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北鸢
ISBN: 9787020118076
葛亮, 原籍南京,现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两岸三地,著有小说《北鸢》《朱雀》《七声》《谜鸦》《浣熊》《戏年》,文化随笔《绘色》,学术论著《此心安处亦吾乡》等。部分作品译为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 曾获首届香港书奖、香港艺术发展奖、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台湾梁实秋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收入“当代小说家书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入选2008、2009、2015年“中国小说排行榜”和“2015年度诚品中文选书”。长篇小说《朱雀》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2016年以新作《北鸢》再获此荣誉。
第一章 孩子 民国十五年,十月。黄昏,文亭街口围了一圈子 人。 昭如恰就在这时候推开了门。远望见许多的人影 ,她叹了一口气,这世道,哪里就有这么多热闹可看 。 听说西厂新到了一批苏州来的香烛,质地上乘。 昭如亲自走一趟,这些日子,市面上多了些东洋蜡。 烧起来,有一股皂角昧,闻不惯。太太们就都有些怀 念起国货。老板奇货可居。不过“德生长”的一份, 是一早就留好了的。 昭如遥遥看一眼,想等街面上清静些再出去。西 厂的伙计便说,在门口围了整个下晌午,说是个逃荒 的。昭如低下头,就回转身。这时候,却听见了孩子 的哭声。 这哭声,锥了她的心。鬼使神差地,她竟挪动了 步子,循着哭声走过去。人群见是样貌体面的妇人到 来,也不说话,自动分开了两边。昭如看清楚了里面 的景象。 是个跪坐的女人。身前一个钵,是空的。女人身 上穿了件青黑的麻布衣服,并不见褴褛,但在这深秋 天,是很单薄了。昭如一眼认出,是件男式的长衫改 的,过分的宽大,随女人佝偻的身体空落落地堆叠在 地上,口袋似的。女人一径垂着头,沉默着。旁边就 有人说,前半个时辰还在哭,这会儿兴许是哭累了。 哭黄河发大水,哭男人死在半路上,也没个新鲜劲儿 。就又有人说,是男人死了么?要不是家里有个厉害 角色,我倒不缺她一口饭吃。先前说话的人就讪笑, 你就想!人家不卖自己,卖的是儿女。 这话让昭如心里一凛。同时,见女人抬起了头来 。神色漠然,却有一双青黑的瞳,在满是尘土的脸上 浮出来。昭如想,这其实是个好看的人。想着,那眼 睛竟就撞上了她的目光。女人看着她,呜咽了一下, 断续地发出了哭声。声音并不大,像游丝,竟十分婉 转。哭腔里,掺着断续的外乡话,抑扬顿挫,也是唱 一样。听得昭如有些发呆。这时候,猛然地,有另一 个哭声响起,嘹亮得震了人的耳朵。昭如才醒过来, 这是她刚才听到的声音。婴孩的哭声。 女人撩开了大襟,昭如看到了一只白惨惨的乳房 。旁边是一颗头,覆盖着青蓝色的胎毛。女人将乳头 塞进孩子嘴里。婴儿吮吸了一下,似乎没吮出什么, 吐出来,更大声地啼哭。女人便绝望地将脸贴在孩子 的头上,自己不再哭了。话没有断,清晰了许多。说 各位心明眼亮的慈悲人,看见孩子饿得连口奶都吃不 上。不是卖小子,这么着,大小都活不下去了。多少 给一点儿,打发了我,算是给孩子讨个活路。 她这么絮絮地说着,孩子竟也安静下来。身体拱 一拱,挣扎了一下,将头转过来。昭如看清楚,原来 是个很俊的孩子,长着和母亲一样的黑亮眼睛,无辜 地眨一下,看得让人心疼。跟身的丫头,这时候在旁 边悄声说,太太,天晚了。昭如没听见,动不了,像 是定在了原地。 周围人却听见了,开始窃窃私语。女人散掉的目 光,突然聚拢。她跪在地上,挪了几步,直到了昭如 跟前,抱着孩子就磕下了头去。太太,好心的太太。 女菩萨,给孩子条活路吧。 昭如想扶起她,她却跪得越发坚定。躬身的一瞬 间,那孩子刚才还在吮吸的手指,却无缘由地伸开, 触碰到了昭如的手背。极绵软的一下,昭如觉得有什 么东西,突然融化了。 接下来,她几乎没有犹豫地,从女人怀里接过了 孩子。前襟里掏出五块现大洋,塞到她手里。所有的 人,屏住了呼吸。这位沉默的太太,将一切做得行云 流水,来不及让他们反应。 待昭如自己从恍惚中回过神来,人们已经散去了 。她叫丫头小荷将斗篷解下来,裹住了孩子。起风了 ,已经是寒凉的时节。昭如将孩子抱得紧一些,胸口 漾起一阵暖。 这时候,她看见那女人已站起身来,并没有走远 。昭如对她笑一笑,将要转身,却看见了女人眼中倏 然闪出的依恋。 昭如一醒,低声对小荷说,你先回家去,跟老爷 说,我今天去舅老爷家住,明天回来。 没等小荷接话,昭如已经叫了一辆人力车,放大 了声量,说,火车站。 昭如坐上了去往蚌埠的列车。这一路上,她总觉 得背后有双眼睛,一切就要做得格外的堂皇与明朗。 她有些兴奋,也有些不安。因为她并不是个会演戏的 人,现在,已经演了一个开头,却不知要演多久,演 给谁看。 这样想着,她心中有些莫名的涌动,不由自主地 ,将脸贴一贴孩子的脸。 一路上,孩子竟很安静,阖着眼睛,看得到宽阔 的重睑的褶痕。 外面暮色暗沉,影影绰绰有一些塔似的形状,在 田地里燃烧着。那是农民在烧麦秸垛,已是秋收后的 景象。对于节令,城里人知的是寒暖,在他们则是劳 作和收获。 P3-5 <p>《北鸢》是葛亮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每部皆为单独故事),历时七年,是继上一部《朱雀》之后的作品。再现睽违已久的大时代,自由、智性、不拘一格!新古典主义小说定音之作,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专文作序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