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不尽流--怀念从文(纪念版)

长河不尽流--怀念从文(纪念版)
作者: 巴金//黄永玉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长河不尽流--怀念从文(纪念版)
ISBN: 9787540486938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内容简介

5月16*,在《新民晚报》上看到沈从文逝世的 消息,极为惊讶。前不久,我还收到从文夫人张兆和 的信,说从文的病已大有好转,能在屋子里走几步, 手也灵活了些,可望再执笔了。岂知好转现象,却是 凶兆。 当晚,我拟了一副挽联,翌晨,托老友包谦六写 好,寄去北京,以申远地友朋哀悼之情。联语云: “沅芷湘兰,一代**传说部/滇云浦雨,平生交谊 仰文华。”上联说从文的作品是现代的楚风、楚辞, 不过不表现为辞赋,而表现为小说。下联说我和从文 的交谊,虽然有五六十年之久,但经常会面的机会, 只有在上海的三四年和在昆明的3年。彼此离居的时 侯,也不常有书信来往。因此,我和从文的交情,形 迹是可谓疏远的,但由于彼此相知较深,在出处之间 ,以及一些社会关系,有共同之处,在一个时代的文 人之间,也有理由可以彼此都认为至友。 1927年4月以后,***在南方大举迫害革命青 年,张作霖在北方大举迫害革命青年。这里所谓革命 青年,在南方,是指***左派*员,***、团员 ;在北方,是指一切***、***分子,和从事新 文学创作,要求**、自由的进步青年。张作霖把这 些人一律都称为“**”,都在搜捕之列。1927年5 、6、7月,武汉、上海、南京,广州的革命青年,纷 纷走散。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北平、天津 的革命青年纷纷南下。许钦文、王鲁彦、魏金枝、冯 雪峰、、胡也频、姚蓬子、沈从文,都是在这一段时 期中先后来到上海,他们,也在这一段时期,而且大 半是冯雪峰介绍的。 1928一1929年,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在法租界 萨坡赛路(今淡水路)租住了两间房子,记得仿佛在一 家牛肉店楼上。他们在计划办一个文艺刊物《红与黑 》。我和刘呐鸥、戴望舒住在北四川路,势**线书 店,后改名水沫书店。彼此相去很远,虽然认识了, 却粳少见面的机会。丁玲和胡也频比较多地到虹口来 ,因为也频有一稿子交水沫书店出版。他们俩来的时 候,从文都在屋里写文章,编刊物,管家。他们三人 中,丁玲*善交际,有说有笑的,也频只是偶然说几 句,帮衬丁玲。从文是一个温文尔雅到有些羞怯的青 年,是眯着眼对你笑,不多说话,也不喜欢一个人, 或和朋友一起,出去逛马路散步。 1929年10月,我在松江结婚。冯雪峰、姚蓬子、 丁玲、胡也频、沈从文、徐霞村、刘呐鸥、戴望舒等 许多文艺界朋友都从上海来参加婚礼。从文带来了一 幅裱好的贺词。这是一个鹅黄洒金笺的横幅,文云: “多福多寿多男女”,分四行写,每行二大字,下置 “丁玲、胡也频、沈从文贺”。这是我**次见到从 文的毛笔书法,已是很有功夫的章*了。贺词原是一 个成语,称为“华封三祝”,原句应当是“多男子” ,从文改为“多男女”,表示反对封建家庭只重生男 的陋俗。可是,尽管从文这样善颂善祷,我结婚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