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森林

大森林
作者: 徐刚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9.90
折扣购买: 大森林
ISBN: 9787530216552

作者简介

徐刚,出生于长江口之崇明岛,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青年时以诗歌成名,散文继之。著有《抒情诗100首》《徐刚九行抒情诗》《徐刚诗选》及散文《秋天的雕像》《夜行笔记》《徐刚散文选》等。自1987年写《伐木者,醒来》始,专注于生态文学之写作,著有《中国:另一种危机》《中国风沙线》《绿色宣言》《守望家园》《地球传》《长江传》《国难》《**的国土》《大坝上的中国》《大山水》《荒门:徐刚散文》等。于传记文学也有涉猎,有《艾青传》《范曾传》《袁世凯传》《梁启超传》《先知有悲怆:追记康有为》《崇明岛传》。

内容简介

森林之门 朝晖鲜美,有飞鸟沐初阳而驻足于林冠,顾盼自 乐,那是森林之门?月光如泻,蚯蚓从林地之下蠕蠕 而出,寻找落叶,那是森林之门?面对一片偌大的森 林,对于风来说,却无处不是门,没有生物学家可以 肯定地说,当春风进入森林,先是唤醒冬眠的动物呢 ,还是吹开**朵*花?林地上柔弱的花*,得风气 之先,它们有紧迫感,它们要先开花,留给它们的时 间十分短暂,而这一短暂的时间却与阳光有关——当 高大树木浓荫覆盖几乎阻断阳光时——它们已经绚丽 过了。 只要伐木声不是铺天盖地的侵扰,森林中的一切 生物都会循大自然设定的规律,出现在应该出现时: 林地下的各种小虫子因为土地不再冰冻板结相继钻到 地表时,吃虫子的益鸟会及时飞落,继之者是林燕, 因为有昆虫飞动了。在这之前,蚯蚓吐出的土粒土堆 ,是森林之春*早的嘹望台。各种树木的伸展绿叶却 是不慌不忙的,其顺序由下而上,先是矮小的灌木, 紧接着是中等树木,高大乔木。一片片紧卷包裹的冬 芽,舒展而为新叶,由浅绿变作深绿,从容不迫,从 早春到初夏。 春天的森林林地,丰富多彩,变幻莫测。无数种 生命以各自的姿态,从林地下及林地上向上涌动,乌 鸣此起彼落,你可以说那是江河水以外的另一种春潮 。 尽管森林学家告诉我,使秋天的森林烂漫多彩的 ,是树叶内部微妙化学反应的表征,我仍然想象,当 秋风连绵不断地进入森林,揉搓每一片叶子时,秋风 是带有各种色彩的,那些红色、金色、黄绿色、秋深 以后的残红,先是摇曳于树后来铺满林地的美妙色彩 ,以及风中落叶的优雅,又何能只以科学做解释? 何谓森林?在我国传统的概念中,“独木不成林 ”,“双木为林”,“三木为森”,双木,三木,言 树木之众也。“森林”这一词语,在中国汉字中少有 地集象形、表意、指事为一体,可称美轮美奂。然“ 森林”一词由多木构成,象征树木众多的解释,“只 能说明森林的外表形象,而不能说明森林的本质。从 本质上来说,森林的概念应该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 下木、植被、动物、菌类等生物群体,与非生物界的 地质、地貌、土壤、气象、水文等因素构成的自然综 合体”(《中国的森林》,丁建明、徐廷弼著,商务 印书馆,1995年)。 以上表述,如作为森林的范畴,准确而精当,倘 言森林的本质,唯“自然综合体”一语差近之耳。 那么,森林之本质何在?笔者的体会是:作为陆 上生态体系的中枢,森林自然综合体彻上彻下、包罗 万象。森林之所以能恒久大块地存在,首先因其自给 自足,何能自给自足?循环不息故也;何能循环不息 ?看似平静的大森林,其实无瞬间不在劳作,且有生 产、消费、分解者的明确分工。其默默无闻,人所不 见的工作,使有生命的生物种群与无生命的山岩块垒 、沼泽荒野、江河流水、风云变幻等自然环境密切勾 连,使林地成为完整的大地,成为生生不息的能量转 化、物质交换之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能自给自足。 试从*渺小、*无光彩,几被我们**忽略的森 林底层的落叶及落叶下林地中的细菌、真菌即森林生 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说起。它们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吞 噬、分解林地中的枯枝败叶、*尸残骸以及各种森林 动物的排泄物,使之*烂分解,成为富营养的有机物 质,为一切绿色植物吸收利用。那些底层的渺小的分 解者其实也是创造者,我们通常把“森林中的生产模 范”这一称号给予乔木、下木、灌木等一切绿色植物 ,因为只有绿叶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吸收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分制造糖和淀粉,供 养自己。(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