄里竟然只有他一个人孤军作战。这是法西斯们挠破头也理解不了的,所以他们乖乖按照准尉的命令,全都脸朝下趴到了地上。四个人全都趴下,而第五个人,最眼疾手快的那个,已经去另一个世界报了到。 几个德国人彼此用皮带把对方捆绑起来,捆得结结实实,菲多特·耶夫格拉费奇亲手捆上了最后一个。捆完后,泪水夺眶而出。他肮脏而又胡子拉碴的脸上泪水横流,虽然冻得浑身战栗,笑声却在泪水中喷涌,只听他叫道: “怎么样,拿下了吗?……拿下了,是吧?五个姑娘啊,一共五个小姑娘啊,一共才五个啊!可你们就是过不去,你们哪里都去不了,你们就该死在这里,一个都别想活!……我要亲手杀掉你们每个人,亲手杀掉,就算上级饶过你们,我也要杀了你们!让他们来审判我吧!来审判我吧!……” 可是手臂疼坏了,实在太疼了,火烧火燎的疼痛感遍及全身,以至于神志开始不清。他非常害怕自己会失去知觉,于是死撑着抓住眼看就要消失的意识,竭尽全力抓住它…… 最后那段路是怎么走过的,他再也想不起来了。眼前看见的是德国人飘忽不定的背影,东倒西歪,这是因为瓦斯科夫自己走路摇摇晃晃,像个酩酊大醉的酒鬼。其实除了四个背影外,他眼里什么都看不见,而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失去意识前,按下自动步枪的扳机。他的意识犹如悬挂在最后一根蛛丝上,全身火烧火燎的疼痛感让他忍不住时时低吼。他一边吼,一边哭泣。他觉得自己已经彻底垮了…… 直到他听见有人呼喊,看清迎面赶来的是自己人,他才放任自己的意识扯断了蛛丝。他看清了,来的是俄罗斯人…… " "【编辑推荐】: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看过很多版、很多次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并且每次都会被它感动。在阅读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之后,又在细节之处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震撼。尽管这部作品的故事发生于战火纷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是它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浪漫的作品,正是这种美与战争带来的毁灭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冲击,带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震撼。在这部作品里不是简单地歌颂苏联战士不畏牺牲从而奇迹般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多地是关注那些战争背后被抹去的个体,也许他们并不完美,但是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热爱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