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林徽因文集)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林徽因文集)
作者: 林徽因|绘画:iiiis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你是那一树一树的花开(林徽因文集)
ISBN: 9787508632704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女,汉族,福建闽侯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内容简介

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写诗,或可说是要抓紧一种一时闪动的力量,一面跟着潜意识浮沉,摸 索自己内心所萦回,所着重的情感——喜悦,哀思,忧怨,恋情,或深,或 浅,或**,或热烈,又一方面顺着直觉,认识,辨味,在眼前或记忆里官 感所触遇的意象——颜色,形体,声音,动静,或细致,或亲切,或雄伟, 或诡异;再一方面又追着理智探讨,剖析,理会这些不同的性质,不同分量 ,流转不定的情感意象所互相融会,交错策动而发生的感念;然后以语言文 字(运用其声音意义)经营,描画,表达这内心意象,情绪,理解在同时间 或不同时间里,适应或矛盾的所共起的波澜。 写诗,或又可说是自己情感的,主观的,所体验了解到的;和理智的客 观的所体察辨别到的,同时达到一个程度,腾沸横溢,不分宾主地互相起了 一种作用,由于本能的冲动,凭着一种天赋的兴趣和灵巧,驾驭一串有声音 ,有图画,有情感的言语,来表现这内心与外物息息相关的联系,及其所发 生的悟理或境界。 写诗,或又可以说是若不知其所以然的,灵巧的,诚挚的,在传译给理 想的同情者,自己内心所流动的情感穿过繁复的意象时,被理智所窥探而由 直觉与意识分着记取的符录!一方面似是惨淡经营——至少是专诚致意,一 方面似是借力于平时不经意的准备,“下笔有神”的妙手偶然拈来;忠于情 感,又忠于意象,*忠于那一串刹那间内心整体闪动的感悟。 写诗,或又可说是经过若干潜意识的酝酿,突如其来的,在生活中意识 到那么凑巧的一顷刻小小时间;凑巧的,灵异的,不能自己的,流动着一片 浓挚或深沉的情感,敛聚着重重繁复演变的情绪,*或凝定入一种单纯超卓 的意境,而又本能地迫着你要刻划一种适合的表情。这表情积极的,像要流 泪叹息或歌唱欢呼,舞蹈演述;消极的,又像要幽独静处,沉思自语。换句 话说,这两者合一,便是一面要天真奔放,热情地自白去邀同情和了解,同 时又要寂寞沉默,孤僻地自守来保持悠然自得的**和严肃! 在这一个凑巧的一顷刻小小时间中,(着重于那凑巧的)你的所有直觉 ,理智,官感,情感,记性和幻想,独立的及交互的都迸出它们不平常的锐 敏,紧张,雄厚,壮阔及深沉。在它们潜意识的流动——独立的或交互的融 会之间——如出偶然而又不可避免地涌上一闪感悟,和情趣——或即所谓灵 感——或是亲切的对自我得失悲欢;或辽阔的对宇宙自然;或智慧的对历史 人性。这一闪感悟或是混沌朦胧,或是透彻明晰。像光同时能照耀洞察,又 能揣摩包含你的所有已经尝味,还在尝味,及幻想尝味的“生”的种种形色 质量,且又活跃着其间错综重叠于人于我的意义。 这感悟情趣的闪动——灵感的脚步——来得轻时,好比潺潺清水婉转流 畅,自然的洗涤,浸润一切事物情感,倒影映月,梦残歌罢,美感的旋起一 种超实际的权衡轻重,可抒成慷慨**千行的长歌,可留下如幽咽微叹般的 三两句诗词。愉悦的心声,轻灵的心画,常如啼鸟落花,轻风满月,夹杂着 情绪的缤纷;泪痕巧笑,奔放轻盈,若有意若无意地遗留在各种言语文字上 。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