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7.77
折扣购买: 魔鬼智慧十三篇
ISBN: 9787802503571
王世滨,职业经理人,众多企业特邀培训师,国内著名出版项目策划人,在诸多领域均有建树。已出版《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一流员工工作宣言》、《魔鬼智慧十三篇》等作品。由于有着切实的管理经营经验,其管理理念和方法总能落到实处,《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在诸多企业掀起了争做三不员工的热潮,《一流员工工作宣言》则正在开创一个使用工作宣言进行管理的新时代。
2.得人心者得天下 孙子把“道”列为“五事七计”中考察的第一个对象,十分强调政治 路线应该符合民意。把人心的向背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原因。这 是他军事思想的精华之笔,闪现着真理的光辉。 纵观古今,不管是治国,还是治企,都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谓的“得人心者得天下 ”就是孙子所提出的“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故可以与之死,可 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也就是说上下同欲的方针与政策,是成事的最根 本、最重要的因素。由此可见,“道”在治国、治民、治军与治业中的重 要性,也说明了有作为的统帅与领导者重“道”的真正意义所在。 但凡兴国安邦的君王都会认识到,政治的成功或是失败,统治的稳固 或是崩溃,并不取决于天命,而在于统治者对民众所采取的态度与随之而 来的民心向背。君王要以“道”治国。孙子一直在强调作战必须要争取到 民心,上下和谐,同心同德。对于“修道而保法”,“惟民是保”,这些 精彩的命题与论述,早就已经成为了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统治阶级都应 该把争取人心向背,以“道”安民,求得清明政治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 我们都清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会稽山一战,越国大败, 国家危在旦夕,该怎么办?越王勾践在含垢忍辱之中,经过卧薪尝胆,以 图能东山再起,然而单纯的忍是不可能救国的,必须要广揽人心,才会有 复国的可能。请看一下越王勾践是如何做的。 (1)广招贤才,善待人才 被围困在会稽山,勾践事急而求于谋臣说:“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这几乎就等于在说“要分半壁江山给你”,待 遇是何等的优厚,怎么会不让那些渴望去建功立业的有志之士怦然心动呢 !面对文种 “今君王既栖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的激烈责问, 勾践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十分冷静地采纳了意见。面对逆耳忠言,勾践 不愠不怒,怎会不让文武群臣誓死效命!贤臣明主共携手,必会得到复国 良策,当勾践在 “执其手而与之谋”的时候,也就不难熔铸出克敌制胜 的法宝。文种的这些责备,让勾践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要想让越国复 兴,就必须广招人才,为己所用。当他结束了在吴国那漫长的屈辱岁月之 后,回到了国内,对于那些通晓事理的人,“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可谓是用心良苦,充分地发挥了这些人 聪明才智。 (2)发展生产,安抚百姓 会稽大败之后,国将不国,为了安抚民心,勾践先下罪己诏:“寡人 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 之罪也。寡人请更。”深深的自我责备,十分谦卑的言辞,折射出了一代 明君的高超智慧,怎能不让百姓为之动容!“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 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采 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来抚恤战后苦难中的百姓,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 ,从而抚平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严重创伤。 从吴国回到越国,勾践以历代贤君为榜样,开始励精图治,勾践的决 心,深深地感动了百姓。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他大力发展人口,减免赋税 ,他的仁政把百姓的心紧紧凝聚在了一块,这样越国怎么能不强大?同时 他自己又以身作则,亲自下地参加生产劳动,不是自己亲自种出来的粮食 ,就不吃;不是他夫人亲手织出来的布,就不穿。尤其是勾践还亲自用船 载着大米和肉食到处去巡行,更是让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勤政爱民。 (3)激励士卒,誓死报国 正如陈寿所说的那样:“善积者昌,恶积者亡。”经过十年生聚,十 年生息,勾践已经深得民心,复国雪耻的时机成熟了。面对主动请缨的百 姓,面对群情激昂的士卒,他的一番推辞,欲擒故纵,更加坚定了战士们 誓死报达国君的决心。他说:“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屡进屡退。进则 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士兵们斗志昂扬,互相勉励,“还 有谁能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能够不为他去拼死杀敌吗?”于是 乎上下同心,同仇敌忾,又怎能不所向披靡,又怎能不顺利破吴而归?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勾践灭吴的硝烟早以散去,但那条亘古的真理 仍然闪耀在历史的星空: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且不去说几千年之前的历史,就拿离我们并不太远的抗日战争来说吧 ,抗日战争是怎么胜利的,靠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靠的是伟大的人民 战争。可这场人民战争又是靠什么取得胜利的呢?那就是“道”的紧紧凝 聚!谁能够算出一个民族如果完全凝聚起来了会有多强?强到了没钱没粮 没有技术、隐忍痛苦,一直坚持了8年,为的只是一个战胜敌人的信念!这 种信念依靠的就是“道”!就是共产党所说的“得民心”,这不仅是一个 民族的胜利,更是一种“道”的胜利。 在北宋大文学家苏洵的《心术》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为将之道,当 先治心”。这句话表明了一个高明的人,不管是领导一个团体指挥一支军 队,还是治理着一个国家,总是要把争取人心放在第一位。 在现代的社会里,经营一个团队与治理一个国家道理是相同的。一个 团队,人心凝聚在一起,事业必然兴旺。一个团队,人心如果涣散如沙, 事业必然衰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用于天下间的万物。人是 有感情的动物,要赢得人心,“情义”两字是不能少的。能够为别人去着 想,也善于为别人去着想的人,才会让人心悦诚服。 员工的忠诚与积极性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它是凝聚一个企 业组织的强力粘合剂。所以一个合格的领导需善于“笼络”人心,真心实 意对待每一位员工。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因为注重情感投入而获得了成 功的例子层出不穷。松下幸之助依靠“万事拜托”的感恩心态,让自己的 公司由几十个人发展到了闻名全球的“松下帝国”。幸之助“万事拜托” 的感恩心态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这种领导艺术与管理艺术的实质就在于 它成功确立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健康、和谐的关系, 确立了企业及其未来与员工之间的生死攸关的关系。 幸之助认为,企业就好像一个大家庭,它的兴衰荣辱和每个成员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成功了,固然有着领导者的功劳,但和员工的辛勤付 出是完全分不开的。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有对员工的强烈感恩 心理,真心地去感激自己的员工:因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自己的成功。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员工成功维系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之中,同呼吸、共命 运,为企业的兴旺发达一起全力以赴。 松下幸之助先生对员工不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发号施令,而总 是以一种“请”的心态,以一种“万事拜托”的心态去与员工和谐相处, 让员工们感到,公司就是自己的一个大家,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这样员 工才能够把自己的全部智慧与力量献给公司。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