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20
折扣购买: 工匠精神(卓越员工的十项修炼)
ISBN: 9787516625750
郑一群,曾在***和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善于将心理学与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对企业管理和员工培训有独到见解。先后出版《**管理者素质修炼》《**员工素质修炼》《用心工作》《做*得力的员工》《用心管理》《谁赶走了**员工》《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尽职尽责——如何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员工》《责任**》等多部图书,获得读者的广泛认可。其中《**员工素质修炼》一书被评为“2013年十大员工培训图书”,《尽职尽责——如何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员工》一书被评为“2010年十大员工培训图书”,《责任**》发行量突破20万册。
提到“工匠精神”,人们总会想起瑞士手表,德 国的机械、电器,*本的保温杯、马桶盖及精密加工 ……而我们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在品牌竞争中则与 这些**拉开了差距。据相关报道:截至2012年,在 中国,创业历史超过150年的企业仅有六必居、张小 泉、同仁堂、陈李济等9家。而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 ,*本有3146家,为***多,德国有837家,荷兰 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 出现在这些**,这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 是什么呢?研究者发现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 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可以从瑞士制表匠的例子 上一窥究竟。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 、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 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 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 对**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所谓工匠精神,是树立一种 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 、精雕细琢的精神。其实质就是现代企业人的信仰及 对信仰的坚守。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 ,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态度,不惜一切代价做品质 *高的产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赢得用户的 满意,使质量和品质在全行业处于**地位。 事实上,“工匠精神”并非舶来。纵观中华五千 年历史,我们从不缺乏能工巧匠,*不缺工匠精神。 早在古代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 “中国制造”闻名远近,传统手工制造*是名扬海内 外,有些甚至可被称为****品。从两千多年前的 鲁班,到隋代的李春,他们都是大师级的工匠。万里 长城、故宫建筑、赵州石拱桥、西安大雁塔……这些 都是工匠精神的杰作。还有那百年***,各地的名 优产品,无不是工匠精神的结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 肌体里,早已蕴藏着工匠精神的基因。可以毫不夸张 地说,工匠在推动人类文明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历史也证实,高尚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时代都不可 缺少的,如果忽视工匠精神,那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 辉煌就难免*挫,同时工匠精神这股有生力量推动人 类进步的愿望就不能很好地实现。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有 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触的地 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 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大, 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 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粱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 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 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 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 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 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 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 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 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 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 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 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何况股部的大 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 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 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 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的一样。 P3-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