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衰落与复兴/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文明的衰落与复兴/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作者: (德)阿尔伯特·史怀哲|责编:张娜|总主编:陈维政|译者:孙林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19.00
折扣价: 10.90
折扣购买: 文明的衰落与复兴/现代社会与人名著译丛
ISBN: 9787221155795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史怀哲(1875 ~ 1965),一位跨越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个领域的著名学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一生著述丰富,在涉及的各个领域均有极高的专业性和独到的见解。 史怀哲秉持着“敬畏生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伦理观的出发点,通过对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伦理观点加以梳理,旨在廓清伦理学上的某些重要命题,其中如关于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伦理学、自我牺牲与自我完善等论述,无不体现了“搜寻世界及生命含义的努力”。

内容简介

4.反思生命意义,更新我们的思想 身处西方的我们幻想能有一种世界观可以与我们的所有行为动机相称,同时也能自圆其说。事实上,我们还没能明确地提出这样一种世界观。目前,我们只有某种动机,但方向尚不明确。时代精神不断驱使我辈有所行动,但却不能让我们看清客观世界和混沌人生。它一味让我们为这样或那样的目的,这样或那样的成就而拼尽全力。我们成天醉心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我们忘掉了需花时间去自我反省,同时反思这类无谓的牺牲究竟与世界和生活的意义有何关系。因此,我们如无家可归、酩酊大醉的雇佣兵一般,到处游荡在暮色渐浓的荒野,心里毫无明确的世界观,认为当兵不过打仗吃饷,无关乎有无意义。在这样的世界里,此种冒险行为的冲动幅度不断变化,我们对这样的世界越失望,我们就越困惑于万物的概念,也就越难以理解这样的情形:只要有人挥舞起冲动的大旗,那帮被招募来的士卒就会行动起来,不问目的,不讲理性。 当西方世界试图将自己的思想与东方的思想做一番比较之时,我们就发现,西方人在匆忙行动之时根本不考虑什么前因后果。东方的思想家一直在不断地寻求生命的意义,我们却强迫自己去思考为何我们一直焦躁不安,静不下心来恰恰是我们西方人一直回避的问题。当印度思想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对其精髓却完全不知所措。对于这些精髓中所包含的智力推论,我们完全视而不见。我们意识到,理想中止的过程之中有令人不快及欠完整的东西,但油然而生的想法却是:既然理想的目标是完善人的精神人格,同时似乎也有利于一般的及物质的目标,因而就追求进步的意愿而言,理由必定非常充分。 单就我们而言,我们敢于声称自己就是冒险家,敢于以肯定的态度面对世界、面对生活,无论所犯错误有多大、多可怕,我们也能向世界炫耀,因为与那些被禁止提及世界观且被迫中止行动的人相比,我们取得了更伟大的物质成就和更显赫的精神和道德成果。 然而,面对东方新奇的学说,我们立刻感觉到,再提及自己的成就似乎也没那么理直气壮了。他们身上自带一种高贵的气质,这种气质一直影响着我们,甚至让我们着迷。这种高贵的气质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东方的思想家均专注于探索世界观和生命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关注的重点却从世界观转向了这样的话题:为何某些人会积极做事,或者,他们极力如此行事有何缘由。我们提不出任何观点来肯定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以反对这些思想家的负面理论。我们的思想没有乐观主义生命观的基础,因而无法反对悲观主义。 这样一来,若想要让西方精神觉醒,必定要让我们这些人,无论是否受过教育,均意识到自己的确缺乏世界观,并且明白,若无世界观,后果将很可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随便找个什么东西,将就代替世界观了事。究竟是什么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并获得进步?又究竟是什么推动二者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这两者又是谁在阻止我们反思自己?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定当全力以赴才行。 要想摆脱现在困住我们的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状态,获得有意义的生活,唯一的方法便是,我们每个人都需思考生存的意义。大家通力合作,反思自己的处境。这样方能促使我们采取行动并获得进步。这样做的基础应当是理性思维,即理性地解释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的意义。 20世纪最伟大的精神之父。文明深深扎根于个人及国家的精神气质,而其他一切不过是文明的陪衬,根本未能触及文明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