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蓝天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经典点睛
ISBN: 9787509400562
【作品梗概】 吴国名匠干将替楚王铸剑,3年乃成绝世的雌雄宝剑,楚王恐干将再为 别人铸剑,杀之。干将临行之前自知有去无回,遂留下雄剑,叮嘱妻子让 未出世的儿子为自己报仇。16年后,遗腹子眉间尺长大成人,却生性柔弱 。但当他从母亲口中得知原委后,便带上雄剑找楚王复仇。他来到都城的 集市,恰好碰到楚王游山归来,眉间尺便欲跃上前去,不料却被一个少年 绊倒,被他无端地纠缠了一阵,幸亏一位黑衣人出来解围。天黑之后,眉 间尺在黑衣人的引领下来到丛林之中,黑衣人要代眉间尺复仇,但却要他 的人头和剑,眉间尺答应了。 黑衣人求见楚王,称有奇技可以为乐,正百无聊赖的楚王命他表演。 一个煮牛的大金鼎摆在殿外,注满了水,下面堆了兽炭,点起火来。那黑 衣人将眉间尺的头放入水中,不久,水沸腾,眉间尺的人头在水中起伏、 唱歌,但一会儿又沉到水底去了,许久不浮上来。楚王有些不耐烦了。黑 衣人于是要楚王近前来看,并猛然抽出剑来将楚王的头斩落鼎中。眉间尺 与楚王的头在鼎中互相撕咬,眼看眉间尺不是楚王的敌手,黑衣人将自己 的头也斩落鼎中,两人合力终于将楚王之头咬烂。 众臣与后官嫔妃欲厚葬楚王,却苦于分不清锅中哪颗头是楚王的,最 后只得将三颗头胡乱地葬在了一起。 【精彩段落】 “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 “大王,”那黑衣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 不临近是看不见的。臣也没有法术使他上来,因为作团圆舞必须在鼎底里 。” 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 ,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 ,他便嫣然一笑。这一笑使王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记不起是谁来。刚 在惊疑,黑衣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 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 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 头即在水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 处。王又狡猾,总是设法绕到他的敌人的后面去。眉间尺偶一疏忽,终于 被他咬住了后项窝,无法转身。这一回王的头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连 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 上自王后,下至弄臣,骇得凝结着的神色也应声活动起来,似乎感到 暗无天日的悲哀,皮肤上都一粒一粒地起栗;然而又夹着秘密的欢喜,瞪 了眼,像是等侯着什么似的。 黑衣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开那捏着看 不见的青剑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 弯,青剑便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砰的一声,雪白的 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 他的头一入水,即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 。王忍不住叫一声“阿唷”,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乘机挣脱了,一转 脸倒将王的下巴下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 王头再也合不上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 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后来只能躺着呻吟,到 底是一声不响,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 黑衣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离开王头,沿鼎壁游了一匝, 看他可是装死还是真死。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 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小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时代背景】 《铸剑》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故事新编》和他的 另外两部小说集《彷徨》、《呐喊》不同,它不是取材于现实生活,而是 从古代典籍中汲取灵感。小说的故事框架、人物形象主要来自于古代野史 和神话传说。可以说,《彷徨》、《呐喊》集中体现了鲁迅作为启蒙思想 家的一面,其中的小说在总体风格上显得悲凉沉郁,显现了犀利的批判性 ,锐利的笔锋像无情的手术刀一样剖开了中国社会的疮口,让人们逼视国 民性的劣根;而《故事新编》则显示了鲁迅人格和气质的另一方面。可以 想见,鲁迅创作这些小说时一定有一种信笔写去的自由感,既然故事情节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他只管用心去演绎那些神奇的环 节,把他天才的想象力和诡谲的幽默感贯注于其中。最后,我们惊异地发 现,这些古老的“故事”早已面目全非,它们已被鲁迅的思想、人格、才 思所照亮,从而被赋予了新的灵魂。这就是“故事新编”。 但正是这些看似远离现实的游戏笔墨却和当时的现实构成了直接的对 话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比《呐喊》、《彷徨》还要直接。除了其中很多的 直指现实人与事的影射笔法外,它还相当直接地呈现了鲁迅当时的心境, 他的现实焦虑和反抗的意志。写作的自由状态固然对技巧的锤炼有所损伤 ,却更多地流露出了作者内心的真实。 《铸剑》写于1926年10月,那一两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如“女师 大风潮”“三·一八惨案”都给亲历者的鲁迅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冲击。“ 女师大风潮”是一场富于革命激情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学生对抗专制、暴 戾的校当局和 的斗争。因为支持正义的学生运动,鲁迅还一度被教 育部长章士钊免职。随后的“三·一八惨案”更使鲁迅愤怒到极点。青年 的血促使他思索对一切黑暗力量的斗争策略,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复仇” 的反抗哲学。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三·一八惨案”是《铸剑》的深 刻的背景,它是鲁迅写作《铸剑》的内在促动力,也影响了小说的表意方 式。 在参加完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刘和珍等人的追悼会之后,鲁 迅写出了名文《记念刘和珍君》,对“脸上还有着血污”的中外杀人者和 “现代评论派”的无耻文人进行了揭露和回击。他写道:“我只觉得所住 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 …”于是在鲁迅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对黑暗中国的体认与仇恨。在“三· 一八惨案”之前,他正在写作杂感《无花的蔷薇之二》,尚未终篇,于是 在接下来的一节中,他写道: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一种向黑暗力量复仇的意志在鲁迅的心头升腾,当然这种复仇要以一 种全新的方式来进行,他称这种“最新的战术”为“壕堑战”。 鲁迅上了段祺瑞政府的黑名单,不得已四处躲藏。之后,奉系军阀张 作霖攻入北京,鲁迅的生存环境依然非常险恶。当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的 时候,鲁迅经林语堂介绍,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出任厦大国文系教授 兼国学院研究教授,后又赴广州中山大学。据认为,《铸剑》就始写于厦 门大学,完成于他赴广州的途中。于是,这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就具有 意味深长的言外之意。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