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双城(吴正中篇小说集)

情迷双城(吴正中篇小说集)
作者: 吴正
出版社: 漓江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30
折扣购买: 情迷双城(吴正中篇小说集)
ISBN: 9787540780791

作者简介

吴正,1948年9月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童年和青少年在上海度过,1978年赴港与家人团聚并定居。1984年开始在同内外发表和出版作品,迄今完成出版的纯文学作品计有长篇小说、诗歌、敖文、随笔、译作、文艺美学理论等三十余种,创作发表三百五十余万字,曾获**外文学(艺)大奖近二十种。著有长篇小说《上海人》、《立交人生》,中篇小说《后窗》、《叙事曲》,诗集《吴正诗选》、《百纳衣诗选》、《起风的*子》,散文随笔集《黑白沪港》、《回眸香岛云起时》,译著《猎鹿人》等。2011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吴正文集》(四卷)。作品多次被改编并获高度评价,近年来被海内外文学文化界普遍视为海派文学的坐标式人物。

内容简介

四 正如她所告诉我的那样:她再度挺着个大肚子从 香港登船赴厦门的时间是在1950年的2月。这是当境 外的一切前途通道,看起来似乎都已向她关闭了之后 。 欧文的父亲死于心肌梗塞。当然,那时还没欧文 这个名字,但却已存在了今后将会被唤作欧文的那块 生命的肉体,肉体留在她的肚子里,肚子搁在赴厦门 之船的某舱某房某铺位之上。再说——我必须在此严 肃声明——她的话未必全可信,一是幻觉,二是经常 会另藏隐情。飞机师患的究竟是不是心肌梗塞?甚至 ,他有没有真死?还是有在伦敦,或在苏格兰某小镇 上,搂着另一个金发女郎接吻**,然后再让她怀上 一个不叫欧文的欧文?所有这些均存疑问。但有一点 可以肯定,她再也见不着他了,她的那段石班街梯级 上互相追逐嬉笑的情节,只能永远地留存在她记忆的 底片上。于她而言,他的确已死——而且是死于某类 心变之症。 画家再娶也值得探讨。一是娶的是否就是那个他 俩昔*的婢女?二是真会育有十三个那么庞大的子女 连队?三是与婢女通奸难道真是当地风俗——怎么很 少有人听说?反正,农庄的正门与边门都已向她关闭 ,她明白,挺着一个大肚子去找回不辞而别的前夫, 破镜重圆的机会几近于零。再美的诱姿、再甜的蜜语 都再难施返魂之术——尤其是在那个时代的,那个闭 塞的地区。 于是,她想起了上海,上海的那些色彩斑斓的岁 月。 其实,在回国之前,她在香港也已暂住过若干月 。那时节,内地乾坤已换,天地变色。每*从罗湖关 口流入的避难人口不下几千。其中不乏拎皮箱咬雪茄 的厂主商贾,但*多的是提篮挑担的城镇贫民,以及 *队溃散了之后的败兵残勇。英国**将他们聚居在 九龙一处叫“调景岭”的山顶上,在那儿,他们过着 缺水无电的*子,等待到不知将会是哪一*。 所有这些,报上的报道无*无之。但她全不理会 ,记忆中的上海玫瑰园图在远方向她招手,她悄悄地 登上了那艘空荡荡的返国的班船,待到房东发现她那 张留言条再电告她在港的亲友时,她早已悠荡在大海 的碧波之上了。 这便是她的个性——直到**。抗争命运,叛逆 传统,挑战社会,蔑视人言,集可爱可恨可敬可憎可 惜可怜于一身。当时的她刚三十出头的年纪,亮丽得 像一朵盛放的牡丹,浪漫之血在她全身流动,艺术之 魂在她额前召唤,她将梦与现实混为了一谈。 她在轮船到港的汽笛声中走下舷梯,激动,盼望 ,同时也发觉,原来全船除了她,只有寥寥数位搭客 。 她从未到过厦门,也想不到厦门竟是个如此破烂 的城市。码头上空荡荡的,几个佩武装带与手*的* 管会人员来回走动。一张桌子两把椅子设在当路口上 ,一个先她而下的入境者被示意去桌前作出登记。这 是后来,当她再度回到香港后才了解到的历史事实: 当时对岸的金门解放战,我*所向披靡的铁甲雄师碰 巧(还是碰不巧?)刚失利了一役,因此厦门的形势* 显严峻。她炫目的打扮,她耀眼的美丽,并不能令那 几位*服穿着者分心,相反倒*使人增添了几分怀疑 的色彩——所谓美蒋女特不是一个个都拥有桃花般的 姿色、毒蛇样身段的? 总之,她回国来的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上均存有 误差。 她被分配到一所机关模样的地方去学习,两个穿 灰布干部服的女人终*与她为伴。她填了履历表,写 过一份“情况说明”之类的文件。飞机师?什么?你 怀了英国飞行员的骨肉?——她想不到她根本不认为 是什么的什么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同她来谈话的人 *多了,除了女干部还有男干部。白天,在宿舍在走 廊上在饭厅或叫去办公室;晚上,则搬张板凳坐到屋 外的那块类似于打谷坪的方场上。谈话的内容无非是 要她回忆回忆了再回忆,细节细节了再细节。他们一 个个地态度和蔼、笑容可掬,然而言语之间却藏着有 一种*不能让你有逃遁机会的围剿感。她被“追赶” 得很有些累了,想**去买些零用品。但他们说,这 你就不用*心了,区区小事,让我们来替你代办就是 了。而她这才记起,自己似乎已有数星期不曾踏出过 这所大院的门口了。有一次的晚间谈话,逆着月光, 她依稀见到院墙上的一道铁丝网以及一个横挎*的人 影晃动在高高的嘹望台上——她,突然明白了一切。 “让我回上海去!!”她吼得昏天黑地。 但情况好像并不似她想象得那么坏:灰布装的女 人坐到她病倒了的*前来安慰她,向她作出解释,给 她送来了缓解头痛与失眠的药丸。*后,一位身材高 大的“龚同志”出现了,他是她在内地遇到的**个 令她印象深刻的男人(令她“印象深刻”的似乎总是 男人)。他笑吟吟地向她伸出手来:爱伦黄同志(** 次被人唤作“同志”的感觉亲切感人得几乎使她掉泪 ——尤其在月光、铁网与挎*的人影之后),我们(“ 我们”指谁?)是相信你回国来参加新生活建设的决 心的。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组织上(组织?什 么组织?我并未参加过任何组织哇!)欢迎你!P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