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ISBN: 9787300181967
陈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多年来从事毛泽东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以及电影、电视文献片撰稿,著述和影视作品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视金鹰奖、电影华表奖。 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的现代主义》(1988)、《毛泽东的文化性格》(1991)、《毛泽东与文艺传统》(1992)、《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1996)、《毛泽东传(1893~1949)》(合著,1996)、《毛泽东之魂》(1997)、《文人毛泽东》(1997)、《世纪小平——解读一个领袖的性格魅力》(2004)、《读毛泽东札记》(2009)、《大时代的脉络和记忆——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2009)等。 曾担纲《毛泽东》(1993)、《邓小平》(1997)、《周恩来》(1998)、《新中国》(1999)、《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2003)、《大国崛起》(2006)等多部社会反响强烈的大型电视文献片以及《走近毛泽东》(2003)、《小平您好》(2004)等电影纪录片的总撰稿。
“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在今天的中国,即使 没有月亮,也会星光满天。 21世纪的荣光更加均匀地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一 人举臂一呼便群起响应的时代,似乎已经远去。 人们脸上的神情在自由而个性地绽放。 人们心底的追求更为本色和真实。人们心底的追 求闪耀着愈益多彩的光荣与梦想。 社会发展,时势迁变。 纵横捭阖的英雄故事会被遗忘吗? 引领历史的伟人风采会失去光泽吗? 虽说历史的法则是严酷的,但渗透情感、智慧和 人格需要的历史评述,却从来公正,甚至有些温情。 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但轰轰烈烈也不假。 20世纪的轰轰烈烈已经远去,但宏大的史诗不会 戛然而止,人们总会看到轰轰烈烈的史诗被一代一代 地传唱,为的是给心灵世界留住永远高于实际生存状 态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人们的精神需要,也是传承文化和积累智慧 的必要方式。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春风里,依然弥漫着过去 年代的记忆和这些记忆挟带的理想、激情,还有无数 英雄们的故事。 在人们的视野中,21世纪的政治和文化沙滩,不 会掩没特殊人物的光泽。 比如,关于毛泽东。 毛泽东的人生和性格、才情和作为,以至他用兵 、谋政、治国的决策,在今天依然是颇有诱惑的话题 。 翻检他一生的纵横捭阖史,总有些让人惊讶复兴 奋的决策行为。他的果断,他的别出心裁;他的深谋 ,他的见近知远;他的灵活,他的预留地步,常常会 在当事人以及后来者的心目中,唤起阵阵激赏和意外 的涟漪。 一个行高于众的人,被一群一流的精英所选择, 进而被一个民族所归仰,自然靠他自身挟带的卓尔不 凡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一部大书,记载着一个人的 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 解读这部大书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有时候 ,他的智慧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有时候,他的谋断 犹如万泉之水出深山。 有源头,又好似没有源头。 这是让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气象。 如果换一个角度,比如,从人们习惯上称为心灵 窗口的诗的角度,去仔细揣摸和解读毛泽东,或许能 够窥见一些神韵,领略他的人格风景。 1973年,刚刚大病一场的毛泽东,已经整整80岁 了。 这年夏天,他用已经有些枯涩的情思,写了平生 最后一首诗。 这年冬天,他还劳费情思地做了一件词墨韵事。 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自己一生的全部诗词作品 重新抄写了一遍。抄完后,他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 些词句作些修改。然后让工作人员又抄写一遍。抄清 后,又再次核对。 以老病之躯,如此这般,反复多次,究竟是为了 什么呢? 他似乎很想为后人留下一套完整的诗词定稿,又 好像是在进行一次艺术上的自我总结。 他或许是要为自己的心灵世界,留住一片珍贵的 情感空间,留住几多动人的历史回声。 他或许是在用诗人的目光审视自己一生的行程, 重温那遥远起伏、百折千回的心路。 晚年邓小平曾这样回顾自己的心路—— 我最痛苦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我最忙的 时候,是当总书记的十年;我最紧张的时候,是1947 年南渡黄河;最高兴的时候,是解放战争。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毛泽东,他的心路或许 是—— 最慷慨激昂的时候,是青年时代激扬文字。 最艰难困顿的时候,是引兵井冈山和驰骋赣南。 最郁闷痛苦的时候,是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和打 击。 最惊心动魄的感受,是万里长征。 最高兴的事情,是解放战争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最亢奋探索的时候,是在20世纪50年代。 最悲患忧虑而又孤独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 后期。 每个人返顾自己那条苍茫往时心路,概括和表达 方式或有不同,但这条心路却总是环环相扣,自然相 接,其中的哪一段,似乎都无法回避和省略,而许多 警悟,总是在进人一定阶段之后才能够获得。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漫长,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短促,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险峻,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宽阔,是心路。 世界上什么样的路最难走,依然是心路。 数量并不太多的七十来首诗词,某种程度上可说 是记载毛泽东人生经历最深刻的精神自传,是记载他 对事业追求的另一种生动的叙事“版本”,更是诗人 毛泽东播撒在坎坷心路上的性灵花朵。 诗人毛泽东,该汇聚多少情感? 毛泽东的诗,该传递多少消息? 这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 这里有谁主沉浮的浩歌,有霹雳暴动的风烟。 这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 这里有临海而迎潮搏浪的激情,有登山而依天抽 剑的呼喊。 这里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 这里有鲲鹏展翅的恢宏遐思,有乱云飞渡的从容 气象。 这里有宏图惊世界,更有腊梅傲雪霜。 这里有坐地巡天的浪漫华章,更有闲庭信步的击 水新唱。 心路的风景,是这般奇绝灿烂。 细细审视笔下天地,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风景、革 命风云,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悲欢、历史巨变,在暮年 已至的心头,该唤起怎样的波澜? 诗歌,是毛泽东的语言故乡,也是他别具一格的 生存方式。 在他的血管里,似乎也流淌着红色的诗。 一步入诗的王国,他那复杂的个性,精微的感觉 ,奔突的思想,便有了一种遏止不住的倾泻和升华。 理智和情感,现实与未来,时间和空间,在这个王国 里大多能获得默契的沟通和共鸣。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