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民国了(精)
ISBN: 9787220104305
杨早,1973年生于四川富顺,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现任职于***文学研究所,近年主要关注中国近现代舆论史与文化史、当代文化研究等。著有《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民国了》等著作。
保路 决定罢市、罢课、罢工,是在闰六月二十九(8月 23*)的股东会、同志会联合紧急会议上。这次紧急 会议召开的原因是:那*督署转来李稷勋为宜昌分公 司**的电文。 1903年四川总督锡良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商定建筑 川汉铁路,宜昌以下由湖北担负,宜昌以上由四川担 负。朝廷也下了旨意,允许川汉、粤汉铁路向民间资 本开放。川汉铁路全长三千余里,预计需银七千万两 。 以四川当时的社会资本状况,要说能仅靠招股集 齐三千五百万两的半数资金,难于蜀道。所以四川的 集股办法,与湖南一样,分为购股、商股、租股三种 ,五两一小股,五十两为一整股。前面两种好理解, 无非是各县知县召集地方绅粮,连劝带派,而且宣扬 民办铁路是“与洋人争路权”,用商业利益与爱国主 义两套说辞来吸引股款。“租股”则是按粮册摊认, 于每年征粮时将股份摊入田亩征收。各县因此都专设 了租股局,按期征收。 这样一来,从地主到佃户,都得为川汉铁路卖力 捐资。四川当时人口约五千万,有两千来万人拥有川 汉铁路股票,除去少数民族和极贫困人口,可以说, 全川稍能温饱者,无不是川汉铁路股东。一旦铁路股 份出了问题,跟每一个四川人都切身攸关。 川汉铁路从建筑计划公布之*起就争端频现。四 川负担修宜昌至成都的路段,*难修的就是三峡一带 ,而三峡一带大半属于湖北,四川只有巫山一个县。 建筑计划是先修宜昌至夔门段,很多人认为用四川人 的股款,却先造福湖北人,想不过,希望先修成渝段 。这个提议催生出了一个组织叫川汉铁路改进会,主 事者是一帮留*川籍学生。虽然川汉铁路督办拒*了 他们的要求,但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保路同志会的骨干 。 川汉铁路争端,说来话长。要言之,铁路修建因 为工料、款项、人事、投资等诸般原因,迁延*久, 其根子,恐怕还是“官督商办”这个体制下,官与商 的矛盾难以解决。盛宣怀主打提出的铁路国有政策, 实在也是考虑到铁路越拖越久,材料积压情况严重, 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本身已经影响到筑路各省的社会 稳定。如191 1年5月5*给事中石长信正式提出“收 路”的奏折中所言:“四川、湖南现因兴造铁路,创 为租股名目,每亩带征,以充路款。闻两省农民,正 深訾怨,偶遇荒年,迫收尤觉难堪……深恐民穷财尽 ,欲图富强而转滋贫弱。” 正是这个理由,让清廷认为收路有益民生,“必 无阻挠之虞”,才**下了这个决断。 四111人也并不想年年把钱往这个无底洞里扔。 不过这路已经修了八年,钱扔得不少,总要对股东有 个交代吧?股东会的决议是:要求**将历年用款和 上海倒账(橡皮风潮中钱庄倒闭造成的损失),一概承 ◎讲述辛亥人所见的辛亥革命,呈现革命与日常的“有关”与“无关”。辛亥的历史舞台,登场的不仅有斗法的孙中山、袁世凯,也有满族权贵端方、士绅代表张謇,更有学童沈从文、少年叶圣陶、热血青年蒋介石、师范校长周树人…… ◎ 地域化的辛亥。辛亥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怎样从武昌一地的举义变成各省参与的革命,辛亥革命不是一场严密规划的暴力行动,有的省随波逐流,有的省恶斗连连,有的省波澜不惊,作者为我们铺展了一幅观察辛亥革命的全景画面。 ◎ 个人化的辛亥。作者特别关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命运。他们对革命的理解是有限的,他们对革命的参与是千差万别的,但革命在他们生活留下的影响却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显现出来。很多在公众印象中与辛亥时段无关的著名人物,其实辛亥都是他们人生中不可忽略的片段。 ◎细节化的辛亥。作者的写作野心之一,就是想尽可能多的记录与讲述辛亥革命中的生活、事件细节。