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得春风下秋雨/跨度新美文书系

行得春风下秋雨/跨度新美文书系
作者: 桑新华|责编:薛未未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5.56
折扣购买: 行得春风下秋雨/跨度新美文书系
ISBN: 9787520521017

作者简介

桑新华,笔名叶子青。1954年生于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曾从事文化宣传、科技教育、外事侨务以及高等教育等社会管理工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第七次作家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泰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泰安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天门听风》。还出版了《与泰山对视》《发现旅行》《仰望泰山》《华夏之魂》《凤还巢》等多部散文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摄影集《记忆》,还有摄影集《山东野生鸟类》。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花艺专著《花间一壶酒》。《与泰山对视》《天门听风》2002年分别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齐鲁文学奖。摄影集《山东野生鸟类》2013年获山东省政府设立的第六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内容简介

大山的觉者(代序) 冯骥才 对于作家来说。如果一个读者第一次读到的是自己的代表作,这应是作家的一种福气,也是读者的福气。 我第一次读桑新华的散文,使是她的名篇一——(与泰山对视》。 那篇散文她写得角度新颖,充满新意。她本想伴友游山,不巧遇雨阻隔;避雨之时,默默与泰山相对。本来无奈又黯然,谁料却从眼前烟雨蒙蒙的大山中品出许多意味来。于是,一篇上佳的散文伴之而生。 桑新华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她的悟性。悟性是一个作家的才气。这之中包括敏锐的发现力、非同寻常的感觉以及奇特的想象。 没有才气的文章我是不看的,不管文章的内容怎样惊人。因故,我开始关心新华的文字。其中的缘故,可能和我从家族上就与泰山有着深刻的缘分有关。而桑新华一半以上的散文是写泰山。 尽管不少作家都写过泰山的文章,但真正得天独厚属于泰山的作家却只有桑新华。读一读她的章,她的感受、述说、思考和激情,全部与泰山的高山大壑、巨石长木、浓雾清流,融为一体了。一个好的作家总是与他的一方水土法不可分,从血肉到灵魂。她整日在山的躯体里纵横穿行,眼睛里无时不是泰山的形象与表情,心里常常想着泰山的过去与来。她欣赏泰山,热爱泰山,崇拜泰山,信仰泰山的精神。故而她写泰山,也是把泰山的性格一点点搬进自己的生命追求里。看看她关于泰山的那些文字,就知道她从那岿然又缄默的大山中,找到多少我们所需要的精神了。 本集收入她的散文,还有她的一些各地漫游以及生活随感。这些文章显示了她广泛的思想视野与文化情趣,对美的事物的敏感和勤于思考的思想气质。当然,还有她一贯的清新又真切的文风。 她行文不造作,这对于散文十分重要。散文的本质便是真切自然。不矫饰,不刻意,甚至看上去不着力。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因为同时散文在文字上还要求准确、精到、生动和富于色彩。散文达到这个高度,就像泰山的中天门。文字功力相当成熟的桑新华,已然将中天门甩到她的背后。现在,她身在十八盘,步步在登攀。 散文的南天门,便是一个作家个性化和风格化的散文品格了。 我相信,桑新华一定会站在南天门上。这由于她的悟性、勤奋与才华,还有那座已经给了她不渴的灵感与无穷动力的泰山。 我希望永远是这样一种境界:在巍峨雄浑的岱宗对面,一个女子永远与之沉静地对视。大山不语,她是觉者。于是一篇篇上好的桑氏散文油然而生 是为序。 冯骥才为本书作序并倾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